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59200发布日期:2023-10-06 15: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林土建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城市大多数的桥下空间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或处于闲置状态,或为功能单一的绿化带,不够美观,影响市容市貌。并且,桥涵内原有驳岸的结构破损,还会引起道路中断,危及通行人员的安全。

2、现有技术cn204356639u公开了一种铁路桥梁人行步道构造,以提高路桥梁人行步道的耐候性和免维护性,降低其全寿命使用成本。包括支架、栏杆和铺设于支架上的人行步道板,支架与埋设在桥梁梁体横向外侧壁上的安装构件固定连接。支架包括由中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材制成的水平横梁、斜撑,水平横梁和斜撑的后端通过不锈钢螺栓组件与安装构件连接。栏杆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立柱、扶手和横杆拼装而成,水平横梁、斜撑的前端则通过不锈钢螺栓组件与立柱连接。人行步道板由横桥向间隔铺设在水平横梁上且与之形成固定连接的中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构成。但其并非用于桥下空间,没有解决桥涵内原有驳岸的结构破损引起的道路中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通过改造桥涵内原有驳岸的结构,修缮驳岸破损,植筋,新建平台,增设栏杆,避免道路中断,确保通行人员的安全及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3、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对桥梁下的驳岸进行面层清洁;

5、步骤二,修复驳岸的裂缝;

6、步骤三,植筋并在钻孔位置用凿子打出小孔作为标记;

7、步骤四,在标记处钻孔;

8、步骤五,清除孔内灰尘;

9、步骤六,切割钢筋,现场配置植筋胶;

10、步骤七,将植筋胶倒入孔内,再将钢筋插入孔内,封闭孔口;

11、步骤八,对钢筋采取固化和保护措施;

12、步骤九,浇筑混凝土;

13、步骤十,进行面层施工;

14、步骤十一,安装栏杆扶手。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一中,面层清洁包括清理驳岸上残存的垃圾,清理完后用水冲刷驳岸,铲除青苔。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二中,修复驳岸的裂缝包括在施工前检查桥梁下的驳岸,发现裂缝,先清理裂缝内的灰尘、青苔,然后用砂浆灌缝,面层抹平,待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四中,钻孔形式为冲击钻钻孔,钻孔时垂直驳岸平面,斜度不超过8度,钻孔深度为钢筋直径的15倍。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五中,钻孔完毕后,采用吹风机将孔内石屑、粉尘吹出,用清洁的钢筋插入到底,并在洞口位置标记,测量钢筋伸入长度及孔径,口吹无灰尘后用毛刷清理孔壁,再用吹风机清理孔内石屑、粉尘,反复3~5次,直至孔内没有石屑和粉尘。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七中,将配置好的植筋胶倒入孔内至孔深的2/3位置,再将钢筋插入倒有植筋胶的孔内,钢筋插入过程中,反复旋转、抽出、插入,直至到达底部为止,钢筋插入后,用石子将钢筋固定在孔内居中位置,固定好后封闭孔口。

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八中,钢筋的固化时间不少于48小时,固化后测量钻孔外露钢筋的长度、型号、位置和直径规格并进行拉拔实验详细记录以上数据,然后预埋栏杆基础。

2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植筋深度偏差允许范围为±20mm,垂直度偏差允许范围为5°以内。

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浇筑混凝土包括以下步骤:支好模板;通过手推劳动车转运混凝土泵车内的混凝土,转运时,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劳动车内混凝土不超过斗深的2/3;准备振捣棒,一边浇筑一边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塑料膜,浇水养护。

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十中,在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后拆除模板,浇筑沥青前,支好侧面模板,通过沥青摊铺机进行沥青摊铺,确保面层平整。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1)本发明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通过改造桥涵内原有驳岸的结构,修缮驳岸破损,植筋,新建平台,增设栏杆,避免道路中断,确保通行人员的安全及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

26、(2)本发明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通过桥下空间的贯通使土地得以复合利用、高质量发展,针对数量充足的桥下闲置空间进行微更新,创新实现土地再利用、激发新活力、缝合交通阻隔。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面层清洁包括清理驳岸上残存的垃圾,清理完后用水冲刷驳岸,铲除青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修复驳岸的裂缝包括在施工前检查桥梁下的驳岸,发现裂缝,先清理裂缝内的灰尘、青苔,然后用砂浆灌缝,面层抹平,待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钻孔形式为冲击钻钻孔,钻孔时垂直驳岸平面,斜度不超过8度,钻孔深度为钢筋直径的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钻孔完毕后,采用吹风机将孔内石屑、粉尘吹出,用清洁的钢筋插入到底,并在洞口位置标记,测量钢筋伸入长度及孔径,口吹无灰尘后用毛刷清理孔壁,再用吹风机清理孔内石屑、粉尘,反复3~5次,直至孔内没有石屑和粉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七中,将配置好的植筋胶倒入孔内至孔深的2/3位置,再将钢筋插入倒有植筋胶的孔内,钢筋插入过程中,反复旋转、抽出、插入,直至到达底部为止,钢筋插入后,用石子将钢筋固定在孔内居中位置,固定好后封闭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八中,钢筋的固化时间不少于48小时,固化后测量钻孔外露钢筋的长度、型号、位置和直径规格并进行拉拔实验详细记录以上数据,然后预埋栏杆基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筋深度偏差允许范围为±20mm,垂直度偏差允许范围为5°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混凝土包括以下步骤:支好模板;通过手推劳动车转运混凝土泵车内的混凝土,转运时,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劳动车内混凝土不超过斗深的2/3;准备振捣棒,一边浇筑一边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塑料膜,浇水养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十中,在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后拆除模板,浇筑沥青前,支好侧面模板,通过沥青摊铺机进行沥青摊铺,确保面层平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包括面层清洁;修复裂缝;定位;钻孔;清孔;钢筋处理;植入钢筋;对钢筋固化、保护;浇筑混凝土;面层施工;安装栏杆扶手。本发明的一种桥涵内人行步道的施工方法,通过改造桥涵内原有驳岸的结构,修缮驳岸破损,植筋,新建平台,增设栏杆,避免道路中断,确保通行人员的安全及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桥下空间的贯通使土地得以复合利用、高质量发展,针对数量充足的桥下闲置空间进行微更新,创新实现土地再利用、激发新活力、缝合交通阻隔。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马莎子,周亦欣,蔡晨灏,陈妍,戎欣怡,梁宇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