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6348发布日期:2023-08-04 07:1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支承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1、桥梁简支梁内箱模板(简称“内模”)普遍采用立杆、斜杆、水平杆和对拉杆的框架结构进行加固支撑,通过十字扣件连接固定,整体结构复杂、耗材量大重量大、施工方法单一且不可调节。桥梁上部结构中内箱轮廓变化多样,根据不同的梁型需重新搭设相应的钢管框架结构,而且加上周转材料的调配过程,会浪费大量时间,施工效率低,施工进度缓慢。再加上传统内模施工必须按照施工流程,等梁体底板钢筋安装完成后方可搭设内模支架,并且内模拆除时钢管和小型扣件数量多,操作空间有限,费工费时,影响工期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于对框架结构轮廓进行调节并可提前拼装并整体调运的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对拉杆、顶模架和两个侧模架,两个侧模架相向设置,顶模架两端设有第一调节机构,侧模架包括上侧模架和下侧模架,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之间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均与第二调节机构可拆卸连接,顶模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上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对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下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调节机构可调节整个框架结构的横向尺寸,第二调节机构可调节整个框架的纵向尺寸,实现了横向纵向的调节,而且整个结构呈片状的框架结构,结构简单,整个结构为轻型骨架。整个结构由多个构件拼装构成,拼装不依赖于梁体底板钢筋即可完成,因此可以提前拼装,而且拼装完成后整个框架单元结构稳固,整体性好,可以进行整体调运。整个框架结构可以在施工之前组装完成,待需要安装内模框架结构时用吊车吊运上桥即可完成安装,节约时间增加效率。

4、可选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垫板、第一螺栓和开设在顶模架两端和上侧模架靠近顶模架的端部上的第一通孔,第一垫板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第一条形孔,第一螺栓与第一条形孔和第一通孔相配合。

5、可选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垫板、第二螺栓和开设在上侧模架朝向下侧模架的一端和下侧模架朝向上侧模架的一端上的第二通孔,第二垫板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第二条形孔,第二螺栓与第二条形孔和第二通孔相配合。

6、可选地,还包括立杆,立杆的一端为中空且插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立杆滑动连接,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母,第一螺杆远离立杆的一端上设有顶托。立杆远离第一螺杆的一端抵在下侧模架上,顶托顶在上侧模架或者顶模架上,转动第一旋转螺母,即可调节立杆与第一螺杆组合体的整体长度,从而对整个框架单元形成稳固的竖向支撑。

7、可选地,下侧模架朝向对拉杆的一端上设有连接板,对拉杆两端设有t型板,t型板的横板与对拉杆连接,t型板的竖板朝向连接板,竖板与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

8、可选地,对拉杆的两端中空且均插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与对拉杆滑动连接,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旋转螺母,第二螺杆的端部与t型板的横板固定连接。

9、可选地,框架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每个框架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

10、可选地,还包括水平杆,水平杆通过十字扣件分别与立杆或者对拉杆固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对拉杆、顶模架和两个侧模架,两个侧模架相向设置,顶模架两端设有第一调节机构,侧模架包括上侧模架和下侧模架,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之间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均与第二调节机构可拆卸连接,顶模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上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对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下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垫板、第一螺栓和开设在顶模架两端和上侧模架靠近顶模架的端部上的第一通孔,第一垫板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第一条形孔,第一螺栓与第一条形孔和第一通孔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垫板、第二螺栓和开设在上侧模架朝向下侧模架的一端和下侧模架朝向上侧模架的一端上的第二通孔,第二垫板上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第二条形孔,第二螺栓与第二条形孔和第二通孔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杆,立杆的一端为中空且插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立杆滑动连接,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母,第一螺杆远离立杆的一端上设有顶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下侧模架朝向对拉杆的一端上设有连接板,对拉杆两端设有t型板,t型板的横板与对拉杆连接,t型板的竖板朝向连接板,竖板与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对拉杆的两端中空且均插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与对拉杆滑动连接,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旋转螺母,第二螺杆的端部与t型板的横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每个框架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杆,水平杆通过十字扣件分别与立杆或者对拉杆固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支承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一种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框架单元包括对拉杆、顶模架和两个侧模架,两个侧模架相向设置,顶模架两端设有第一调节机构,侧模架包括上侧模架和下侧模架,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之间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上侧模架与下侧模架均与第二调节机构可拆卸连接,顶模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上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对拉杆两端分别与两个下侧模架远离第二调节机构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框架结构轮廓进行调节并可提前拼装并整体调运的可调节的轻型内模框架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闫春勇,赵翔,唐鹏,龚汉杰,张泽林,薛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