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0711发布日期:2023-12-21 18:4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设备,提供一种降低加固支挡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避免模板支挡造成降低道路质量的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水泥混凝土道路硬化施工中,通常在两侧根据道路设计宽度和路面板厚度设置模板,模板通常有钢模、铝模和木模,模板通常较薄重量轻,若不采取固定措施,在支立模板后容易受震动和撞击产生模板倾覆。通常在紧靠模板外侧打设钢钎支挡,内侧无支挡或也间隔采用打插钢钎支挡,当内侧无支挡时,模板自稳性较差,模板容易向内侧倾覆;当内侧采用钢钎打入基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硬化后,钢钎难以拔出,若在铺筑路面过程中将钢钎拔出,容易扰动破坏基层的密实性和压实度,产生薄弱点,形成质量隐患,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2、综上所述,现有模板结构造成加固支挡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采用常规内侧支挡钢钎拔出时破坏基层产生薄弱点,形成质量隐患,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加固支挡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避免模板支挡造成降低道路质量的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其中:包括l状的支护挡架,在支护挡架的横支护梁的端部固定有钢钎定位固定套管,在支护挡架的横支护梁的竖支护柱的中上部固定有内夹机构套管,在内夹机构套管处设置有内夹机构;

4、所述内夹机构又包括位于内夹机构套管内的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钢筋夹杆,该钢筋夹杆的顶端与弹簧的底端固定为一体,该弹簧的顶端与竖支护柱的中上部或顶部固定为一体,且所述弹簧的顶端位于内夹机构套管的上方;

5、使用时,所述钢钎定位固定套管中插入有钢钎。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1)因采用这种外挡内夹方式进行加固模板,可有效保障模板稳定,省去模板内侧打设支挡钢钎的工作,减少模板支挡工作量,做到模板内外侧同时固定,节省了人工,加快了施工效率。

8、(2)采用该装置可避免常规支挡道路模板内侧钢钎因混凝土硬化后无法拔出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拔出破坏基层,从而导致破坏基层产生薄弱点,形成质量隐患,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状的支护挡架(1),在支护挡架(1)的横支护梁(2)的端部固定有钢钎定位固定套管(3),在支护挡架(1)的横支护梁(2)的竖支护柱(4)的中上部固定有内夹机构套管(5),在内夹机构套管(5)处设置有内夹机构(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夹杆(7)的顶端固定有弹簧连接环a(10),所述竖支护柱(4)的中上部或顶部固定有弹簧连接环b(11),在弹簧(8)的两端设置有挂钩,该弹簧(8)两端的挂钩分别挂在弹簧连接环a(10)和弹簧连接环b(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支护柱(4)与横支护梁(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筋(12),该加强筋(12)的顶端固定在竖支护柱(4)上,所述加强筋(12)的底端固定在横支护梁(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机构套管(5)与转动轴(6)之间设置有轴承(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挡内夹式道路模板用固定装置,包括L状的支护挡架,在支护挡架的横支护梁的端部固定有钢钎定位固定套管,在支护挡架的横支护梁的竖支护柱的中上部固定有内夹机构套管,在内夹机构套管处设置有内夹机构;所述内夹机构又包括位于内夹机构套管内的转动轴,该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钢筋夹杆,该钢筋夹杆的顶端与弹簧的底端固定为一体,该弹簧的顶端与竖支护柱的中上部或顶部固定为一体,且所述弹簧的顶端位于内夹机构套管的上方。本技术由于所述结构,降低了加固支挡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避免了模板支挡造成降低道路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史忠慧,董瑞光,王小兵,宋超,安浩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