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4943发布日期:2024-02-26 16:57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平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


背景技术:

1、目前,应用于拱桥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主拱圈增大截面加固法、减载加固法—减轻拱上建筑重量的方法、粘钢加固法、粘贴复合材料、横向拉杆法和配重加固法等。

2、主拱圈是石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加强主拱圈是拱桥加固中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加固部位的不同,可采用由拱圈下部(拱腹)加固、由拱圈上部(拱背)加固或由拱圈上、下部同时加固的方法。在桥下净空容许或根据水文资料桥下泄水面积容许缩小的情况下,可在原有拱圈下部增设拱圈,即紧贴原拱圈下面喷射钢网水泥拱圈或浇筑钢筋混凝土新拱圈。

3、主拱圈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是对拱圈下部加固的方法,由于需要搭设支架,传统支架从河道设置支点,并往上搭建,传统吊架,每一层吊架都要设置单独的吊绳,类似方式存在结构繁杂、成本高、工效性差、河道搭建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解决了传统支架结构繁杂、成本高、工效性差、河道搭建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间隔设置在桥梁的拱圈底部,用于方便工人对桥梁的拱圈进行加固作业,所述装配式吊平台包括若干子平台和悬吊组件,若干所述子平台依次铰接,所述子平台的宽度大于所述桥梁的宽度;

3、所述桥梁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所述悬吊组件,一所述悬吊组件下端与一组相邻所述子平台的铰接点连接,该所述悬吊组件上端与所述桥梁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子平台包括两根主横梁和型钢板,所述型钢板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横梁铰接;

5、相邻所述主横梁相互连接固定,所述悬吊组件下端与相互连接的两根所述主横梁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悬吊组件包括锚固件、钢绳和限位件,所述锚固件嵌入设置在所述桥梁顶部,所述钢绳中部与所述锚固件连接,所述钢绳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横梁连接;

7、两根所述主横梁底部均设置有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所述钢绳左右滑动。

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所述钢绳与所述桥梁抵接处垫设有所述第一橡胶垫;所述钢绳与所述主横梁抵接处垫设有所述第二橡胶垫。

9、进一步的,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用于连接所述桥梁顶部和所述装配式吊平台顶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爬梯包括直梯、扶手、防护筒和固定杆,所述直梯竖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桥梁一侧,所述直梯下方与一所述子平台连接,所述直梯与所述桥梁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固定杆连接固定;

11、防护筒设置在所述直梯上,所述扶手呈倒u形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直梯顶部和桥梁顶部连接。

12、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栏,所述子平台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护栏。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4、1.子平台包括两根主横梁和型钢板,型钢板由网格状的钢架,在上面铺设钢丝网构成,型钢板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主横梁通过该高强度的螺栓设置铰接;用于使整个装配式吊平台能与桥梁的弧形底部平行,还可以调整平台角度,以适应任何矢跨比的桥梁的拱圈。

15、2.通过钢丝悬吊装配式吊平台,搭建本装配式吊平台可以减少工人约80%,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材料可周转和重复使用,节约成本约85%,同时不与流动河水接触安全系数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间隔设置在桥梁(1)的拱圈底部,用于方便工人对桥梁(1)的拱圈进行加固作业,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吊平台包括若干子平台(2)和悬吊组件(3),若干所述子平台(2)依次铰接,所述子平台(2)的宽度大于所述桥梁(1)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平台(2)包括两根主横梁(21)和型钢板(22),所述型钢板(22)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横梁(2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组件(3)包括锚固件(31)、钢绳(32)和限位件(33),所述锚固件(31)嵌入设置在所述桥梁(1)顶部,所述钢绳(32)中部与所述锚固件(31)连接,所述钢绳(32)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横梁(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橡胶垫(34)和第二橡胶垫(35),所述钢绳(32)与所述桥梁(1)抵接处垫设有所述第一橡胶垫(34);所述钢绳(32)与所述主横梁(21)抵接处垫设有所述第二橡胶垫(3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4),所述爬梯(4)用于连接所述桥梁(1)顶部和所述装配式吊平台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4)包括直梯(41)、扶手(42)、防护筒(43)和固定杆(44),所述直梯(41)竖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桥梁(1)一侧,所述直梯(41)下方与一所述子平台(2)连接,所述直梯(41)与所述桥梁(1)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固定杆(44)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栏(5),所述子平台(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防护栏(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拱圈矢跨比的装配式吊平台,间隔设置在桥梁的拱圈底部,用于方便工人对桥梁的拱圈进行加固作业,所述装配式吊平台包括若干子平台和悬吊组件,若干所述子平台依次铰接,所述子平台的宽度大于所述桥梁的宽度;所述桥梁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所述悬吊组件,一所述悬吊组件下端与一组相邻所述子平台的铰接点连接,该所述悬吊组件上端与所述桥梁连接。所述子平台包括两根主横梁和型钢板,所述型钢板前后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横梁铰接;相邻所述主横梁相互连接固定,所述悬吊组件下端与相互连接的两根所述主横梁连接;其解决了传统支架结构繁杂、成本高、工效性差、河道搭建安全性较低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兴忠,尹馨,范潇,梁淮桢,胡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