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及现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38930发布日期:2024-03-06 17:0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及现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及现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部分中承式系杆拱桥桥墩处具有悬臂梁,悬臂梁分为向桥墩两侧延伸形成用于与系杆拱连接的前悬臂与后悬臂,前悬臂、后悬臂以及桥墩共同形成y型构造。

2、对于系杆拱与桥墩的连接通常是将系杆拱初始节段吊装至抵接至桥墩处,然后通过浇筑混凝土将节段与桥墩相连,但节段在浇筑时仅通过悬吊可能在振捣时与桥墩之间出现相对位移,造成节段位置相对设计位置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节段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及现浇方法。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包括桥墩本体;

4、劲性骨架,锚固于所述桥墩本体,包括相互交错的前骨架与后骨架,且所述前骨架与所述后骨架从所述桥墩本体起分别倾斜向上朝桥梁相对两端延伸;

5、钢混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骨架与所述后骨架上;

6、混凝土结构,浇筑于所述钢混接头与所述桥墩本体之间,以连接所述桥墩本体、所述桥墩劲性骨架与所述钢混接头;

7、其中,所述前骨架与对应的所述钢混接头及所述混凝土结构形成前悬臂,所述后骨架与对应的所述钢混接头及所述混凝土结构形成后悬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劲性骨架通过与桥墩本体锚固以与桥墩本体相对定位,并通过浇筑于混凝土结构中对y构部分进行加筋。且劲性骨架通过与钢混接头连接以对钢混接头进行限位,以提高钢混接头的稳定性,使钢混接头浇筑于混凝土结构中时不易偏离设定位置。

9、可选的,所述前悬臂与所述后悬臂沿顺桥向朝桥梁中部延伸。

10、可选的,所述前悬臂与所述后悬臂沿横桥向朝靠近桥梁中部方向向下倾斜。

11、可选的,所述劲性骨架具有与所述钢混接头配合的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钢混接头与所述劲性骨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12、基础架,连接于所述劲性骨架远离所述桥墩本体的一端;

13、支撑座,铰接于所述基础架上,用于供所述钢混接头底部相抵;

14、第一推拉件,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基础架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第一推拉件能够进行伸缩带动所述支撑座转动,以调节所述基础架与所述劲性骨架之间的距离。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混接头抵接于支撑座上,通过第一推拉件带动支撑座转动,以带动钢混接头移动,调节钢混接头沿顺桥向的倾斜角度。

16、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第二推拉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主杆与第一支杆,所述第一主杆铰接于所述基础架,所述第一支杆沿所述第一主杆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且所述第一支杆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一主杆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推拉件与所述第一支杆相连;

17、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主杆与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沿所述第二主杆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且所述第二主杆平行于所述第一主杆,所述第二支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依次相抵并沿所述第一支杆长度方向相对滑动;

18、所述第二推拉件能够进行伸缩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以调节所述第一主杆与所述第二主杆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第二支撑件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主杆能与所述钢混接头侧壁相抵以推动所述钢混接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滑移以调节支撑座的展开尺寸,且通过第二推拉件带动第二支撑件向靠近第一支撑件方向移动,使第二主杆推动钢混接头,以带动钢混接头向靠近劲性骨架方向移动,对钢混接头调平。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杆上表面齐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杆上表面与第二支杆上表面能够一同对钢混接头进行支撑,以提高支撑座的支撑效果。

22、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基础架之间连接有斜拉件,所述斜拉件相互远离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基础架;所述斜拉件包括套筒、滑移杆、抵接片以及限位部,所述套筒滑动套设于所述滑移杆一端;所述抵接片螺纹连接于所述滑移杆外壁上,用于抵接所述套筒端部;所述限位部滑动套设于所述滑移杆外壁上,用于与所述套筒一同夹持所述抵接片后同所述套筒相连。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部与套筒分离,并使抵接片远离套筒,即使得支撑转动或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相对滑动时,滑移杆与套筒相对滑移。当钢混接头位置调节完成后,将抵接片被夹持于限位部与套筒之间并连接抵接片与限位部,使斜拉件长度定位,以使斜拉件对支撑座进行斜拉,提高支撑座的安全性。

