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6296发布日期:2024-03-22 10:1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防护,尤其涉及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


背景技术:

1、桥梁垫石施工过程中,临边防护工作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在盖梁上搭设临边防护的方法,通过搭设钢管架,在盖梁梁体上预埋钢筋或钻孔锚固,以提供钢管架的固定着力点,此类方法容易影响盖梁的质量,同时由于作业面空间有限,对于大、长钢管而言搭设、焊接不方便;第二种为在地面将防护结构搭设完成,并将整个防护结构吊装到盖梁上面,但该方法对于不同的盖梁来说尺寸不能通用,同时吊装过程存在隐患,整体防护结构笨重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盖梁临边防护安装不方便、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灵活性较好的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包括两个防护网片以及多个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呈倒u型,多个所述防护装置沿盖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盖梁的顶面,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互相连接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呈倒l型,所述防护架的横部抵接于盖梁的顶面,所述防护架的竖部抵接于盖梁的侧面,两个所述防护网片对称布置在盖梁的左右两侧且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所述防护架的上侧。

4、所述防护架包括托架和限位卡板,所述托架的截面呈u型,所述托架的下侧抵接于盖梁的顶面,所述限位卡板连接于所述托架的下侧且抵接于盖梁的侧面,所述防护网片的下侧连接于所述托架的内底壁。

5、所述托架的内底壁的上侧竖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螺栓孔,位于盖梁左侧的连接板通过螺栓孔与位于盖梁右侧的连接板相连接。

6、所述托架的两个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挡板,位于盖梁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托架之间设置有踢脚板,所述踢脚板插接于两个所述挡板之间。

7、所述防护网片包括多个第一防护杆和多个第二防护杆,多个第一防护杆沿盖梁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位于盖梁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托架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杆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杆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杆之间围成一个中空的网格,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杆均通过多个连接头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相连接。

8、所述托架的内底壁的上侧竖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防护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

9、所述连接杆靠近上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防护杆的内部空心,所述第一防护杆靠近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10、所述防护网片呈矩形,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杆均通过多个连接头垂直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

11、所述连接头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连接的连接管,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杆,另一个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杆。

12、两个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制动螺丝,两个所述制动螺丝的底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杆、第二防护杆的外周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中,通过设置多个防护装置,多个防护装置间隔抵接在盖梁上进行防护,使每个防护装置的间距可以调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将防护网片安装在防护装置上,在盖梁顶面安装好防护装置后,便可将防护网片组装到防护装置上,使用后也方便进行拆卸,防护装置采用一对防护架互相进行连接,可根据不同的盖梁尺寸进行调节,采用对称的布置方式,受力均匀,为盖梁顶面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灵活性较好。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中,防护架采用托架和限位卡板,通过限位卡板抵接盖梁的侧面,同时两个托架上安装有连接板,当托架放置在盖梁顶面时,可通过将两个连接板错位抵接在一起,通过拧入螺栓将两个托架进行固定,由于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因此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盖梁,同时,在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托架之间连接有踢脚板,使托架与盖梁之间连接更加紧固、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性较高、安全可靠。

16、3、本实用新型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中,防护网片采用多个第一防护杆和多个第二防护杆连接的方式,第一防护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托架上的连接杆进行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可通过连接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头采用套接的方式套装在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上,可以调节第二防护杆在第一防护杆上的数量和位置,使防护网片结构更加稳定;制动螺丝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连接管进行连接,将连接头与防护杆进行连接,可直接拧松制动螺丝对防护杆进行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安装与拆卸方便、可靠性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防护网片(2)以及多个防护装置(3),所述防护装置(3)呈倒u型,多个所述防护装置(3)沿盖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盖梁(1)的顶面,所述防护装置(3)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互相连接的防护架(31),所述防护架(31)呈倒l型,所述防护架(31)的横部抵接于盖梁(1)的顶面,所述防护架(31)的竖部抵接于盖梁(1)的侧面,两个所述防护网片(2)对称布置在盖梁(1)的左右两侧且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所述防护架(31)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31)包括托架(311)和限位卡板(312),所述托架(311)的截面呈u型,所述托架(311)的下侧抵接于盖梁(1)的顶面,所述限位卡板(312)连接于所述托架(311)的下侧且抵接于盖梁(1)的侧面,所述防护网片(2)的下侧连接于所述托架(311)的内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内底壁的上侧竖直连接有连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螺栓孔(314),位于盖梁(1)左侧的连接板(313)通过螺栓孔(314)与位于盖梁(1)右侧的连接板(3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两个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挡板(316),位于盖梁(1)同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托架(311)之间设置有踢脚板(315),所述踢脚板(315)插接于两个所述挡板(3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片(2)包括多个第一防护杆(21)和多个第二防护杆(22),多个第一防护杆(21)沿盖梁(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与位于盖梁(1)同一侧的多个所述托架(311)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防护杆(22)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21)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杆(21)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杆(22)之间围成一个中空的网格(23),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杆(22)均通过多个连接头(24)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2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内底壁的上侧竖直连接有连接杆(317),所述第一防护杆(21)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17)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17)靠近上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防护杆(21)的内部空心,所述第一防护杆(21)靠近下端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片(2)呈矩形,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杆(22)均通过多个连接头(24)垂直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防护杆(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24)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连接的连接管(241),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241)套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杆(21),另一个所述连接管(241)套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杆(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管(241)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制动螺丝(242),两个所述制动螺丝(242)的底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防护杆(21)、第二防护杆(22)的外周面。


技术总结
一种盖梁顶面临边防护工具,包括两个防护网片以及多个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呈倒U型,多个所述防护装置沿盖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盖梁的顶面,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两个对称布置且互相连接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呈倒L型,所述防护架的横部抵接于盖梁的顶面,所述防护架的竖部抵接于盖梁的侧面,两个所述防护网片对称布置在盖梁的左右两侧且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所述防护架的上侧。本设计不仅安装方便、灵活性较好,而且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秋,赵发明,金明,王磊,赵保辉,吕凯辉,白新林,韩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