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4567发布日期:2024-01-16 11:2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拦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


背景技术:

1、一旦施工时,工作人员就需配合道路管理人员在施工场地的外围添加拦截设备,而道路上一旦发生事故时也需添加拦截设备。

2、而目前拦截设备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锥桶,但是锥桶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整体体积较小,拦截的面积不够大,使用效果不够好,例如公开号为cn218405144u名称为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的中国专利,即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上转动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绕卷有拦截布,所述拦截布远离第一半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半壳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第二底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底壁上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半壳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卷轴上套装有盘簧,所述盘簧的一端连接在卷轴上,所述盘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拦截布为网状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底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贯穿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底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杆适配的螺纹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半壳、第二半壳的侧壁上均设有反光条。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通过设置卷轴、拦截布,通过将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分离,即可将拦截布展开,进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拦截面积,增强拦截效果。

11、通过设置第二螺纹杆、螺纹孔,通过将第二螺纹杆拧入螺纹孔中,即可使得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连接,即可将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结合,进而能够降低体积占用,方便转移。

12、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将拦截布展开,进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拦截面积,增强拦截效果,且收纳便捷,转移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壳(2)和第二半壳(4),所述第一半壳(2)和第二半壳(4)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9)和第二安装槽(13),所述第一安装槽(9)的内底壁上转动连接有卷轴(5),所述卷轴(5)上绕卷有拦截布(6),所述拦截布(6)远离第一半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13)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半壳(2)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半壳(2)与第二半壳(4)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贯穿设置在第一凹槽(10)内底壁上的第一螺纹杆(11),所述第一螺纹杆(11)与第一半壳(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5)上套装有盘簧(7),所述盘簧(7)的一端连接在卷轴(5)上,所述盘簧(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安装槽(9)的内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布(6)为网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16)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14),所述第二凹槽(14)的内壁上贯穿设有第二螺纹杆(15),所述第二螺纹杆(15)与第二底座(1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5)适配的螺纹孔(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2)、第二半壳(4)的侧壁上均设有反光条(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工程用拦截设备,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上转动连接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绕卷有拦截布,所述拦截布远离第一半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半壳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半壳与第二半壳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本技术能够根据需要将拦截布展开,进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拦截面积,增强拦截效果,且收纳便捷,转移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王艺源,丁爱丽,徐源启,邓琮,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明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