24、可选的,所述斜拉件与所述第一推拉件于所述支撑座相对两侧均有设置,且所述斜拉件与所述第一推拉件朝向所述钢混接头的一侧均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进行伸缩以使所述伸缩件与所述钢混接头相抵。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件伸缩并与钢混接头相抵,以推动钢混接头调节钢混接头的横桥向位置。

2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7、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方法,适用于上述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28、s1,支架系统安装,于桥墩本体上搭建支架,搭建完成后进行支架预压;

29、s2,第一阶段施工,于支架上安装浇筑模板,并安装劲性骨架、绑扎钢筋,再安装预应力管道,再浇筑第一段混凝土,使劲性骨架锚固于桥墩本体上;

30、s3,第二阶段施工,于第一段混凝土上继续绑扎部分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装内模,绑扎剩余钢筋,使用缆索吊系统吊装钢混接头钢结构,并使钢混接头焊接于劲性骨架;之后于第一段混凝凸上进行第二段混凝土浇筑;

31、s4,第三阶段施工,在钢混接头中填充混凝土。

3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33、通过将劲性骨架与桥墩本体锚固,并将钢混接头与桥墩本体焊接,以提高浇筑时钢混接头的稳定性,使钢混接头于浇筑时不易发生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臂(5)与所述后悬臂(6)沿顺桥向朝桥梁中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臂(5)与所述后悬臂(6)沿横桥向朝靠近桥梁中部方向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劲性骨架(2)具有与所述钢混接头(3)配合的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钢混接头(3)与所述劲性骨架(2)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8)包括第一支撑件(81)、第二支撑件(82)与第二推拉件(83);所述第一支撑件(81)包括第一主杆(811)与第一支杆(812),所述第一主杆(811)铰接于所述基础架(7),所述第一支杆(812)沿所述第一主杆(811)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且所述第一支杆(812)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一主杆(811)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推拉件(9)与所述第一支杆(8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812)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杆(822)上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82)与所述基础架(7)之间连接有斜拉件(10),所述斜拉件(10)相互远离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件(82)与所述基础架(7);所述斜拉件(10)包括套筒(101)、滑移杆(102)、抵接片(103)以及限位部(104),所述套筒(101)滑动套设于所述滑移杆(102)一端;所述抵接片(103)螺纹连接于所述滑移杆(102)外壁上,用于抵接所述套筒(101)端部;所述限位部(104)滑动套设于所述滑移杆(102)外壁上,用于与所述套筒(101)一同夹持所述抵接片(103)后同所述套筒(10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件(10)与所述第一推拉件(9)于所述支撑座(8)相对两侧均有设置,且所述斜拉件(10)与所述第一推拉件(9)朝向所述钢混接头(3)的一侧均设置有伸缩件(11),所述伸缩件(11)进行伸缩以使所述伸缩件(11)与所述钢混接头(3)相抵。

9.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8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倾空间线形Y构钢混结合段现浇结构及现浇方法,现浇结构包括桥墩本体;劲性骨架,锚固于所述桥墩本体,包括相互交错的前骨架与后骨架,且所述前骨架与所述后骨架从所述桥墩本体起分别倾斜向上朝桥梁相对两端延伸;钢混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前骨架与所述后骨架上;混凝土结构,浇筑于所述钢混接头与所述桥墩本体之间,以连接所述桥墩本体、所述桥墩劲性骨架与所述钢混接头;其中,所述前骨架与对应的所述钢混接头及所述混凝土结构形成前悬臂,所述后骨架与对应的所述钢混接头及所述混凝土结构形成后悬臂。本申请能够减少节段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龙,雷明深,李剑,唐诚,傅毅,张云,刘芳成,周超,濮云,王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