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机用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214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机用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用轨道,尤其是一种轨道式采茶机用轨道,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据申请人了解,日本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茶园机械化作业,由于采用大型机械作业并进行了标准化茶园建设,因此使得茶叶生产过程变的高效、省力。而国内茶园生产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依然很低,只有一些简单的茶园机械,推广使用有限,宄其原因,根由之一是缺乏适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基础设施。例如,茶园管理用的大型机械需要设置适配的轨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合铺设在田园土地上的农机用轨道,从而为农业的实现机械化管理奠定基础。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农机用轨道包括工字钢轨道主体,所述工字钢轨道主体的截面由上梁、下梁和中央支柱构成,还包括间隔分布在所述轨道主体两侧底部的一组压持装置,所述压持装置由压板、接柱和倒钩构成,所述压板具有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压持边,且通过接柱与位于压持装置底部的倒钩固连,所述倒钩的截面呈尖头朝下的V字形。
[0005]使用时,可以借助压持装置倒钩嵌入土壤的定位作用,将轨道主体方便稳妥地固定在田园土地上,为与其适配的农机得到切实推广应用奠定可靠的基础。
[0006]进一步,所述压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朝下翻折,形成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压持边。
[0007]进一步,所述压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朝下翻折,形成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两对称压持边。
[0008]再进一步,所述倒钩的V字形延伸方向与所述轨道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压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13]图4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一
[0015]本实施例为一种茶园用轨道,为轨道式采茶机奠定基础,其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工字钢轨道主体1和一组对称间隔分布在轨道主体1两侧底部的一组压持装置2。
[0016]工字钢轨道主体1的截面由上梁、下梁和中央支柱构成。压持装置2如图3、4所示,由压板2-1、接柱2-2和倒钩2-3构成。压板2-1的宽度方向两侧朝下翻折,形成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两对称压持边2-U,因此既可以用于压持在轨道主体左侧,也可以用于压持在轨道主体右侧。压板2-1的中部通过接柱2-2与位于压持装置底部的倒钩2-3的中部焊接固连,倒钩2-3的截面呈尖头朝下的V字形。倒钩2-3的作用是防止松动、避免压持装置受扰动力而退出土层,本实施例中V字形延伸方向与轨道主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不仅固定方便,而且定位效果更佳。
[0017]铺设时,如图4所示,先挖掘平整轨沟,至较坚实土层B,将工字钢轨道主体铺设其上,在将压持装置按约1米的设定距离等距对称压入坚实土层B内,固定轨道主体。然后,覆土层A,进一步夯实轨道,同时可以满足种植农艺要求,如蓄水、储肥等。当然,也可灌之以水泥层代替坚实土层B,进一步增强轨道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轨道也可用于果园等其他需要使用轨道式机械设备的之处。
【主权项】
1.一种农机用轨道,包括工字钢轨道主体,所述工字钢轨道主体的截面由上梁、下梁和中央支柱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分布在所述轨道主体两侧底部的一组压持装置,所述压持装置由压板、接柱和倒钩构成,所述压板具有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压持边,且通过接柱与位于压持装置底部的倒钩固连,所述倒钩的截面呈尖头朝下的V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朝下翻折,形成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压持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宽度方向两侧朝下翻折,形成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两对称压持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农机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的V字形延伸方向与所述轨道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用轨道,属于农林机械技术领域。该轨道包括工字钢轨道主体,所述工字钢轨道主体的截面由上梁、下梁和中央支柱构成,还包括间隔分布在所述轨道主体两侧底部的一组压持装置,所述压持装置由压板、接柱和倒钩构成,所述压板具有与轨道主体下梁一侧上表面相配的压持边,且通过接柱与位于压持装置底部的倒钩固连,所述倒钩的截面呈尖头朝下的V字形。使用时,可以借助压持装置倒钩嵌入土壤的定位作用,将轨道主体方便稳妥地固定在田园土地上,为与其适配的农机得到切实推广应用奠定可靠的基础。
【IPC分类】E01B23-02
【公开号】CN204491326
【申请号】CN201520043041
【发明人】肖宏儒, 韩余, 肖苏伟, 宋志禹, 丁文芹, 梅松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