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3178发布日期:2023-06-03 23:4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转体施工,具体来讲是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


背景技术:

1、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是指在河流、峡谷或既有线路两侧,综合考虑地形及环境因素,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支架现浇、悬臂浇筑、预制拼接)成形后,利用桥梁半跨结构稳定或适当的配重平衡,然后借助转体系统转动,使两侧结构设计轴线吻合,再合拢的施工方法,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块、不影响既有航道和线路、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目前,常用的水平转体施工技术,按牵引动力分类,可分为钢绞线牵引和齿轮齿轨式辅助支承牵引两种类型。钢绞线牵引是通过中心球铰作为支承,使用千斤顶张拉钢绞线,带动桥梁进行转体。齿轮齿轨式辅助支承牵引是通过中心球铰和辅助支承共同承受桥梁上部结构荷载,通过辅助支承的齿轮和轨道的齿条啮合,由电力驱动辅助支承带动桥梁转体。

3、对于上述两种转体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4、1.钢绞线牵引的方法通过张拉千斤顶控制转动,转体速度慢,控制精度低,两侧结构对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5、2.钢绞线牵引的方法,上部结构仅有中心球铰作为支承,当风荷载、冲击荷载等偏载作用下,安全风险较大。

6、3.齿轮齿轨式辅助支承牵引的方法,由多个辅助支承共同驱动,同步性不易控制,容易发生卡齿,影响转体施工。

7、4.齿轮齿轨式辅助支承牵引的方法,辅助支承与滑道直接接触,摩擦力较大,需要较大的牵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两种转体方式存在的安全风险大、转体速度慢、同步性不易控制、摩擦力较大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包括上转台和下转台,且上转台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下转台上,所述下转台的顶面设置有环状的电磁滑轨,所述电磁滑轨包括轨面部,所述轨面部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轨面部的底面中部通过基座部与下转台连接;所述上转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与电磁滑轨相适配的磁浮小车,所述磁浮小车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与上转台连接,固定板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悬板,所述悬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两悬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且两限位板之间留有与基座部相适配的空隙;所述限位板的顶面设置有与第一电磁铁相对于的第二电磁铁。

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滑轨还包括设置在基座部和下转台之间的钢垫板,所述钢垫板呈环状,且钢垫板的宽度大于轨面部的宽度。

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部与上转台之间设置有千斤顶。

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支架与上转台连接。

6、进一步改进在于:每相邻的两磁浮小车之间设置有撑脚。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撑脚位于轨面部的正上方。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球铰和下球铰;所述上球铰设置在上转台的底面中部,所述下球铰设置在下转台的顶面中部;所述上球铰和下球铰通过中心销轴连接。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与外部的电源及控制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转台的顶面设置有t形的转体结构。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磁浮小车设置有六个,呈等距环绕状分布在上转台的底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各个磁浮小车的驱动力均有t形滑轨的电磁铁和小车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提供,同步性容易控制,不会发生卡齿等现象。

14、2.转体系统设置了六个磁浮小车,使转体桥梁具有多点支承,稳定性好,同时设置了六个撑脚,施工安全风险低。

15、3.t形滑轨的电磁铁和小车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可提供一定竖向支撑力,降低滚轮与刚垫板摩擦力。

16、4.转体装置安装、拆卸简单,可以重复使用,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包括上转台(2)和下转台(1),且上转台(2)通过连接结构(3)可转动的设置在下转台(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台(1)的顶面设置有环状的电磁滑轨(4),所述电磁滑轨(4)包括轨面部(42),所述轨面部(42)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43),轨面部(42)的底面中部通过基座部(41)与下转台(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滑轨(4)还包括设置在基座部(41)和下转台(1)之间的钢垫板(44),所述钢垫板(44)呈环状,且钢垫板(44)的宽度大于轨面部(42)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1)的中部与上转台(2)之间设置有千斤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1)通过连接支架(22)与上转台(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磁浮小车(5)之间设置有撑脚(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21)位于轨面部(42)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上球铰(32)和下球铰(31);所述上球铰(32)设置在上转台(2)的底面中部,所述下球铰(31)设置在下转台(1)的顶面中部;所述上球铰(32)和下球铰(31)通过中心销轴(3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铁(43)和第二电磁铁(54)均与外部的电源及控制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台(2)的顶面设置有t形的转体结构(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浮小车(5)设置有六个,呈等距环绕状分布在上转台(2)的底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浮式多点支承桥梁转体装置,涉及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上转台和下转台,且上转台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的设置在下转台上,下转台的顶面设置有环状的电磁滑轨,电磁滑轨包括轨面部,轨面部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铁,轨面部的底面中部通过基座部与下转台连接;上转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与电磁滑轨相适配的磁浮小车,磁浮小车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面与上转台连接,固定板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悬板,悬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两悬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且两限位板之间留有与基座部相适配的空隙;限位板的顶面设置有与第一电磁铁相对于的第二电磁铁。

技术研发人员:彭浩,曾金河,刘宗乐,刘朝廷,王风培,谭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