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98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
已知类型的用于清扫诸如路面等大面积表面的扫路车,通常具有一个驾驶室,一个用于储存水以便在清除垃圾以前将水洒在地面上以防止尘土飞扬的储水箱,一个储放从地面拾取的垃圾的垃圾箱,以及多个直接与地面接触的刷子。
前述的各种扫路车,每天应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特别需要垃圾箱和大容积的水箱,以便提供足够的行程,避免频繁停车卸放垃圾和重新填水。同样恰当的是应有驾驶室,以避免驾驶员过度疲劳。
每辆扫路车通常还装配有刷子,包括杯状的侧刷和基本上位于扫路车中部的圆柱形刷子或滚刷,成为在地面上工作时的主要元件。
杯状刷本身又包含至少两个可调节高度的侧刷,基本上在车的轮廓范围之内,其作用是将被清除的废料或垃圾导向车底下及导向主中心滚刷。
中心滚刷通常也要调整高度,其作用是扫除地面,并将包括那些从侧刷来的所有垃圾推向垃圾箱内部。
在总的情况下,垃圾箱内部装有辅助滚刷,它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主滚刷分离,其配置靠帮助主滚刷的推力作用有助于将垃圾移向垃圾箱内,特别在含有大量垃圾的情况下防止垃圾移出。
在上述刷子上,特别是在主中心滚刷上,装有洒水喷口,与前面提到的储水箱和泵相连。洒向地面的水靠杯状刷和滚刷将扬起的尘土截住。
在主中心滚刷的特别位置上特别装有一排喷洒头,提供强喷洒作用,因为中心滚刷将垃圾提升和推向垃圾箱内,它一般都扬起尘土。传送至主中心滚刷区域的尘土也从入口推向垃圾箱内。
某些扫路车除两个侧刷之外还包含有一个附加的辅助刷,在车架前方横向放置,从马路两侧或人行道上拾取垃圾。该附加刷子将垃圾导向两侧刷,附加刷移至扫路车外廓之外,易于达到用两个装备在扫路车上的侧刷所难于清扫的地点。
上述的扫路车的第一个缺点是过于庞大,这是由于要求有大尺寸的垃圾箱、大容量储水箱、舒适的驾驶室以及垃圾导向装置所致。体积庞大是有害的,因为它妨碍迅速动作以达到所有清扫的地点和越过任何障碍物。这种庞大的扫路车还对正常的马路交通带来问题。
已知类型的扫路车的另一个缺点在于,主中心滚刷即使由适当的装置协助其将垃圾推入垃圾箱内,它趋向于将垃圾堆积在箱内的近处部分。因此,垃圾箱没有均匀地沉积在垃圾箱底,不能充分使用其容量,并且推积的垃圾会妨碍更多垃圾的进入。
还应该注意,尽管有洒水装置,施转刷和滚刷扬起大量尘土,这些尘土扩散到空气中,不能被导入垃圾箱,以后又沉积回到地面上。另外,在气候冷的地方或者在冬季时,减弱扬尘的用水产生所谓的“光泽效应”(Varnisheffect),即形成薄冰层。
还有一个缺点是上述附加刷子只适宜在扫路车的一侧工作,这样使操作者的操纵,例如要在相对于扫路车行走方向的另一侧上拾取垃圾很不方便和困难。
考虑到以上状况,本发明的技术方针是提供一种能够基本上消除上述缺点的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
在上述技术方针中,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它具有大的装载容量和工作行程,同时其尺寸紧凑。
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其中垃圾在垃圾箱内的放置应很好的使用有效空间和易于实现装垃圾的过程。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它在工作时能够使扩散到空气中的尘土达到最少,并且能在垃圾箱内侧收集尘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它运行时只需要非常小量的喷洒水,因此它还能在气候冷的地方或者在冬季期间满意地运行。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扫路车,它能够在大的工作表面上运行和拾取垃圾,工作表面确实大于用过去已知的扫路车所能清扫的工作表面。
