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93477发布日期:2024-04-23 11:0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


背景技术:

1、安全锥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安全。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口车道、道路施工地段等地。

2、常规的安全锥在使用时其结构基本固定不变,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为锥形结构;目前市面上也具有气囊式的安全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3213978341)中的一种不倒翁气囊式安全锥;其中,该专利中的配重设置在气囊的内部,而充气组件(为对比文件中的气体发生器)是设置在气囊外壁上,由于充气组件的整体重量较大,将其设置在气囊外壁上容易造成气囊安全锥的倾斜和倾倒,影响具体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该气囊安全锥将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气囊的内部,可以避免气囊安全锥的倾斜和倾倒的情况发生。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包括:

4、气囊,气囊包括收纳状态和充气状态,在充气状态下气囊为锥形体;所述锥形体的底面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在弧形面的上方设置有配重,配重设在锥形体内部与弧形面构成不倒翁结构;

5、所述气囊包括位于上部的的第一囊部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囊部,在第一囊部和第二囊部之间设有分隔膜;分隔膜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充气嘴,充气嘴上设有为其提供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并使气囊由收纳状态转变为充气状态;其中,充气嘴和气体发生器均位于在第二囊部内,而所述的配重也设置在第二囊部内;

6、所述第二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开口和拉链,拉链卡接在开口上。

7、作为优选,充气嘴固定设置在分隔膜的中部上并位于第二囊部内。

8、作为优选,所述的配重填充在第二囊部内。

9、作为优选,所述的配重为配重袋,配重袋设置在第二囊部的内底部,配重袋还包括外包裹层和内填充物,内填充物填充设置在外包裹层内。

10、作为优选,配重袋为环形体,外包裹层的中部与所述锥形体的底面中部热压固定粘结成一体。

11、作为优选,内填充物为沙子或水。

12、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上设有反光装置,反光装置环绕设置在气囊外壁的锥形曲面上;所述反光装置设置有三组,且分别围绕在气囊的锥尖、锥体中部以及锥底。

13、作为优选,外包裹层与气囊采用相同的材质,该材质为pvc、橡胶、聚氨酯中的一种。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5、该气囊安全锥将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气囊的内部,可以避免气囊安全锥造成倾斜和倾倒的情况发生,能够更好平衡整个气囊安全锥的重量。该气囊安全锥将气体发生器内置在第二囊部中,通过打开拉链即可更换气体发生器。



技术特征:

1.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充气嘴(2)固定设置在分隔膜(13)的中部上并位于第二囊部(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3)填充在第二囊部(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3)为配重袋(5),配重袋(5)设置在第二囊部(15)的内底部,配重袋(5)还包括外包裹层(31)和内填充物(32),内填充物(32)填充设置在外包裹层(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配重袋(5)为环形体,外包裹层(31)的中部与所述锥形体的底面中部热压固定粘结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内填充物(32)为沙子或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上设有反光装置(6),反光装置(6)环绕设置在气囊(1)外壁的锥形曲面上;所述反光装置(6)设置有三组,且分别围绕在气囊(1)的锥尖、锥体中部以及锥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其特征在于,外包裹层(31)与气囊(1)采用相同的材质,该材质为pvc、橡胶、聚氨酯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式气囊安全锥。该安全锥包括:气囊,气囊包括收纳状态和充气状态,在充气状态下气囊为锥形体;锥形体的底面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在弧形面的上方设置有配重,配重设在锥形体内部与弧形面构成不倒翁结构;气囊包括第一囊部和第二囊部,在第一囊部和第二囊部之间设有分隔膜;分隔膜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充气嘴,充气嘴上设有气体发生器,使气囊由收纳状态转变为充气状态;其中,充气嘴和气体发生器均位于在第二囊部内,而配重也设置在第二囊部内;第二囊部上设有链齿和拉链,拉链卡接在链齿上。该气囊安全锥将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气囊的内部,可以避免气囊安全锥的倾斜和倾倒的情况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强,杨政,蔡宏伟,潘浩,周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金华管理处
技术研发日:20230802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