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84895发布日期:2024-04-30 16:5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尤其是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


背景技术:

1、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刚度和变形要求严格,在主梁形式上,混凝土梁是目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斜拉桥的主要梁型。混凝土梁斜拉桥经济性较好,但跨度较大时,跨中徐变变形控制较困难,且施工工期较长。随着斜拉桥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梁斜拉桥、组合梁斜拉桥相关技术不断涌现,即边跨采用自重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跨采用钢箱梁,或者中跨采用组合梁。可以极大的提高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减小工程造价。为了适应建造环境的变化,国内外学者研究高低塔斜拉桥结构使得斜拉桥可以适用更加复杂的地理环境,减少工程造价,如墨西哥mezcala桥、日本新上平井大桥、江西九江湖口大桥等均采用了高低塔的结构形式。

2、但是工程实践及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高低塔的结构形式加大了施工难度,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同时斜拉桥作为高次超静定结构,不同的施工方法往往导致不同的成桥受力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为半漂浮体系,主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边跨采用混凝土梁;通过合理设置结合段位置,满足高速铁路结构刚度要求,使结合段和主梁受力更加合理、静活载响应小、提高整体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3、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混结合梁、混凝土低塔、混凝土高塔、低塔侧混凝土梁和高塔侧混凝土梁;

4、其中所述混凝土低塔的底部由混凝土低塔墩支承,所述混凝土高塔的底部由混凝土高塔墩支承,自所述混凝土低塔向所述混凝土高塔方向,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所述钢混结合梁以及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依次布置,所述混凝土低塔通过其低塔斜拉索体系连接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以及所述钢混结合梁,所述混凝土高塔通过其高塔斜拉索体系连接所述钢混结合梁和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

5、所述混凝土低塔与所述混凝土低塔墩固结,两者之间设置有支座;所述混凝土高塔与所述混凝土高塔墩固结,两者之间设置有支座。

6、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与所述钢混结合梁之间设置有结合段;所述钢混结合梁与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有结合段。

7、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与所述钢混结合梁间的所述结合段位于中跨侧;所述钢混结合梁与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间的所述结合段位于边跨侧。

8、所述结合段包括钢混结合段,所述钢混结合段具有钢箱梁以及上、下两侧的混凝土顶板和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顶板和所述混凝土底部向两侧逐渐变薄。

9、所述钢混结合梁由钢箱梁以及铺设在其顶部的若干混凝土顶板构成,所述钢箱梁无钢顶板,若干混凝土顶板通过湿接缝固结形成整体,所述湿接缝通过剪力钉与所述钢箱梁连接。

10、位于所述混凝土高塔处的所述钢混结合梁内设置有压重块。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2、1)通过合理设置结合段位置,使结合段和主梁受力更加合理、静活载响应小、施工便利;

13、2)极大的提高了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建造速度,主跨采用组合梁提高斜拉桥的跨越能力,节省钢材,解决了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混结合梁、混凝土低塔、混凝土高塔、低塔侧混凝土梁和高塔侧混凝土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低塔与所述混凝土低塔墩固结,两者之间设置有支座;所述混凝土高塔与所述混凝土高塔墩固结,两者之间设置有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与所述钢混结合梁之间设置有结合段;所述钢混结合梁与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之间设置有结合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塔侧混凝土梁与所述钢混结合梁间的所述结合段位于中跨侧;所述钢混结合梁与所述高塔侧混凝土梁间的所述结合段位于边跨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段包括钢混结合段,所述钢混结合段具有钢箱梁以及上、下两侧的混凝土顶板和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顶板和所述混凝土底部向两侧逐渐变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混结合梁由钢箱梁以及铺设在其顶部的若干混凝土顶板构成,所述钢箱梁无钢顶板,若干混凝土顶板通过湿接缝固结形成整体,所述湿接缝通过剪力钉与所述钢箱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混凝土高塔处的所述钢混结合梁内设置有压重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铁路非对称组合梁‑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包括钢混结合梁、混凝土低塔、混凝土高塔、低塔侧混凝土梁和高塔侧混凝土梁;其中混凝土低塔的底部由混凝土低塔墩支承,混凝土高塔的底部由混凝土高塔墩支承,自混凝土低塔向混凝土高塔方向,低塔侧混凝土梁、钢混结合梁以及高塔侧混凝土梁依次布置,混凝土低塔通过其低塔斜拉索体系连接低塔侧混凝土梁以及钢混结合梁,混凝土高塔通过其高塔斜拉索体系连接钢混结合梁和高塔侧混凝土梁。本技术的优点是:1结合段和主梁受力更加合理、静活载响应小、施工便利;2提高了建造速度,提高斜拉桥主跨的跨越能力,节省钢材,解决了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欣,陈怀智,王法武,李鑫,程石利,金叔阳,张莹,陈念念,张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5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