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9838发布日期:2023-11-29 22:5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


背景技术:

1、钢混组合板梁桥由钢工字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组成,由于其截面形式简洁、运输便捷、易于装配的优势,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但是钢混组合工字梁由于截面主要由薄壁板件构成,构件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屈曲性能有限。在正弯矩区域,单薄的钢工字梁下翼缘要承受巨大的轴向拉应力,而在负弯矩区域,单薄的钢工字梁下翼缘抗压屈曲性能较弱、上翼缘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拉应力且混凝土桥面板受拉极易开裂,上述问题严重影响着钢混组合工字梁桥的工作性能和跨越能力;同时,部分钢混组合工字梁桥仍然采用分布式剪力钉和纵、横向混凝土湿接缝来实现钢梁和预制桥面板的结合,尤其是安装预制桥面板悬臂边板时需采取临时措施,导致组合梁的施工效率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以解决单薄的钢工字梁工作性能和跨越能力不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包括桥面板和钢工字梁,钢工字梁由上翼缘、腹板和加强型底板组成,加强型底板为腔室结构,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设有加劲肋,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填充有混凝土,腹板下端设有内插板,内插板连接于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劲肋上设有多个开孔。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劲肋设在加强型底板的四周内壁。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内插板上开设有多个椭圆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钢工字梁的相对面设有竖向端板,竖向端板连接在上翼缘和加强型底板端部,相邻钢工字梁的竖向端板之间设有水平杆,相邻钢工字梁的腹板之间连接有水平对顶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所填充的混凝土采用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桥面板上开设有剪力槽口,剪力槽口内浇筑有混凝土,上翼缘顶部设有集束式剪力钉,集束式剪力钉与剪力槽口内浇筑的混凝土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钢工字梁进行加强型改造,将传统的下翼缘改造为腔室结构加强型底板并在内部设置加劲肋和混凝土,在传统的腹板底部设置内插板,内插板插入加强型底板腔室,有效改善了钢工字梁下翼缘(即加强型底板)在轴压作用下的抗屈曲性能,同时,该结构增加了钢工字梁截面的整体刚度,混凝土桥面板表面的开裂拉应力得以减小,进一步提升桥面板的抗裂性能。

11、2. 本实用新型在加劲肋上设置开孔,在腹板底部的内插板上开设椭圆孔,增强了混凝土与内插板的嵌固效应和组合作用。

12、3.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有效解决常规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出现的技术问题,显著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的工作性能、装配效率及跨越能力,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包括桥面板和钢工字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工字梁由上翼缘(2)、腹板(5)和加强型底板(6)组成,所述加强型底板(6)为腔室结构,加强型底板(6)的腔室内设有加劲肋(6-1),加强型底板(6)的腔室内填充有混凝土(6-2),所述腹板(5)下端设有内插板(5-1),内插板(5-1)连接于加强型底板(6)的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6-1)上设有多个开孔(6-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6-1)设在加强型底板(6)的四周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板(5-1)上开设有多个椭圆孔(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工字梁的相对面设有竖向端板(8),竖向端板(8)连接在上翼缘(2)和加强型底板(6)端部,相邻钢工字梁的竖向端板(8)之间设有水平杆(7),相邻钢工字梁的腹板(5)之间连接有水平对顶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型底板(6)的腔室内所填充的混凝土(6-2)采用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1)上开设有剪力槽口(1-1),剪力槽口(1-1)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上翼缘(2)顶部设有集束式剪力钉(10),集束式剪力钉(10)与剪力槽口(1-1)内浇筑的混凝土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属于桥梁工程领域,解决了单薄的钢工字梁工作性能和跨越能力不佳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桥面板和钢工字梁,钢工字梁由上翼缘、腹板和加强型底板组成,加强型底板为腔室结构,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设有加劲肋,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填充有混凝土,腹板下端设有内插板,内插板连接于加强型底板的腔室内。本技术将传统的下翼缘改造为腔室结构加强型底板并在内部设置加劲肋和混凝土,在传统的腹板底部设置内插板,内插板插入加强型底板腔室,有效改善了加强型底板在轴压作用下的抗屈曲性能,且增加了钢工字梁截面的整体刚度,混凝土桥面板表面的开裂拉应力得以减小,提升桥面板的抗裂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华波,朱安静,蒲北辰,庞伟,孙明贺,李文栋,柳顺贵,袁华平,孙国荣,吴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