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门禁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5037发布日期:2023-12-13 23:2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门禁闸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门禁闸机,具体是指一种新型门禁闸机。


背景技术:

1、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主要应用于地铁闸机系统、收费检票闸机系统。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现有的门禁闸机使用时根据行人持有的门禁卡或者刷脸实现门禁的打开,当闸机在幼儿园等儿童场所使用时,如果闸机封闭门板的高度过高则会影响门禁效果,因此需要一种门板高度可调节的新型门禁闸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门板高度可调节的新型门禁闸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包括稳定底板,所述稳定底板顶面左端设有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稳定底板顶面右端设有与第一支撑侧板对称的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一支撑侧板右侧的第一门板,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二支撑侧板左侧与第一门板对称的第二门板。

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顶端共同连接设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补光灯,所述支撑顶板前侧外壁设有与补光灯电性连接的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感应周围环境亮度,自动调整补光灯的亮度,保证门禁工作的顺利进行。

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前侧外壁均设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支撑顶板顶面设有与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声光报警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时刻监测闸机前侧的行人,当行人距离闸机过近时声光报警器进行警示,避免发生硬闯现象。

5、作为改进,所述稳定底板内嵌入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内均嵌入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控制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控制电机的开启,使得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同时转动,实现门闸的打开。

6、作为改进,所述稳定底板内设有多个配合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转动,实现门板的高度调整。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螺纹杆的转动带动门板上下移动调节高度,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提高装置的适用度;红外线感应组件有效避免行人离闸机过近,降低硬闯现象发生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包括稳定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底板(1)顶面左端设有第一支撑侧板(2),所述稳定底板(1)顶面右端设有与第一支撑侧板(2)对称的第二支撑侧板(3),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驱动杆(6),所述第一驱动杆(6)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一支撑侧板(2)右侧的第一门板(7),所述第二支撑侧板(3)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9)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驱动杆(10),所述第二驱动杆(10)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二支撑侧板(3)左侧与第一门板(7)对称的第二门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和第二支撑侧板(3)顶端共同连接设有支撑顶板(12),所述支撑顶板(12)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补光灯(13),所述支撑顶板(12)前侧外壁设有与补光灯(13)电性连接的光线传感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7)与第二门板(11)前侧外壁均设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15),所述支撑顶板(12)顶面设有与红外线测距传感器(15)电性连接的声光报警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底板(1)内嵌入设有控制器(17),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9)内均嵌入设有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的控制电机(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底板(1)内设有多个配合第一螺纹杆(4)和第二螺纹杆(8)的转动电机(1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门禁闸机,包括稳定底板,所述稳定底板顶面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二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一支撑侧板右侧的第一门板,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配套螺纹连接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内垂直转动设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上固定设有位于第二支撑侧板左侧与第一门板对称的第二门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螺纹杆的转动带动门板上下移动调节高度,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提高装置的适用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方法(天津)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