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型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6407发布日期:2024-04-01 14:1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吸能型防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能型防护栏杆。


背景技术:

1、防护栏杆是指设置于道路两侧的具有防护效果的栏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失控车辆冲出道路边界发生严重事故,具有限制车辆不突破道路边界,保护车辆及驾驶人员安全功能。

2、目前,现有使用的防护栏杆大多刚性护栏,存在防撞效果差,无法缓冲车辆冲击,极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对车辆及驾驶人员损伤严重等弊端。

3、因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吸能型防护栏杆,其解决了防撞性能差和无法缓冲车辆冲击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吸能型防护栏杆,其解决了防撞性能差和无法缓冲车辆冲击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包括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解体横梁、防撞转筒、旋转轴柱和连接组件;

3、所述防撞转筒以可被驱动绕自身中心轴线自转的方式连接于旋转轴柱或前固定立柱或后固定立柱;每根所述旋转轴柱或者前固定立柱或者后固定立柱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在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的防撞转筒;

4、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为若干组,所述连接组件将若干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具有活动自由度的连接在前固定立柱和后固定立柱之间,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和若干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在竖直方向的顶端投影连线呈反复折弯的锯齿形;

5、所述解体横梁的两端分别各自对应的连接至前固定立柱和后固定立柱,以使得所述解体横梁形成对若干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的横向限位;

6、所述解体横梁上具有若干条应力豁口,若干条所述应力豁口分布在前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旋转轴柱之间、后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旋转轴柱之间以及相邻的旋转轴柱之间。

7、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链板和下链板,所述上链板和下链板为数量等同的若干片;

8、前固定立柱顶端和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顶端之间、后固定立柱顶端和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顶端之间、以及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顶端之间通过各自对应的上链板连接;

9、所述前固定立柱顶端和与之连接的上链板铰接,所述后固定立柱顶端和与之连接的上链板铰接,相邻的所述上链板共同铰接于同一根旋转轴柱的顶端,以使得若干片上链板连接后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锯齿形一致;

10、前固定立柱顶端底部和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底端之间、后固定立柱顶端底部和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底端之间、以及相邻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底端之间通过各自对应的下链板连接;

11、所述前固定立柱顶端底部和与之连接的下链板铰接,所述后固定立柱顶端底部和与之连接的下链板铰接,相邻的所述上链板共同铰接于同一根旋转轴柱的底端,以使得若干片下链板连接后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锯齿形一致。

12、进一步,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上,每片所述上链板和每片所述下链板重合。

13、进一步,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和若干根内侧旋转轴柱处于同一横断面ⅰ,若干根外侧旋转轴柱处于同一横断面ⅱ。

14、进一步,所述横梁支座为若干个,所述横梁支座的数量等于前固定立柱的根数、后固定立柱的根数和内侧旋转轴柱的根数之和。

15、进一步,每个所述横梁支座在对应位置的连接在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的两个防撞转筒之间。

16、进一步,所述横梁支座包括在预设位置固定的固定部和用于将解体横梁限位的夹板,所述夹板上开设有限位孔,解体横梁以穿设于限位孔的方式被夹板限位。

17、进一步,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上,所述解体横梁穿过锯齿形的横向中心将位于前固定立柱和后固定立柱之间的若干根旋转轴柱分隔,若干根所述旋转轴柱包括靠近横向外侧的外侧旋转轴柱和靠近横向内侧的内侧旋转轴柱,所述外侧旋转轴柱位于锯齿状的头部,所述内侧旋转轴柱位于锯齿状的根部;

18、所述解体横梁通过横梁支座将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和若干根内侧旋转轴柱连接。

19、进一步,若干条所述应力豁口各自对应的分布在前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内侧旋转轴柱之间、后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内侧旋转轴柱之间以及相邻的内侧旋转轴柱和外侧旋转轴柱之间。

20、进一步,所述前固定立柱的底端和后固定立柱的底端分别通过混凝土基础在各自对应的预设位置固定。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a、车辆发生偏移,车辆冲击相对较小时,利用防撞转筒的旋转,可以引导车辆回到道路边界内,避免冲出道路边界发生严重事故;

23、b、车辆发生偏移,冲击力达到一定强度值时,通过解体横梁沿应力豁口断裂,防护栏杆形成链条状柔性防护栏杆,通过上、下链板绕固定立柱及旋转轴柱的转动,使护栏可形成柔性弯曲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护栏单位长度,同时柔性弯曲后的栏杆能够更好消散车辆撞击力,更好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回到道路边界内;提升车辆安全性以及行人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解体横梁、防撞转筒、旋转轴柱和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链板和下链板,所述上链板和下链板为数量等同的若干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上,每片所述上链板和每片所述下链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和若干根内侧旋转轴柱处于同一横断面ⅰ,若干根外侧旋转轴柱处于同一横断面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座为若干个,所述横梁支座的数量等于前固定立柱的根数、后固定立柱的根数和内侧旋转轴柱的根数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梁支座在对应位置的连接在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的两个防撞转筒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座包括在预设位置固定的固定部和用于将解体横梁限位的夹板,所述夹板上开设有限位孔,解体横梁以穿设于限位孔的方式被夹板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应力豁口各自对应的分布在前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内侧旋转轴柱之间、后固定立柱和与之靠近的内侧旋转轴柱之间以及相邻的内侧旋转轴柱和外侧旋转轴柱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型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立柱的底端和后固定立柱的底端分别通过混凝土基础在各自对应的预设位置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能型防护栏杆,包括前固定立柱、后固定立柱、解体横梁、防撞转筒、旋转轴柱和连接组件;所述防撞转筒以可被驱动绕自身中心轴线自转的方式连接于旋转轴柱或前固定立柱或后固定立柱;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为若干组,所述连接组件将若干组装配有防撞转筒的旋转轴柱具有活动自由度的连接在前固定立柱和后固定立柱之间;所述解体横梁的两端分别各自对应的连接至前固定立柱和后固定立柱,所述解体横梁上具有若干条应力豁口;解决了防撞性能差和无法缓冲车辆冲击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杰,李春强,郑心瑜,张长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