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1134发布日期:2024-02-22 20:5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地下管廊,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


背景技术:

1、地下管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而地下管廊则是由一个个的箱涵结构组合而成。

2、现有公开号为cn108301441a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包括底板、顶板、侧板和竖板,底板和侧板及竖板的上面分别预留有连接槽,顶板和侧板及竖板下面预埋有连接钢板,侧板及竖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底板上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底板粘接,顶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侧板及竖板上面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侧板及竖板粘接。

3、1、上述文件中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在使用时,上述文件中提到底板和侧板及竖板的上面分别预留有连接槽,顶板和侧板及竖板下面预埋有连接钢板,侧板及竖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底板上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底板粘接,顶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侧板及竖板上面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侧板及竖板粘接,其不便于对箱涵的内部空间尺寸进行调节,导致不便于根据市政管线的数量来调整其安装空间,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4、2、上述文件中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在使用时,上述文件中提到底板和侧板及竖板的上面分别预留有连接槽,顶板和侧板及竖板下面预埋有连接钢板,侧板及竖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底板上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底板粘接,顶板通过下面的连接钢板插入侧板及竖板上面的连接槽内并使用结构胶与侧板及竖板粘接,其不便于对相邻的箱涵结构之间进行连接,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5、因此,上述文件中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综合管廊箱涵,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通过设置主体组件,利用第二安装块带动中间的竖板进行移动,从而改变了箱涵内部的空间大小,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调节其内部空间大小的问题,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利用复位弹簧带动卡块对连接块和顶板、底板之间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相邻的箱涵结构之间进行组装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和连接组件,主体组件包括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顶板和底板、焊接在顶板和底板相向面两侧的第一安装块、活动连接在顶板和底板相向面中心位置上的第二安装块、以及卡接在第一安装块之间和第二安装块之间的竖板,顶板和底板相向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杆,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另一侧内壁上,丝杆的外壁中心位置均螺纹套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一侧贯穿第一滑槽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块的背向面前后端,顶板和底板前后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顶部或底部后端均开设有凹槽;

4、连接组件包括间隙连接在连接槽内侧的连接块、以及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在连接块上的卡块,连接块的表面前后端均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外壁上方套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一侧贯穿第二滑槽并分别固定连接在卡块的两侧外壁上,卡块的顶端间隙连接在凹槽的内侧,卡块的底端间隙连接在通槽的内侧,复位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壁下方,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相向面上。

5、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块的相向面和第二安装块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的内侧均卡接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竖板的上下表面上。

6、进一步地,竖板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竖板的后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

7、进一步地,竖板的相向面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架。

8、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上均设置有吊环,吊环共设置有八组并分别位于顶板和底板两侧外壁的前后端。

9、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两侧外壁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l型板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均焊接在吊环的一侧外壁上。

10、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的前后端均粘接有密封垫。

11、进一步地,密封垫的端面上方和下方等间距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侧套接有定位柱,定位柱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孔并分别固定连接在顶板和底板的前后端面上。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通过马达带动丝杆进行转动,并在丝杆和第一滑块之间螺纹连接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滑块带动第二安装块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二安装块带动中间的竖板进行水平移动,进而对箱涵结构的两侧内部空间大小进行调节,方便工作人员根据不同市政管线的数量来调整其安装空间的大小。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通过复位弹簧带动卡块运动到凹槽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对连接块与顶板或底板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了对相邻的顶板或底板之间进行连接,实现了对相邻的箱涵结构之间进行组装,从而方便了施工人员对地下管廊的组装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和连接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顶板(11)和底板(12)、焊接在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相向面两侧的第一安装块(13)、活动连接在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相向面中心位置上的第二安装块(14)、以及卡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块(13)之间和所述第二安装块(14)之间的竖板(15),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相向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11),所述第一滑槽(11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马达(141),所述马达(14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丝杆(142),所述丝杆(1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111)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丝杆(142)的外壁中心位置均螺纹套设有第一滑块(143),所述第一滑块(143)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一滑槽(111)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块(14)的背向面前后端,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前后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112),所述连接槽(112)的顶部或底部后端均开设有凹槽(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13)的相向面和所述第二安装块(14)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44),所述第一定位槽(144)的内侧均卡接有第一定位块(151),所述第一定位块(15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竖板(15)的上下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5)的前端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52),所述竖板(15)的后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块(1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5)的相向面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组安装架(1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上均设置有吊环(16),所述吊环(16)共设置有八组并分别位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两侧外壁的前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两侧外壁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l型板(161),所述l型板(161)的一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2),所述安装座(162)的内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63),所述连接杆(163)的另一端均焊接在所述吊环(16)的一侧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的前后端均粘接有密封垫(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3)的端面上方和下方等间距开设有定位孔(31),所述定位孔(31)的内侧套接有定位柱(114),所述定位柱(114)的一端均贯穿所述定位孔(31)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的前后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地下管廊箱涵结构,涉及地下管廊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主体组件和连接组件,主体组件包括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的顶板和底板、第一安装块、活动连接在顶板和底板相向面中心位置上的第二安装块、以及竖板;连接组件包括间隙连接在连接槽内侧的连接块、以及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在连接块上的卡块。本技术通过设置主体组件,利用第二安装块带动中间的竖板进行移动,从而改变了箱涵内部的空间大小,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调节其内部空间大小的问题,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利用复位弹簧带动卡块对连接块和顶板、底板之间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的不便于对相邻的箱涵结构之间进行组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