纲领性的技术方针和具体的目的基本上可由本发明的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来实现,该扫路车包括具有前部和后部的车架,支撑和移动所述车架的轮子,安装在所述车架的所述前部上的驾驶室,支撑在所述车架的所述后部上的垃圾箱,支撑在所述车架上的储水箱和垃圾输送机,支撑在所述车架上的由动力传动的旋转刷子,与被清扫的表面接触,用于将所述垃圾导向所述垃圾输送机,支撑在所述车架上的吸尘装置,用以将由所述刷子扬起的尘土抽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有一个面向所述驾驶室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开有开口,所储水箱和所述垃圾输运机插放在所述驾驶室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输送机在其与所述垃圾箱的所述开口相通的顶端和其大致上与所述刷子等高度的底端之间伸展,所述吸尘装置与所述垃圾箱的内部连通,用于从所述输送机经过所述开口将尘土抽进。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下文对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扫路车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的描述中就可以更加清楚。附面说明如下

图1是扫路车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扫路车的剖开立体图;
图3显示出扫路车扫过的工作区域以及这些区域是怎样覆合在一起的;
图4、5、6分别是扫路机的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显示其附加前刷的各种工作位置;
图7显示垃圾箱是怎样升起和倾侧以便进行卸料操作;
图8和9分别是附加前刷的传动装置的垂直纵向剖视图和局部俯剖视图;
参照各附图,本发明的扫路车用标号1表示。
简单地说,扫路车1包括车架2,车架2有前部2a和后部2b。前部2a上面与司机室3固定,下面带有一个单个操纵轮4a,以便驾驶扫路车1沿着半径非常小的弯道行驶。
后部2b上面连接有垃圾箱5,垃圾箱与吸尘装置6相连接,后部下面带有适当动力的两个主动轮4b。在所述的情况下,车架在垃圾箱5下面装有马达,以使扫路车移动。
在驾驶室3和垃圾箱5之间,有一个将垃圾输送进垃圾箱5的垃圾输送机7。
输送机7由位于车架2下面并与路面9相接触的刷子8供料,该路面9也可以是需要清扫的很大的工业场地。
在驾驶室3和垃圾箱5之间,还装有一个储水箱10,构成送水系统的一部分,下文将予以说明。
更具体地说,垃圾箱5是一个有很大容积的箱,例如其容积约为三立方米,箱5通过转杆11(图7)与车架2连接,并通过至少一个流体动力活塞装置2,可将垃圾箱5提升和局部倾侧,以将垃圾卸放到专门配置的容器内。卸料是借助于位于扫路车后部的一个穿过底诎 4的专门卸料闸门13实现的。
远离底壁板14的一侧装有一个隔板15,隔板很接近驾驶室3,沿垂直于表面9的垂直方向上伸展,其顶端有开口16。垃圾箱5的箱顶17上配备有一个与吸尘装置6相连接的可拆开部分18。
吸尘装置6包括一组安装在箱顶17的可拆开部分18上的过滤器组19,一个固定在车架2上的透平机20,还有一个大部分在垃圾箱内,在过滤组19和透平机吸口之间伸展的吸管21。
透平机20可在垃圾箱5内保持真空,垃圾箱5通过开口16与输送机7相连。举例来说,可设想透平机20的流率约为每小时两千立方米。
过滤器组19包括多孔布22,特别是聚丙烯布,其面积约为二十五平方米,可以将尺寸小至三微米的微粒过滤出来。多孔布22被设置成套袋,或靠由细杆形成的张紧拉杆23的作用形成弯曲面。弯曲面或套袋是垂直的,而低位置处的拉杆与由动力传动的振动器24连接,振动器根据要求旋转有凸轮状断面的横挡24a,并且在每一转中撞击最低的拉杆23。
吸管21分成两相邻段,形成第一可移动部分21a,它与垃圾箱5固定并可随其提升(见图7),还有第二部分21b,它与透平机20固定,后者又与车架2固定。在上述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与部分21b接合的气密波纹管25。
紧靠垃圾箱5的输送机7在扫路车的长度方向上基本上是扁平的,几乎横过车架2的宽度。在高度方向,输送机7垂直于表面9,在刷子8的底端高度与隔板15上的开口16的顶端高度之间伸展。
