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62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清晰的显示出交通标志的道路界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夜间行车时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是设置在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及高速公路的交通界标,以使汽车驾驶员夜间行车时,利用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反射性能,正确识别行车路线,确保夜间行车安全,是目前最理想适于实用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
众所周知,夜间行车时若由于无路灯设置而使道路黑暗,则汽车驾驶员难以辩认行车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这是造成夜间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警觉性,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如下的办法,即如在道路界标上涂以黄色、在道路旁的立柱上悬挂反光材料或反光镜等。
但在上述诸方法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不利于交通安全,例如涂以黄色,往往由于车辆轮胎的摩擦、污染而造成难以识别;在路旁立柱上悬挂反光材料,往往由于汽车驾驶员视野的限度而使其使用有限;在路旁立柱上设置反光镜,也由于其反射角度的局限性而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实有待进一步改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有效地克服已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使其采用防止摩擦污染的特殊结构设计,且具有使夜光反射板永不脱离以及直、斜角度均能清晰可见的特点,为汽车驾驶员夜间安全行车提供明显准确的行车道路交通标志,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包括本体和交通指示标记,其特征在于本体由凹陷部、夜光反射板、金属底板、橡胶盖经混凝土浇铸成为一整体,夜光反射板上设有交通指示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本体前面上端设有一定形状的凹陷部结构,凹陷部的内平面固设有夜光反射板。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凹陷部四周侧面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凹陷部四周侧面形成的倾斜角度为45°~60°。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夜光反射板是凹陷于本体内与其本体垂直的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夜光反射板凹陷于本体前面深约1厘米;所述的倾斜角度为5°~6°为佳。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本体可设计为长方体、正方体、带有弧度的弧形体等;所述的凹陷部的形状可设计为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中矩形凹陷部可横向、纵向或斜向设置。前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中所述的夜光反射板上设有多种交通指示标记,以引导安全行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十分明显。由于其采用了将各部件相互黏接为一个整体的结构,则可将夜光反射板牢固地镶入混凝土内而永不脱落;其将夜光反射板凹陷于本体内且与本体垂直的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则可最有效地从直、斜角度均提高了夜光反射板的反射亮度,而且由于凹陷结构的保护,而避免了车轮的摩擦损害。又由于其采用了凹陷部的四周形成向外倾斜状态的结构,可以扩大夜光反射板的反射角度,便于驾驶员行车观察,另外也容易在加工后取掉在加工过程中为保护夜光反射板不受磨损而套在上面的橡胶盖,并在加工为成品后可有效地防止污水和脏物的侵入,以确保夜光反射板能更充分地发挥反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设计确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确实提供了一种确保行车安全、符合实用需求的夜光交通安全界标,其为夜间安全行车防止交通事故,保证人身、车辆及公路安全提供了现代化的有效的保障,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是制造本实用新型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模具和
图1中界标A-A旋转剖面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
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4是橡胶盖的C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各种不同造型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立体图。
首先,请参照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本体1的正面上方设有用于镶入夜光反射板的凹陷部2,在凹陷部2的内平面22固定设有夜光反射板3(GlassBead),凹陷部2的四周向外形成倾斜结构状态,而形成四周的倾斜面22,其倾斜的角度大约呈45°~60°,以便扩大夜光反射板3的反射角度,便于驾驶员观察,且可防止污水和脏物侵入夜光反射板,保证夜光反射板3充分发挥反射及防止污物侵入的效果。
