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0264发布日期:2023-10-25 14: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铁路线路测量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


背景技术:

1、随着铁路线路的长期运营,线路和设施会不断更新,例如站台的改造、修建,隧道、桥梁的整修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标准轨距铁路限界规范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需要定期对运营线路的隧道、桥梁、站台、雨棚、建筑物等进行限界测量,排查侵限隐患,以保证列车有足够的安全行驶空间。一般铁路限界主要包括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物接近限界两类,机车车辆限界常用的测量方法是限界规法,在列车出库或者进站时进行检测,通常都能满足安全行车要求,而建筑物接近限界信息较难获取,且对列车安全运行影响较大。传统的建筑物接近限界测量方法主要有横断面法、综合断面法、轨迹法、断面摄像法、激光扫描法。其中横断面法、综合断面法、轨迹法属于接触测量,需要人工辅助操作仪器,工作效率低、断面不连续、准确性不高。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迅速,列车运行网络越来越密,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对安全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测量速度快、精度可靠性高、数据信息全面、自动化程度高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通过gnss基站和移动站gnss同步观测,将车载数据和基站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高精度轨迹线数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获取线路的全要素点云数据,能够快速、精确、高效的进行限界测量,完成铁路线间距、隧道限界、桥梁偏心、接触网导高及接触网杆水平限界等测量工作;采用靶标控制点,能够对点云数据进行纠正和坐标系转换,最终得到工程独立坐标系下的成果点云。

2、所述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包括激光扫描仪1、全景相机2、惯导系统3、gnss基站4、移动站gnss5、可移动平台6、处理器7;

3、所述的激光扫描仪1、全景相机2、移动站gnss5均安装在可移动平台6上,所述的可移动平台6安装于车厢尾部,所述的激光扫描仪1、全景相机2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移动站gnss5的输出端通过惯导系统3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gnss基站4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的gnss基站4设有至少两个。

5、进一步地,所述的各gnss基站4之间设有靶标控制点8,靶标控制点8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的可移动平台6上设有两只车轮编码器9,车轮编码器9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

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通过gnss基站和移动站gnss同步观测,将车载数据和基站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高精度轨迹线数据。

9、(2)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获取线路的全要素点云数据,能够快速、精确、高效的进行限界测量,完成铁路线间距、隧道限界、桥梁偏心、接触网导高及接触网杆水平限界等测量工作。

10、(3)本实用新型采用靶标控制点,能够对点云数据进行纠正和坐标系转换,最终得到工程独立坐标系下的成果点云。

11、(4)本实用新型采用车轮编码器,可进一步抵消车辆转向过程中的内外轮径差,可进行车辆行驶距离的量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包括激光扫描仪(1)、全景相机(2)、惯导系统(3)、gnss基站(4)、移动站gnss(5)、可移动平台(6)、处理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nss基站(4)设有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gnss基站(4)之间设有靶标控制点(8),靶标控制点(8)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平台(6)上设有两只车轮编码器(9),车轮编码器(9)的输出端与处理器(7)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属于铁路线路测量领域,所述的电气化铁路限界智能测量仪包括激光扫描仪、全景相机、惯导系统、GNSS基站、移动站GNSS、可移动平台、处理器;所述的激光扫描仪、全景相机、移动站GNSS均安装在可移动平台上,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安装于车厢尾部,所述的GNSS基站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各GNSS基站之间设有靶标控制点,靶标控制点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激光扫描仪、全景相机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移动站GNSS的输出端通过惯导系统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GNSS基站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测量速度快、精度可靠性高、数据信息全面、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丕富,倪俊琪,杨宾汇,赵波,贺凡,杜清泉,张为,刘林,任锟,马勇,李佶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领视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