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板底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8447发布日期:2024-03-22 10:12阅读:9来源:国知局
桥面板底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浇注底模,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桥梁的桥面板底模,属于市政桥梁施工。


背景技术:

1、在市政桥梁施工中,i梁架设完成后需进行面层工序,在i梁上安装桥面板。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木材或钢模板现浇混凝土的方式施工桥面板,这种方式不仅制作成本较高,易磨损,使用寿命短,而且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和修整,耗时费力,材料浪费大。同时由于现浇混凝土需要事先安装底模,而安装底模时需要拆卸临边防护,这会严重影响交通,降低施工效率,提高安全隐患,扰乱交通秩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且不会影响交通的桥面板底模。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桥面板底模,包括混凝土基模和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混凝土基模的两侧为斜面,混凝土基模的两侧分别与混凝土基模的底面圆滑过渡,混凝土基模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吊环;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按中间密两侧疏的分布方式间隔嵌装在混凝土基模底部内的同一平面上,并与混凝土基模浇注成整体,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分别纵向贯穿混凝土基模。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5、前述的桥面板底模,其中所述的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所在平面与混凝土基模的顶面之间的距离h1为混凝土基模厚度h2的0.5~0.7倍。

6、前述的桥面板底模,其中中间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间距a为混凝土基模总长l的0.05~0.2倍,两侧预应力钢绞线与最接近中间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间距b分别为混凝土基模总长l的0.2~0.4倍。

7、前述的桥面板底模,其中所述混凝土基模采用c35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模的总长l比i梁的榀间距长9cm~11cm。

8、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可直接搭接在i梁上,安装桥面板时只需在底模上绑扎钢筋,再进行现浇混凝土,即可实现底模与i梁无缝搭接,无需分段作业及增加机械设备,无需封路,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效率高,而且由于底模无需额外安装,这样就省去了拆卸临边防护的麻烦,可保证交通畅通,消除了安全隐患。相比传统的钢模板和木模板,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底模不会发生胀模、挠曲和变形等情况,质量稳定可靠,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损耗,提高了桥面板的耐久性。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应力钢绞线做骨架,强度高,松弛性好。混凝土基模顶部两端预埋吊环,方便运输及安装。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桥面板底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模和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所述混凝土基模的两侧为斜面,混凝土基模的两侧分别与混凝土基模的底面圆滑过渡,混凝土基模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吊环;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按中间密两侧疏的分布方式间隔嵌装在混凝土基模底部内的同一平面上,并与混凝土基模浇注成整体,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分别纵向贯穿混凝土基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所在平面与混凝土基模的顶面之间的距离h1为混凝土基模厚度h2的0.5~0.7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面板底模,其特征在于:中间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间距a为混凝土基模总长l的0.05~0.2倍,两侧预应力钢绞线与最接近中间预应力钢绞线的中心间距b分别为混凝土基模总长l的0.2~0.4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面板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模采用c35混凝土制成,混凝土基模的总长l比i梁的榀间距长9cm~11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桥面板底模,包括混凝土基模和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基模的两侧为斜面,混凝土基模的两侧分别与混凝土基模的底面圆滑过渡,混凝土基模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吊环;多根预应力钢绞线按中间密两侧疏的分布方式间隔嵌装在混凝土基模底部内的同一平面上,并与混凝土基模浇注成整体,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分别纵向贯穿混凝土基模。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效率高,而且由于底模无需额外安装,这样就省去了拆卸临边防护的麻烦,可保证交通畅通,消除了安全隐患。相比传统的钢模板和木模板,本技术不会发生胀模、挠曲和变形等情况,质量稳定可靠,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和损耗,提高了桥面板的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靖丙强,陈乐乐,金勇,司银先,章金飞,崔江涛,周楷,张其,姜春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