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4499发布日期:2023-04-21 22:5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


背景技术:

1、现有公路视线诱导设施种类较多,主要以反射器为主,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固定在路侧护栏和桥、隧构造物上,角度不能随公路线型调整,视线诱导效果差,使用寿命为1-2年,需要经常进行擦洗和除污。现有视线诱导设施以固定反射方向为主,对行车方向来车灯光进行逆反射,反射器内晶体反射较为水平,且受日常养护、安装位置等情况,时间长后容易出现反射亮度不均匀,容易出现忽明忽暗的情况。其次现有反射器与道路路面标线存在较大的反射亮度差,长期驾驶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忽略道路本身的情况。现有诱导设施反射器受损或老化后,需进行整体更换,养护费用较高,更换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解决现有视线诱导设施角度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设置在路侧构造物上,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底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路侧构造物上,所述面板和底板在来车方向后侧相转动连接,所述面板在来车方向前侧垂直螺纹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与底板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面板背离底板侧设有反光标。

4、进一步,所述柱体沿其周向设有滑动件,所述压缩弹簧端部固定连接在滑动件上。

5、进一步,所述滑动件为轴承或滑块滑槽结构。

6、进一步,所述反光标由反光涂料喷涂而成。

7、进一步,所述反光涂料为标线涂料。

8、进一步,所述面板和底板在来车方向后侧通过铰接轴相转动连接。

9、进一步,所述底板为与波形护栏适应的波形或平板形。

10、更进一步,所述反光标为方向箭头状。

11、再进一步,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安装好后,根据公路线型情况旋转柱体使弹簧缩短实现面板相对底板角度调整,进而实现反光标相对公路线型角度调整,从而实现了驾车人员能更方便的看视线诱导标,视线诱导效果良好;该视线诱导标的反光标由标线涂料喷涂而成,在使用一段时间老化诱导效果不好后可重新喷涂,更换时间短、养护费用低,其反射亮度与路面标线反射亮度比较接近,避免了视觉疲劳。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设置在路侧构造物(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和面板(3),所述底板(2)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路侧构造物(1)上,所述面板(3)和底板(2)在来车方向后侧相转动连接,所述面板(3)在来车方向前侧垂直螺纹连接有柱体(4),所述柱体(4)与底板(2)间连接有压缩弹簧(5),所述面板(3)背离底板(2)侧设有反光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4)沿其周向设有滑动件,所述压缩弹簧(5)端部固定连接在滑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为轴承或滑块滑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标(6)由反光涂料喷涂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涂料为标线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和底板(2)在来车方向后侧通过铰接轴相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为与波形护栏适应的波形或平板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标(6)为方向箭头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视线诱导标,包括底板和面板,底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路侧构造物上,面板和底板在来车方向后侧相转动连接,面板在来车方向前侧垂直螺纹连接有柱体,柱体与底板间连接有压缩弹簧,面板背离底板侧设有反光标;该视线诱导标安装好后,根据公路线型情况旋转柱体使弹簧缩短实现面板相对底板角度调整,进而实现反光标相对公路线型角度调整,从而实现了驾车人员能更方便的看视线诱导标,视线诱导效果良好;该视线诱导标的反光标由标线涂料喷涂而成,在使用一段时间老化诱导效果不好后可重新喷涂,更换时间短、养护费用低,其反射亮度与路面标线反射亮度比较接近,避免了视觉疲劳。

技术研发人员:朱欢,黄志勇,李振华,杜镔,张炯,郑锐,陈禹戈,周志俊,吴明亮,谢旺祥,吕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