如图2所示,输送机7有开放的结构,使抽吸空气流从中流过。输送机7由两根支撑导向链条26组成,它们彼此分开并且伸展成一个环。链轮27被驱动并与链条26啮合,驱动链条和将其转向。多个输送浆叶28彼此隔开地连接在链条26上。
用专门配置的链条张紧装置(图中未示)将链条26保持张紧,防止浆叶28的任何摆动。
链条26和链轮27应这样进行配置,以使浆叶28形成一个上升行程和下降行程,它们互相平行并分开,形成一个下部的拾取垃圾的行程和一个上部的抛掷行程,在抛掷行程中将垃圾通过开口16抛入垃圾箱5。
输送通道29包围输送机7,同样也是垂直的。输送通道29对流过输送机7的抽吸空气流起导向器的作用。
输送通道29的一个壁板由隔板15组成,远离隔板15处有一个成形壁板30,其柔性的两端部弯曲,局部环绕输送通道29。实际上两端部可以区分为底端部30a和上端部30b,上端部30b可以向外转,使箱5可以提升;而底端部30a可以向外转,使垃圾可以通过,并且其两面与垃圾接触,如图1所示。
实际上,其非面向地面的一面形成垃圾料流向输送机的导向器或流料槽。
作用在表面9上的刷子8,位于车架2下面的前部和中部。
刷子包括两个杯状的侧刷31,一个其转轴平行于表面9的主中心滚刷32,和一个也是杯状的附加的辅助前刷33。
两侧刷31彼此反向旋转,将垃圾导向中心滚刷32。在扫路车1向前移动时,中心滚刷32以反向于轮4A,4b的方向转动,并位于输送机7的底端的后方,将垃圾废料抛向输送机。应该注意,包围中心滚刷32和输送机7的底端的周界,沿扫路车1的纵向两侧有纵向隔板34(见图6和7),在中心滚刷32的后方有横隔板35(见图1),在输送机7前方有成形壁板30的底端部30a(见图1和2)。可见主滚刷32和输送机7的底端是插放在一个由挠性隔板大致横向封闭的外壳36内。
辅助刷33可以根据操作者的操纵要求,横过扫路车1的前部2a,在隔开和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移位,如图3、4和5所示。这种移动是由图8和9中所示的传动装置37进行控制的,传动装置37直接以旋转的方式操纵装有辅助刷33的臂38。
传动装置37包括滑座39、滑架40及转动装置41。
滑座39与车架2的整个前端连接并横向伸展(见图5),滑座39由管状元件组成。
滑架40插放在滑座39内,通过垂直于被清扫表面男≈ 2支撑臂38,滑架40内部安放对小轴42作用的转动装置41。滑架40由安放在滑座39外部的活塞装置43传动。
传动装置41包括转缸44,靠连杆44a作用在一组与轴42紧固连接的齿轮45上。臂38与轴42紧固。
图9详细显示出,臂38有一个放置在轴42的轴向上的启动部分46,可调节臂,使辅助刷33在静止状态下可达到和保持在一个靠近扫路车外廓的位置上(图4);还有一个由四边形连杆47构成的连接部分。连杆47可以在一个与小轴42平行的垂直平面内回转。连杆包括下臂48、上臂49及用于整体改变上臂49和四边形连杆的位置的活塞缸装置50。还装有调节件51,用于调节下臂48的长度,以便只改变辅助刷33的倾斜度。
直接安装在辅助刷33上的马达52,在运转时的转动刷33。
储水箱10有较小的尺寸,在扫路车长度方向上基本上是扁平的,并且靠近驾驶室3而放置,以便将驾驶室和输送机7隔声和隔热。储水箱构成送水系统的一部分。送水系统还包括已知的水泵、通水道53及多个喷口54。喷口可以有利地只安装在杯状刷子31和33上,以减弱尘土的飞扬,而在滚刷32处除外,因为该处已经有抽吸空气流在起作用。图中显示,喷口54在上述刷子上是沿着环绕伸展的水通道53配置的。
扫路车的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如图3、4、5中所示,操作者可以在驾驶扫路车前进的同时,将辅助刷33放置在需要的位置上,从而可以立刻完成大面积的所有需要清扫的工作。具体地说,操作者能够通过操纵活塞缸装置50来实现辅助刷33在地面上的正确高度,活塞缸装置50可以改变上臂49和下臂在由四边形连杆47所限定的范围内的位置。
如果臂48和49有不同长度,辅助刷33的倾斜改变刷子在地面上的高度,但是在各种情况下,操作者也可以调节调节件51,以便调整辅助刷33相对于地面的正确倾斜度,用以将垃圾料导向侧刷31,在通过成形壁板30的挠性底端部30a之后再导向滚刷32。
滚刷32的转向与轮前进的方向相反,因此它将接收到的垃圾向前抛回,强制其移过前面提到的底端部分30a,到达输送机7底端及其浆叶28的作用区内。
