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3072发布日期:2023-07-23 13:0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路限高架,具体为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


背景技术:

1、铁路限高架是在铁路桥两侧树立的一种钢结构件,作用是警示车辆,防止车辆撞上铁路桥,保障铁路运行安全,铁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2、如图1所示,当前限高架1包括设于道路上的两个混凝土基座11、设于两个混凝土基座11上的立柱12和用于支撑立柱12的斜撑13、设于两个立柱12顶部且连接两个立柱12的横梁14。当车辆刹车不及时,撞向限高架1时,限高架1的强度不足以迫使车辆停止,车辆所具有的惯性容易让车辆继续撞向铁路桥,若铁路桥受损严重,将严重影响铁路运行。

3、故而,如何提高限高架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本发明能提高限高架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包括设于道路上的限高架、设于限高架上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设于道路上的泥坑、用于遮挡泥坑的遮挡机构,泥坑设于所述限高架的前方,当控制模块接收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遮挡机构敞开泥坑。

4、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遮挡板和遮挡伸缩杆,所述泥坑在垂直于道路延伸方向的坑口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座,转动座与遮挡板的端部转动连接,遮挡板的底面设有连接座,泥坑在垂直于道路延伸方向的两侧壁均设有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与遮挡伸缩杆的底部转动连接,遮挡伸缩杆的顶部与连接座转动连接,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遮挡伸缩杆伸长并向上顶起遮挡板,使得遮挡板以第一转动座为回转中心从遮挡泥坑的水平状态转至敞开泥坑的竖直状态。

5、进一步的,所述泥坑的所有侧壁均竖直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限高架包括设于道路上的两个混凝土基座、设于两个混凝土基座上的立柱和用于支撑立柱的斜撑、设于两个立柱顶部且连接两个立柱的横梁,横梁上设有所述检测模块,斜撑上设有所述控制模块。

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座的内部设有混凝土腔,混凝土基座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混凝土腔连通的人孔和用于遮挡人孔的门板,混凝土腔内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上套设有配重辊,所述立柱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混凝土腔连通的立柱腔,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绳,连接绳在远离横梁的一端在穿过立柱腔后缠绕在配重辊上,横梁的两端均通过锁止机构与立柱连接,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锁止机构解除横梁与立柱的锁止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座和锁止伸缩杆,两个所述立柱的外侧壁均设有锁止座,锁止座上设有锁止伸缩杆,两个立柱的侧壁均设有立柱插孔,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与所述立柱腔插接配合,固定座上设有固定插孔,当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锁止伸缩杆的输出端依次插入立柱插孔、固定插孔,当锁止机构解除锁止状态时,锁止伸缩杆的输出端从固定插孔退出。

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顶端设有阻挡杆。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道路路旁上的提示屏,提示屏设于所述限高架的后侧,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提示屏对后方车辆进行警示。

11、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在本发明中,当车辆刹车不及时,撞击限高架,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时,车辆可直接进入处于敞开状态的泥坑内,进入泥坑的车辆可陷入泥坑里,阻止了车辆继续前进。若是驾驶车辆的驾驶员加大油门,车辆的轮胎转速提高,这将使得车辆陷得越深,进一步阻止车辆前进。从而,本发明能防止铁路桥受到撞击,提高了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

13、2、除了刹车不及时的车辆能够陷入泥坑,正常行驶的车辆进入泥坑后也会陷入泥坑内,强制停止车辆,进一步提高了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

14、3、当车辆冲入泥坑时,泥坑不仅可以阻止车辆前进,泥坑内的泥土还能够对车辆进行缓冲,降低车辆受损的风险、降低车辆内部人员受伤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15、4、令人预料不到的是,遮挡机构不仅可以遮挡泥坑,还可以防止泥坑内的泥土向外溅射,以便于维护道路环境。具体的,在遮挡机构敞开泥坑时,遮挡机构中的遮挡板处于竖直状态,所以在车辆陷入泥坑时,从泥坑内溅出的泥土能够被处于竖直状态的遮挡板阻拦;当遮挡机构遮挡泥坑时,遮挡板恢复水平状态,溅射到遮挡板上的泥土能够随着遮挡板的水平复位而隐藏在泥坑内。从而,有利于保持道路卫生,降低对道路清理的强度,便于维护。

