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50859发布日期:2023-11-17 19: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路面,特别涉及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1、ppm透水路面是由粘结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将普通碎石整合而成的坚固、稳定、开放的整体结构,其可长期在零下40-80℃的环境中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合良好的耐久性,不会出现天热路面软化变形或低温脆化现象,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景观、透水性路面的铺设。ppm透水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其空隙率可达到20%左右,雨水直接渗入地下不仅可以简化排水系统,而且还可以减小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降雨结束后地面无积水,在寒冷地区使用ppm透水路面可有效防止路面结冰。ppm透水路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城市道路铺筑工程中。

2、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110499689a的专利公开了聚氨酯碎石混合料透水路面施工方法,具体为将单级配碎石或者间断级配碎石倒入搅拌机内搅拌,然后配制聚氨酯胶粘剂,使用搅拌器搅拌均匀,再均匀倒入碎石的搅拌机中搅拌,然后放料、运输至施工区域;进行摊铺,考虑松铺系数的情况下,采用专门的施工机械例如表面抹光机,进行压实与收面或者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由人工进行抹平收面,还可进行图案加设;后续进行防滑处理和养护,具有施工便捷、经济绿色、透水性强、色彩丰富、质量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但是上述专利中,聚氨酯胶粘剂和碎石混合搅拌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摊铺,摊铺效率较低,各处标高难以控制,且难以找平,施工质量无充分保障,限制了ppm透水路面的应用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ppm透水路面现场铺设效率低,各处标高难以控制,且难以找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路面单元,所述路面单元包括混合层、支撑架和限位层;所述混合层由碎石和聚氨酯胶结材料粘结而成;所述支撑架竖向间隔设置,并与混合层接触;所述限位层围设在混合层的表面,并与支撑架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层还包括水状胶结材料或水。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竖杆,所述竖杆围绕混合层边缘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层包括上限位层、下限位层和侧限位层;所述上限位层、下限位层和侧限位层均为密目钢丝网。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顶部和低端侧部设置均设置卡扣。

8、进一步地,所述上限位层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侧限位层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顶底两端可拆卸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提前预制路面单元,路面高度和水平度便于把控,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在加入水状胶结材料或水之前,路面单元的硬度较低,能够弯曲折叠,便于搬运移动,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展开铺设,类似铺被子,提高路面铺设效率。

1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设置支撑架,能够对限位层进行定位,避免其影响混合层形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进一步保持混合层的造型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路面单元,所述路面单元包括混合层(1)、支撑架(2)和限位层(3);所述混合层(1)由碎石和聚氨酯胶结材料粘结而成;所述支撑架(2)竖向间隔设置,并与混合层(1)接触;所述限位层(3)围设在混合层(1)的表面,并与支撑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1)还包括水状胶结材料或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为竖杆,所述竖杆围绕混合层(1)边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层(3)包括上限位层、下限位层和侧限位层;所述上限位层、下限位层和侧限位层均为密目钢丝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顶部和低端侧部设置均设置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层与支撑架(2)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限位层的顶底两端分别与支撑架(2)的顶底两端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聚氨酯碎石路面结构,属于建筑路面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路面单元,所述路面单元包括混合层、支撑架和限位层;所述混合层由碎石和聚氨酯胶结材料粘结而成;所述支撑架竖向间隔设置,并与混合层接触;所述限位层围设在混合层的表面,并与支撑架连接。本技术提前预制路面单元,路面高度和水平度便于把控,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效果;在加入水状胶结材料或水之前,路面单元的硬度较低,能够弯曲折叠,便于搬运移动,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展开铺设,类似铺被子,提高路面铺设效率;设置支撑架,能够对限位层进行定位,避免其影响混合层形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进一步保持混合层的造型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阳,林丽军,王建平,秦卿,郭毅,陈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