浆叶28经过远离滚刷32的拾取通道,然后通过与成形壁板30接近但不接触的上升行程。垂直移动使垃圾料可由浆叶28带进,还要求没有顶靠在成形壁板30上,随之有减少摩擦的可能性并获得快速移动。
上升行程将垃圾带到一个相对于垃圾箱5的装卸台的较高的位置上,从而提供了很有用的有效装料能力。甚至在垃圾箱5接近充满时,仍有可能进行装料工作。
接着,浆叶28走过一段将垃圾通过开口16抛入垃圾箱5的距离,如图1所示,然后向着滚刷32移回,完成其通道的下降行程。
装料工作由强的抽吸空气流大大加强,抽吸空气流还将尘土和其它微粒导向垃圾箱5内。空气流由透平机20产生,透平机20通过过滤器组19从垃圾箱5内侧抽吸空气。过滤器组防止尘土被抛出扫路车之外。
尽管有输送机7,空气流也作用在被清扫表面9的位置上,这是基于同时存在有开放结构的输送机7、环绕输送机外部的输送通道29以及封闭滚刷32和输送机底端的外壳36所致。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充足的抽吸组件,从垃圾箱5向表面9伸展,并且独特地包围输送机7和滚刷32。
透平机20的存在并不阻塞垃圾箱5,也不妨碍箱的倾侧运动,这是由于存在有吸管,该吸管可以分成两个可以互相拆开的部分。
所提供的强抽吸效果使得对表面9洒水以捕集尘土这一操作变得非常的不需要。因此可予计将喷口54只放置在杯状刷31和33上面。这样,一方面显著消除了对路面洒水的缺点,另一方面有可将储水箱10做成较小的容积,从而使扫路车更为紧凑。储水箱的位置还可以对驾驶室3起隔离作用。
尺寸的减小还由于水箱10和输送机7的垂直扁平形状所致,以及由于装料是从顶部实现的,高的输送机7允许采用较高结构的垃圾箱所致。
输送机、储水箱、刷子及透平机的结构是有利的,还由于这些构件不靠近轮子,不超出扫路车轮廓之外(除了辅助刷33为故意安排者除外),并且不干拢垃圾箱5的提升。
当垃圾箱5装备有清洁凹坑和排水沟用的管子和与上述管子相关的抽吸泵时,由透平机20产生的现有的抽吸空气流也使这些操作更加有效和易于完成,这是因为透平机的抽吸作用增强供上述管子使用的泵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收集垃圾用的扫路车(1),包括具有前部(2a)和后部(2b)的车架(2),支撑和移动车架(2)的轮子(4a、4b),安装在所述车架(2)的所述前部(2a)上的驾驶室(3),支撑在所述车架(2)的所述后部(2b)上的垃圾箱(5),支撑在所述车架(2)上的储水箱(10)和垃圾输送机(7),支撑在所述车架(2)上的由动力传动的旋转刷子(8),与被清扫的表面(9)接触,用于将所述垃圾导向所述垃圾输送机(7),支撑在所述车架(2)上的吸尘装置(6),用以将由所述刷子扬起的尘土抽进,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有一个面向所述驾驶室(3)的隔板(15),所述隔板(15)上开有开口(16),所述储水箱(10)和所述垃圾输送机(7)插放在所述驾驶室(3)和所述隔板(15)之间,所述输送机(7)在其与所述垃圾箱(5)的所述开口(16)相通的顶端和其大致上与所述刷子(8)等高度的底端之间伸展,所述吸尘装置(6)与所述垃圾箱(5)的内部连通,用于从所述输送机(7)经过所述开口(16)将尘土抽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0)和所述输送机(7)并排放置,相对于扫路车(1)的长度方向有较小的尺寸,各横过所述车架(2)的整个宽度方向有效地伸展,所述储水箱(10)紧靠所述驾驶室(3)而放置,所述输送机(7)在所述垃圾箱(5)内紧靠所述隔板(15)而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7)有开放的结构,使所述抽吸装置(6)所产生的空气流可穿过输送机(7)流动,输送机(7)包括多个互相隔开的输送浆叶(28),多个与所述浆叶(28)固定的链条(26),多个与所述链条(26)相啮合的链轮(27),至少某些所述链轮(27)被用动力驱动,带有所述链条(26)和链轮(27)的所述输送机(7)为所述浆叶(28)形成互相隔开的一个上升行程和一个下降行程,一个拾垃圾的底行程和一个将所述垃圾通过所述开口(16)抛向所述垃圾箱(5)内的抛垃圾的上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7)主要是沿着大致垂直于被清扫表面(9)的方向伸展,设有至少环绕所述浆叶(28)的所述上升