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9172发布日期:2024-01-26 23:2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网施工,特别地,涉及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路网和管网建设的日益完善,二者之间的交叉工程也日益普遍,特别对于市政路线管网工程。由于鉴于市政路网周边条件复杂、限制条件苛刻,不允许随意更改路线等特性,同时考虑到管线工程检查、养护和维修工作能独立进行,路线选线时宜尽量避免管线与路线交叉。当路线与既有管线交叉不可避免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目前对于管道防护措施,通常采用暗盖板涵、预制盖板、预留套管、桥粱跨越等方案进行防护,暗盖板涵、预制盖板和预留套管防护仅适用于保护管道填土高度较低;管道巡视、检修和抢修所需净空小的情况,同时,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因此,对于管道填土较高、管道保护净空要求较大和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通用采用桩柱式桥梁跨越的方式进行防护,但是由于管道埋置较深,后期检修需开挖桥台一侧填土,造成桥梁台后填土土压力无法平衡,桩顶位移过大,不利于结构安全。

3、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桩柱式桥梁跨越方式在进行检修时,通过开挖桥台一侧填土,造成桥梁台后填土土压力无法平衡,导致桩顶位移过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包括承载台、盖板件和支撑桩,管道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桩,所述盖板件的横向两端均设置有承载台,且所述盖板件和所述承载台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承载台的下端面均阵列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桩;所述盖板件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包括台帽和台背,所述台帽与所述台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盖板件的端面和所述台背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朝向管道的端面与所述台帽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台帽、所述台背和所述支撑板共同围设成支撑框架,所述盖板件容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

6、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个弹性连接件,若干个弹性连接件分设于所述盖板件的横向两端,且若干个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安装端与所述台帽固定连接,其连接端与所述盖板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件包括若干根主梁和伸缩装置,若干根所述主梁依次铺装于所述台帽上,且若干根所述主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台背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伸缩装置容置于所述间隔处,且所述伸缩装置一端于对应所述主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台背上。

8、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伸缩缝结构件。

9、进一步地,所述主梁采用预应力空心板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件和所述支撑板二者远离所述承载台的端面均浇筑有增强层。

11、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层远离所述承载台的端面为斜面。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保护管道两侧采用支撑桩,上部结构采用盖板件进行遮盖,在不破坏原有土地,可减少人工挖土的工作量,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投资;

14、其次,在施工中减少对管道的影响,在管道填土较高、管道保护净空要求较大和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后期检修可开挖桥台一侧填土至管道埋置位置,由于支撑板的支撑作用,促使该保护涵的结构稳定,提升施工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性。

1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台(3)、盖板件(8)和支撑桩(2),管道(1)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桩(2),所述盖板件(8)的横向两端均设置有承载台(3),且所述盖板件(8)和所述承载台(3)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承载台(3)的下端面均阵列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桩(2);所述盖板件(8)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承载台(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3)包括台帽(30)和台背(31),所述台帽(30)与所述台背(3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6)朝向所述盖板件(8)的端面和所述台背(31)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6)朝向管道(1)的端面与所述台帽(3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帽(30)、所述台背(31)和所述支撑板(6)共同围设成支撑框架,所述盖板件(8)容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分设于所述盖板件(8)的横向两端,且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安装端与所述台帽(30)固定连接,其连接端与所述盖板件(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8)包括若干根主梁和伸缩装置,若干根所述主梁依次铺装于所述台帽(30)上,且若干根所述主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台背(31)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伸缩装置容置于所述间隔处,且所述伸缩装置一端于对应所述主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台背(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为伸缩缝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采用预应力空心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8)和所述支撑板(6)二者远离所述承载台(3)的端面均浇筑有增强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远离所述承载台(3)的端面为斜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式暗桥保护涵结构,涉及管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承载台、盖板件和支撑桩,管道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桩,所述盖板件的横向两端均设置有承载台,且所述盖板件和所述承载台为可拆卸式连接,两个所述承载台的下端面均阵列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桩;所述盖板件的纵向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承载台固定连接;本技术在不破坏原有土地,可减少人工挖土的工作量,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投资,其次,由于支撑板的支撑作用,促使该保护涵的结构稳定,提升施工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龙,何均坪,左云,陈建民,成滢,张先伟,李郁林,虢玉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