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6844发布日期:2023-10-21 18:5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路面修复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


背景技术:

1、近些年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存有量大幅度提高,对于公路路面的损耗也大幅度提高。现阶段公路多为沥青路面,在高耗损的使用下,路面较易产生裂缝,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路面裂缝无法及时的被发现,车辆的行驶会令已存在的裂缝发展成坑洼,产生的坑洼则会对过往车辆形成安全隐患,易造成车辆爆胎等问题,故对路面坑洼及时进行修补非常必要,路面裂缝修缮装置应运而生。

2、现阶段的路面修补的方法多为对裂缝坑洼的地方进行整形切割,再进行沥青填补,专利公开号为cn216947787u,专利名称为路面裂缝压注修补装置的专利文件,该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的修补装置,该装置即采用填补沥青的形式对路面病害进行修缮,在修缮过程中,整体的操作施工过程耗时较长,会对车辆通行产生影响,此外沥青凝固还需要时间,因此破损路面位置将会有较长时间无法使用,进一步对交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故现阶段急需一种快速施工的路面病害处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该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精简,修缮施工过程快,施工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包括储料斗、托架及熨烫板;所述储料斗架放在托架上,储料斗底部设置为圆弧底面,圆弧底面中部最低点处向下突出设置有出料嘴,所述出料嘴朝向托架的行进方向的后方弯折设置,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安装杆一及安装杆二,所述安装杆一与安装杆二分别位于出料嘴行进方向的前后两侧,位于出料嘴行进方向前侧的安装杆一上套装有下覆膜,位于出料嘴行进方向后侧的安装杆二上套装有上覆膜,所述熨烫板设置在出料嘴行进方向的后方,并通过两个伸缩杆升降安装在托架的底面上,两个伸缩杆向下伸长即可令熨烫板向下移动,对牵拉至熨烫板下方的下覆膜及上覆膜进行熨烫定型。

3、所述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还包括两个行走架;两个所述行走架沿左右方向滑动插装在托架上,并夹设在储料斗的左右两侧,两个行走架的底面上均安设有多个行走轮,多个行走轮支撑两个行走架在地面上进行移动,并进一步对托架进行承托,避免储料斗的出料嘴与地面发生剐蹭。

4、所述熨烫板朝向前进方向的前边缘向上翘起设置,熨烫板的上表面与两个伸缩杆的伸缩端铰接,确保在对下覆膜及上覆膜进行熨烫定型时,熨烫板更顺滑的沿地面进行滑动,避免与高低起伏的缝隙发生卡顿。

5、所述托架朝向前进方向的前侧突出设置有用于牵拉操作的拉手,所述安装杆二下方位置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安装杆二平行设置,限位条中部沿安装杆二轴线方向开设上下方向贯通的限位孔,所述上覆膜穿过限位孔牵拉至熨烫板下方位置。

6、所述下覆膜及上覆膜均为具有柔性及热塑性的复合材料。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处治结构的整体结构精简以至于故障率得以有效控制,该结构能够在交通繁忙时段快速的对路面进行应急处治,可以有效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该结构的部分坑洼填补用材料能够进行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耗材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斗(1)、托架(2)及熨烫板(3);所述储料斗(1)架放在托架(2)上,储料斗(1)底部设置为圆弧底面,圆弧底面中部最低点处向下突出设置有出料嘴(11),所述出料嘴(11)朝向托架(2)的行进方向的后方弯折设置,所述托架(2)上设置有安装杆一(22)及安装杆二(23),所述安装杆一(22)与安装杆二(23)分别位于出料嘴(11)行进方向的前后两侧,位于出料嘴(11)行进方向前侧的安装杆一(22)上套装有下覆膜(5),位于出料嘴(11)行进方向后侧的安装杆二(23)上套装有上覆膜(6),所述熨烫板(3)设置在出料嘴(11)行进方向的后方,并通过两个伸缩杆(8)升降安装在托架(2)的底面上,两个伸缩杆(8)向下伸长即可令熨烫板(3)向下移动,对牵拉至熨烫板(3)下方的下覆膜(5)及上覆膜(6)进行熨烫定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还包括两个行走架(4);两个所述行走架(4)沿左右方向滑动插装在托架(2)上,并夹设在储料斗(1)的左右两侧,两个行走架(4)的底面上均安设有多个行走轮(7),多个行走轮(7)支撑两个行走架(4)在地面上进行移动,并进一步对托架(2)进行承托,避免储料斗(1)的出料嘴(11)与地面发生剐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板(3)朝向前进方向的前边缘向上翘起设置,熨烫板(3)的上表面与两个伸缩杆(8)的伸缩端铰接,确保在对下覆膜(5)及上覆膜(6)进行熨烫定型时,熨烫板(3)更顺滑的沿地面进行滑动,避免与高低起伏的缝隙发生卡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朝向前进方向的前侧突出设置有用于牵拉操作的拉手(21),所述安装杆二(23)下方位置设置有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与安装杆二(23)平行设置,限位条(24)中部沿安装杆二(23)轴线方向开设上下方向贯通的限位孔,所述上覆膜(6)穿过限位孔牵拉至熨烫板(3)下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覆膜(5)及上覆膜(6)均为具有柔性及热塑性的复合材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处治结构,属于路面修复施工技术领域。该处治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精简,修缮施工过程快,施工成本低。该结构的储料斗架放在托架上,储料斗底部圆弧底面中部向下突出设置有出料嘴,出料嘴朝向行进方向的后方弯折设置,托架上的安装杆一及安装杆二上分别套装有下覆膜及上覆膜,出料嘴行进方向的后方的托架上通过两个伸缩杆悬吊安装有熨烫板,两个伸缩杆向下伸长即可令熨烫板向下移动,对牵拉至熨烫板下方的下覆膜及上覆膜进行熨烫定型。该处治结构的整体结构精简故障率低,该结构能够在交通繁忙时段快速的对路面进行应急处治,对交通影响小,该结构的部分耗材能够循环使用,施工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星,王扬,张立新,侯磊,李海达,白雪松,田宝龙,于航,姜海成,沈家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