和下降行程的输送通道(29),对流过所述输送机(7)的所述空气流起导向器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扫路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29)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浆叶(28)的所述上升行程的侧面的成形壁板(30),在所述输送机(7)的所述底端形成垃圾的导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6)包括一个紧固在所述车架(2)的后部(2b)的透平机(20),一根在所述透平机(20)和所述垃圾箱(5)之间伸展的吸管(21),以及一组位于所述垃圾箱(5)较高位置处的过滤器组(19),所述过滤器组(19)的第一侧胨隼洌 )内部相通,而其另一侧与所述吸管(21)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19)是由折成弯曲面的多孔布(22),多个与所述布(22)接合的拉杆(23)以及作用在所述拉杆(23)上的动力传动振动器(24)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可以根据要求提升和倾侧,所述吸管(21)有一个可随所述箱(5)移动的第一部分(21a),一个与所述透平机(20)固定的第二部分(21b),以及一个安插在所述两部分(21a、21b)之间的密封波纹管(25)。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子(8)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垃圾抛向所述输送机(7)所述底端的主中心滚刷(32),在所述车架(2)下面装有一个外壳(36),横向包围和安放所述滚刷(32)和所述输送机(7)的所述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32)的转向与所述轮(4a、4b)的前移方向相反,滚刷位于所述输送机(7)的所述底端的相对于前移方向的后方,成形壁板(30)在所述输送机(7)的远离所述滚刷(32)的一侧局部环绕所述输送机(7),在其向着所述滚刷(32)的一端被倾斜,对所述输送机(7)形成一个垃圾导向器2。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刷(8)包括一个用于将所述垃圾抛向所述输送机(7)的主中心滚刷(32),两个用于将所述垃圾导向所述车架(2)下方和导向所述主中心滚刷(32)的侧刷(31),以及一个可根据要求在所述车架(2)的前部(2a)的横向上定位的辅助前刷(33)。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扫路车(1),其特征在于为根据要求将所述辅助刷(33)进行定位,装有一个沿着所述车架(2)的所述前部(2a)横向伸展的滑座(39),一个可沿所述滑座(39)移动的滑架(40),一个用于驱动所述滑架(40)的活塞(43),一个从所述滑架(40)伸出的大致垂直于被清扫表面(9)的小轴(42),一个安装在所述滑架(40)上可将所述小轴(42)绕其轴线转动的转动装置(41),一个包括可在垂直平面内回转并支撑所述辅助刷(33)进行旋转的四边形连杆(47)的臂(38),以及一个直接与所述辅助刷(33)相连并使之旋转的旋转马达(52)。
全文摘要
一种扫路车包括车架,其下面支撑两个侧刷、一个中心滚刷和一个可根据要求横向于车架移动的辅助前刷。其上面支撑有驾驶室、垃圾箱、储水箱及垃圾输送机。储水箱和输送机在车的纵向上有减小的尺寸并插在驾驶室和垃圾箱之间。输送机有开放的结构并在气密的输送通道内,在通过箱内的开口与箱连通的顶端和靠近中心滚刷前方放置的底端之间伸展。扫路车还包括与箱内部连通的吸尘装置,从输送机底端和顶端之间的输送通道将尘土通过开口抽进箱内。
文档编号E01H1/08GK1034599SQ8810046
公开日1989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29日
发明者佐尼·塞尔焦 申请人:杜利沃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