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0864发布日期:2023-12-02 01:1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1、软基路段包括箱涵部分和道路工程部分,其中,为了减少箱涵沉降,对于横过路的箱涵底部,通常采用管桩进行支撑处理;而对于道路工程,则通常采用堆载预压或者水泥搅拌桩处理。而由于管桩为刚性桩,有管桩在底部支撑,箱涵工后沉降小。而采用堆载预压或水泥搅拌桩处理的道路工后沉降比较大。即箱涵和道路工程之间存在工后的沉降差异,即二者存在高度差,使得道路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当高度差较小时,影响行车舒适性。当高度差较大时,影响行车安全。总而言之,现有的软基路段存在箱涵和道路工程沉降差异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出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及软基路段,旨在解决现有的软基路段存在箱涵和道路工程沉降差异大的问题。

2、本申请提出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设置于箱涵和道路之间,包括: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箱涵和所述道路之间,且所述碎石垫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涵下方;多个管桩,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为所述箱涵至所述道路的方向,称位于所述箱涵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1,位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2,其中,s1<s2。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还包括多个搭板和填土,多个所述搭板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而且多个所述搭板首尾依次上下搭接形成沿第一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台阶段,且所述台阶段的首端连接所述箱涵,所述填土填充于所述台阶段和所述碎石垫层之间。

4、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搭板下方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管桩,且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1,远离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2,s21<s22。

5、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所述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一致。

6、在一实施例中,每块所述搭板下方设置有a个管桩,其中,2≤a≤5。

7、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s2逐渐增大。

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碎石垫层下方,多个所述管桩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管桩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垫层内设置有土工格栅。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b,其中,30cm≤b≤100cm。

11、如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具体的,包括碎石垫层和管桩,包括: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箱涵和所述道路之间,且所述碎石垫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涵下方;多个管桩,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为所述箱涵至所述道路的方向,称位于所述箱涵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1,位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2,其中,s1<s2。如此,管桩间距的调节使得在软基路段中,箱涵至道路之间存在一个中间段,这一中间段的沉降程度位于箱涵和道路之间,从而在箱涵和道路之间设置了一个过渡段,减小了箱涵的道路之间的沉降差异。



技术特征:

1.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设置于箱涵和道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还包括多个搭板和填土,多个所述搭板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而且多个所述搭板首尾依次上下搭接形成沿第一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的台阶段,且所述台阶段的首端连接所述箱涵,所述填土填充于所述台阶段和所述碎石垫层之间。

3.如权利2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搭板下方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管桩,且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1,远离所述箱涵方向的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s22,s21<s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所述搭板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的间距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搭板下方设置有a个管桩,其中,2≤a≤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s2逐渐增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碎石垫层下方,多个所述管桩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管桩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内设置有土工格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b,其中,30cm≤b≤100cm。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包括碎石垫层和多个管桩,碎石垫层,设置于所述箱涵和所述道路之间,且所述碎石垫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涵下方;多个管桩,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的下方,第一方向为所述箱涵至所述道路的方向,称位于所述箱涵下方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1,位于所述位于软基路段的箱涵和道路间的过渡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S2,其中,S1<S2。如此,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涵和道路工程沉降差异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仰通,徐营,郑苑,饶浩淼,邱清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