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

文档序号:37697683发布日期:2024-04-23 11:1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斜拉索,具体涉及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多股成品锚索的防腐、可换性等优点突出,目前在悬索桥锚碇的锚固系统得到大规模应用,基本上取代了原先的钢绞线注浆的锚固系统。随着跨度的增加,后支撑板的重量从100到500公斤不等,在后锚室的反向安装极为困难,主要是多股索锚头与后支撑板的索孔挤压摩阻非常大,非人力所能及,急需研发一种安全可靠并高效的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该装置形成了一种反向顶升安装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支撑板的顶升安装,保证其安装到位,无需预埋件和焊接吊点。

2、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包括千斤顶、钢绞线、挤压头、导向帽、反力板、单孔工具锚、工具夹片;

3、所述的钢绞线设有多股,各股钢绞线的外侧壁的上端设有挤压头,导向帽套装于该挤压头上;各股钢绞线的上端分别通过导向帽装配于索股末端的端头锚具上;

4、所述的反力板设有对应各股钢绞线的线孔,各股钢绞线的下端分别经其对应的线孔穿出至反力板下方;各股钢绞线的下端上分别安装有单孔工具锚,单孔工具锚的直径大于线孔的直径,单孔工具锚内安装有工具夹片;

5、所述的千斤顶设于反力板和后支撑板之间。

6、所述的导向帽的内部开设有挤压头槽和钢绞线槽,所述的挤压头槽位于钢绞线槽下方,钢绞线上的挤压头装入挤压头槽中,钢绞线的上端从钢绞线槽顶端穿出导向帽之上;钢绞线槽的直径小于挤压头的直径。

7、所述的导向帽的下部为圆柱体结构,上部为圆锥体结构。

8、所述的导向帽的下部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该外螺纹连接端头锚具的内牙螺纹,从而实现钢绞线与索股末端的端头锚具的固定连接。

9、所述的钢绞线设有三组以上,分别通过导向帽装配于呈正多边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上,正多边形的中点位于多股索的中轴线上。

10、所述的钢绞线设有3-4组以上,3组钢绞线对应正三角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4组钢绞线对应正三角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

11、千斤顶顶部设置定位销,该定位销插入后支撑板中间的观察孔中,千斤顶底部安装于反力板上。

1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13、通过油泵控制千斤顶工作,反力板和后支撑板同时受到相反的推力,单孔工具锚和工具夹片受力,与反力板和钢绞线形成反力支架,当千斤顶的顶升力克服索股与后支撑板孔的最大摩擦力及自重后,后支撑板反向移动,直至达到锚垫板的端面,拧紧各个索股锁紧螺母,完成一次顶升。考虑到千斤顶的行程因素,如果一次顶升不能到位,可以把反力板、单孔工具锚、工具夹片往上移动,然后反复多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设计安装位置。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反力板、导向帽、带挤压头的钢绞线和千斤顶等形成了一种反向顶升安装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后支撑板的顶升安装,快速便捷而且安全可靠,已在贵州牂牁江大桥、花江峡谷大桥项目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包括千斤顶(1)、钢绞线(2)、挤压头(3)、导向帽(4)、反力板(5)、单孔工具锚(6)、工具夹片(7);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2)设有三组以上,分别通过导向帽(4)装配于呈正多边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上,正多边形的中点位于多股索的中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2)设有3-4组以上,3组钢绞线(2)对应正三角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4组钢绞线(2)对应正三角形分布的索股的端头锚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千斤顶(1)顶部设置定位销(13),该定位销(13)插入后支撑板(10)中间的观察孔中,千斤顶(1)底部安装于反力板(5)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股索后支撑板顶升安装装置,包括千斤顶、钢绞线、挤压头、导向帽、反力板、单孔工具锚、工具夹片;所述的钢绞线设有多股,各股钢绞线的外侧壁的上端设有挤压头,导向帽套装于该挤压头上;各股钢绞线的上端分别通过导向帽装配于索股末端的端头锚具上;所述的反力板设有对应各股钢绞线的线孔,各股钢绞线的下端分别经其对应的线孔穿出至反力板下方;各股钢绞线的下端上分别安装有单孔工具锚,单孔工具锚的直径大于线孔的直径,单孔工具锚内安装有工具夹片;所述的千斤顶设于反力板和后支撑板之间。本技术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支撑板的反向安装极度困难问题,无需预埋件、无需焊接吊点,而且快速便捷,施工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勇,张玲玲,姜倬,卢智玲,刘兴华,陈翔,刘冶敏,吴朝明,刘豪,郑志安,韩晓伟,王万春,梁银明,宁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