16、5、还有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因为在遮挡机构敞开泥坑时,遮挡机构中的遮挡板处于竖直状态,竖直状态的遮挡板能够阻止泥坑内的车辆从道路两侧冲出,降低了车辆逃逸的风险。

17、6、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泥坑的所有侧壁竖直设置,能够增大车辆冲出泥坑的难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车辆逃逸的风险。

18、7、本发明通过设置立柱、配重辊、连接绳、锁止机构等结构,能够在限高架中的横梁受到车辆撞击时,控制锁止机构解除横梁和立柱的锁止状态,随着车辆的前进,车辆推动横梁前移,由于横梁通过连接绳与配重辊连接,配重辊的重量提高了连接绳松散的阻力,继而增大了横梁前进的阻力,进而增大了车辆前进的阻力,从而有利于阻止车辆撞击铁路桥,进一步提高了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

19、8、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因为横梁可以被车辆推动脱离立柱,所以避免立柱和斜撑受到横梁的带动而被拉扯损坏,有利于提高对立柱和斜撑的保护效果,从而在维修限高架时,可局部更换横梁,与更换整个限高架相比,有利于节省维护成本。

20、9、还有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因为连接绳在远离横梁的一端缠绕在配重辊上,所以能够避免连接绳散乱地分布在混凝土腔内,有利于减小连接绳的占用空间,有利于节省混凝土腔的空间,进而节省混凝土基座的体积,继而有利于节省成本。

21、10、本发明通过设置提示屏,能够在控制模块接收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提示屏对后方车辆进行警示,防止后方车辆对前方陷入泥坑的车辆造成撞击,有利于降低二次事故发生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包括设于道路上的限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限高架上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设于道路上的泥坑、用于遮挡泥坑的遮挡机构,泥坑设于所述限高架的前方,当控制模块接收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遮挡机构敞开泥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遮挡板和遮挡伸缩杆,所述泥坑在垂直于道路延伸方向的坑口两侧均设有第一转动座,转动座与遮挡板的端部转动连接,遮挡板的底面设有连接座,泥坑在垂直于道路延伸方向的两侧壁均设有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与遮挡伸缩杆的底部转动连接,遮挡伸缩杆的顶部与连接座转动连接,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遮挡伸缩杆伸长并向上顶起遮挡板,使得遮挡板以第一转动座为回转中心从遮挡泥坑的水平状态转至敞开泥坑的竖直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坑的所有侧壁均竖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高架包括设于道路上的两个混凝土基座、设于两个混凝土基座上的立柱和用于支撑立柱的斜撑、设于两个立柱顶部且连接两个立柱的横梁,横梁上设有所述检测模块,斜撑上设有所述控制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座的内部设有混凝土腔,混凝土基座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混凝土腔连通的人孔和用于遮挡人孔的门板,混凝土腔内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上套设有配重辊,所述立柱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混凝土腔连通的立柱腔,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绳,连接绳在远离横梁的一端在穿过立柱腔后缠绕在配重辊上,横梁的两端均通过锁止机构与立柱连接,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锁止机构解除横梁与立柱的锁止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座和锁止伸缩杆,两个所述立柱的外侧壁均设有锁止座,锁止座上设有锁止伸缩杆,两个立柱的侧壁均设有立柱插孔,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与所述立柱腔插接配合,固定座上设有固定插孔,当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锁止伸缩杆的输出端依次插入立柱插孔、固定插孔,当锁止机构解除锁止状态时,锁止伸缩杆的输出端从固定插孔退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顶端设有阻挡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道路路旁上的提示屏,提示屏设于所述限高架的后侧,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所述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提示屏对后方车辆进行警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涉及铁路限高架技术领域,针对如何提高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的技术问题,智能防撞铁路限高防护架包括设于道路上的限高架、设于限高架上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设于道路上的泥坑、用于遮挡泥坑的遮挡机构,泥坑设于所述限高架的前方,当控制模块接收到检测模块发送来的限高架受到撞击的信息时,控制模块控制遮挡机构敞开泥坑。本发明能提高限高架对铁路桥的防撞保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祝仰敏,颜超,卜令晨,马鹏飞,张亚聪,赵佳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铁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