请参照图2所示,根据不同造型设计的行车道路界标,可制造与其相结合的不同形状的金属模具10,制作时先将夜光反射板3与金属底板4粘合一体后,将橡胶盖12与夜光反射板3藉由薄形的铝制密封条(图中未示出)将其相互贴合,再将橡胶盖12通过双面胶带11,贴合于金属模具10的内壁面11的适当位置处。请参阅图4所示,该橡胶盖12做成一头厚、一头薄的梯形截面形状,即制成大端d、小端e,斜面121与平面122形成的倾斜角α约为3°~10°,其中以5°~6°较佳,以保证夜光反射板3的反射角度,其斜面121以铝制密封条与夜光反射板3的一面相贴合,平面122以双面胶带11与金属模具10的内壁面11相贴合,而将金属底板4、夜光反射板3、橡胶盖12与金属模具10结合成为一反射装置整体。该梯形截面且具有锥度的橡胶盖12既可保证夜光反射板3的反射角度及亮度,又能形成具有向外倾斜的倾斜面22的凹陷部2。双面胶带11的一面贴合于金属模具10的内壁面11的适当位置处,另一面与橡胶盖12的平面122相贴合。
请再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加工为成品后的剖面图,其在制造时是将夜光反射板3、金属底板4、按需求设计好锥度的橡胶盖12黏贴为一个反射装置整体后,以双面胶带11将已连接固定好的该反射装置整体按照一定的倾斜角度贴合于金属模具10的内壁面11的适当位置处。为了防止夜光反射板3的表面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用薄形铝制密封条将夜光反射板3贴覆而密封住(图中未示出)。在浇注时,夜光反射板3凹入本体1内大约1厘米左右,该尺寸可由制作设有倾斜角α的橡胶盖12的厚度控制,则夜光反射板3与垂直的水平面即本体1的正前面亦倾斜形成一与倾斜角α相同的倾斜角度,其倾斜角度也大约为3°~10°,而以5°~6°为最佳。将混凝土原料5充分搅拌后,浇注于金属模具10内,并加以机械振动,此时,反射装置整体已镶入于混凝土本体1内,而形成一封闭牢固的整体,即能清晰地保证夜光反射,该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整体成型后脱去金属模,风干后经水洗抛磨表面后,再将橡胶盖12及薄形铝制密封条取下,使夜光反射板3显露出来,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成型产品。
经过上述加工成型的本实用新型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夜光反射板3经夜光照射后从直、斜角度均能保持有效地反射70Cardles/Lux/m2辉度,以达到最佳的夜光指示。
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道路的不同需要而设计成不同造型形状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的本体1,例如本体1设计为长方形,其规格为长1000厘米、宽20厘米、高30厘米,或设计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弧形体等。本体1内部的夜光反射板3上设有不同形式的多种交通指示标记,例如P、→、X、P等,供驾驶员行车时清楚辨别各种交通标志,以确保安全行车。
权利要求1.一种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包括本体和夜光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其由橡胶盖、凹陷部、夜光反射板金属底板依序排列结合成为一夜光反射装置整体后,密封镶入本体内,经混凝土浇注而形成为一道路界标的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前面上端设有一定形状的凹陷部结构,凹陷部的内平面固设有夜光反射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部四周侧面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以形成倾斜的夜光反射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凹陷部四周侧面形成的倾斜角度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夜光反射板是凹陷于本体内并与该本体垂直的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以保证夜光反射板的反射角度及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夜光反射板凹陷于本体前面深约1厘米;所述的倾斜角度为3°~10°,而以5°~6°为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可设计为长方体、正方体、带有弧度的弧形体等;所述的凹陷部的形状可设计为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其中矩形凹陷部可横向、纵向或斜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夜光反射板上设有多种交通指示标记,以引导安全行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光行车道路界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夜光反射板上设有多种交通指示标记,以引导安全行车。
专利摘要一种夜光行车道路界标,由橡胶盖、凹陷部、夜光反射板、金属底板依序结合为夜光反射装置整体后,密封镶入本体内,经混凝土浇注形成道路界标整体,夜光反射板可设有交通指示标记。在本体前上端设有凹陷部,其内平面固设夜光反射板,可防止车轮碰撞摩擦损毁及其他污染,其与本体垂直的水平面成倾斜角度。夜光反射板经夜光照射后从直、斜角度均能有效反射70Cardles/Lux/m
文档编号E01F9/04GK2190665SQ9324396
公开日1995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5日
发明者李宗哲 申请人:李宗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