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5294发布日期:2024-02-20 20:0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制施工道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钢制施工道路的构造,即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


背景技术:

1、地下室顶板因结构受损导致楼板开裂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多是施工场地受限,地下室顶板过多的承受集中荷载,如混凝土车、吊车运行等施工工况,以上施工工况在大部分项目施工过程中很难规避,如不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极易造成顶板挠曲变形、产生裂缝。故现有地下室顶板开裂的质量隐患的主要原因为作用在地下室顶板上的荷载过于集中,在集中部位无法将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受力较大的梁柱构件上,使地下室顶板产生局部塑性破坏。基于以上实际问题,现有较常用的顶板加固施工技术为在地下室顶板较大受力区域下部增设竖向支撑进行回顶。回顶施工技术虽能解决以上实际问题,但受限于地下结构复杂程度,一是如若地下室为多层结构,则该技术施工操作量过大且室内材料运输不便利;二是地下室为地铁上盖建筑时,则底部临时加固支撑无法操作。本技术旨在研发一种可回收的钢制装配式临时构件,仅在地下室顶板上表面即可通过该临时构件进行受力荷载传递途径优化,规避施工阶段超重集中荷载对地下室顶板受力损害,而且更加轻便、耐用也可很好的替代传统的混凝土加固板或者预制板。

2、本实用新型创新地采用一种拼装式钢制施工道路的构造,不仅自身轻便、安拆便利,而且可很好传递顶板超重荷载,增强对顶板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式钢制施工道路的构造,不仅自身轻便、安拆便利,而且可很好传递顶板超重荷载,增强对顶板的保护作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构造,包括底部支撑件、上部肋、三角支撑板和工字钢,所述底部支撑件包括t型板,所述t型板的平顶面朝下,t型板的腰部朝上,搁置板和间距板相互间隔开并沿t型板腰部的上端面交替纵向排列,并与t型板固定形成底部支撑件的顶板,所述底部t型板两端与底部连接板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肋底面连接底板,底板同样由交替纵向排列且相互间隔开的搁置板和间距板形成,所述上部肋两端与上部连接板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撑板包括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侧面中部连接有支撑肋,所述上部肋的底板沿纵向落在底部支撑件的顶板上,并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形成龙骨,且位于底部支撑件的顶板和上部肋的底板上由搁置板和间距板间隔形成的间隙相互对齐,所述三角板插接在所述间隙中,使支撑肋从下方支撑底部支撑件的顶板,两根龙骨平行放置,若干根所述工字钢相互靠近平行放置在两根龙骨之间形成钢栈桥,工字钢的两端与所述底部支撑件的顶板和上部肋的底板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

4、优选地,所述三角板侧面底部双面连接有底座块,所述支撑肋与底座块平行。

5、优选地,所述搁置板为22cm×18cm×1cm的钢板制作,所述间隔板为22cm×8cm×1cm的钢板制作,所述搁置板、间隔板两端均开设有螺栓孔。

6、优选地,所述底部t型板由3m×0.6m×2.5cm的钢板和3m×18cm×2cm的钢板居中垂直焊接而形成,底部连接板为60cm×21.5cm×1cm的钢板且开设有螺栓孔。

7、优选地,所述上部肋为3m×18cm×2cm的钢板,所述上部连接板采用22cm×19cm×1cm的钢板,且开设有螺栓孔。

8、优选地,所述三角板为28cm×37cm×1cm的钢板,所述底座块为3cm×28cm×1cm的钢板,所述支撑肋为厚1cm的钢板且位置位于距离三角板底面17cm。

9、优选地,所述搁置板和间隔板之间间隙间隔1cm,所述工字钢为18#工字钢,长为3m,并在两端底部翼缘板开设有螺栓孔。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提供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不仅施工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利,而且施工适用性强,类似结构均可提供参考。

12、2、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分散集中荷载的钢制栈桥式临时道路,该整体结构可以分解为小型可拼装式模块,在现场施工时可以直接安拆,可多次重复周转利用。故不仅自身轻便、安拆便利,而且可很好传递顶板超重荷载,增强对顶板的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件、上部肋、三角支撑板和工字钢,所述底部支撑件包括t型板,所述t型板的平顶面朝下,t型板的腰部朝上,搁置板(1)和间距板(2)相互间隔开并沿t型板腰部的上端面交替纵向排列,并与t型板固定形成底部支撑件的顶板,所述t型板两端与底部连接板(4)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肋(7)底面连接底板,底板同样由交替纵向排列且相互间隔开的搁置板(1)和间距板(2)形成,所述上部肋(7)两端与上部连接板(8)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支撑板包括三角板(9),所述三角板(9)侧面中部连接有支撑肋(11),所述上部肋(7)的底板沿纵向落在底部支撑件的顶板上,并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形成龙骨,且位于底部支撑件的顶板和上部肋(7)的底板上由搁置板(1)和间距板(2)间隔形成的间隙相互对齐,所述三角板(9)插接在所述间隙中,使支撑肋(11)从下方支撑底部支撑件的顶板,两根龙骨平行放置,若干根所述工字钢相互靠近平行放置在两根龙骨之间形成钢栈桥,工字钢的两端与所述底部支撑件的顶板和上部肋(7)的底板采用螺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9)侧面底部双面连接有底座块(10),所述支撑肋(11)与底座块(10)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板(1)为22cm×18cm×1cm的钢板制作,所述间距板(2)为22cm×8cm×1cm的钢板制作,所述搁置板(1)、间距板(2)两端均开设有螺栓孔(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t型板由3m×0.6m×2.5cm的钢板和3m×18cm×2cm的钢板居中垂直焊接而形成,底部连接板(4)为60cm×21.5cm×1cm的钢板且开设有螺栓孔(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肋(7)为3m×18cm×2cm的钢板,所述上部连接板(8)采用22cm×19cm×1cm的钢板,且开设有螺栓孔(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9)为28cm×37cm×1cm的钢板,所述底座块(10)为3cm×28cm×1cm的钢板,所述支撑肋为厚1cm的钢板且位置位于距离三角板(9)底面17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板(1)和间距板(2)之间间隙间隔1cm,所述工字钢为18#工字钢,长为3m,并在两端底部翼缘板开设有螺栓孔(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拼装式钢栈桥施工道路,包括底部支撑件、上部肋、三角支撑板和工字钢,可以分解为小型可拼装式模块,在现场施工时可以直接安拆,可多次重复周转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奚邦凤,苏宪省,严科,张新亮,陈致远,张博,吴克洋,沈丹妮,冯友雄,周桥,王爱勋,李文祥,陆通,王帅,陶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