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494发布日期:2023-03-17 21:3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民航直升机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2.直升机是军民两用产品,可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而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构件,尾斜梁起垂直尾面的作用,在对直升机尾斜梁维修时,由于直升机的高度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架梯维修,由于梯子的攀升柱的宽度不够,会使得维修人员的脚无法全面得到支撑,稳定性不足,同时攀升柱会对脚底局部产生压力,当长时间踩在脚底时,维修人员的脚底容易出现疼痛的感觉,并且梯子周围没有增设挡板,当维修人员踩踏不稳时容易掉落,所以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携带工具箱进行攀爬也非常耗费力气,并且工具箱的重量也会导致维修人员重心出现偏移,造成站立不稳的问题,故而这里提出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板。
5.可选的,所述升降架的后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承载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形状为t形凸块,所述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承载板相适配的滑槽。
6.可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后侧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蜗轮中部开设的固定槽中固定套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另一端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
7.可选的,所述升降柱活动安装在固定套的内部,所述升降柱的形状为“工”字形,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开设有与升降柱相适配的“工”字形滑槽。
8.可选的,所述固定套的正面开设有驱动槽,所述固定套正面开设的驱动槽与驱动臂相适配。
9.可选的,所述防护框的形状为凹形,所述承载板处于防护框的内侧,所述承载板未被驱动时处于承载板的下侧。
10.可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前端处于承载板底部的前端,所述固定架前端的上表面与承载板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通过启动第一伺服电机能够带动丝杠转动,利用丝杠可以对螺套进行驱动,进而使得螺套可以带动承载板进行升降,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工具进行升降,提高维修效率。
13.2、该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利用第二伺服电机可以带动蜗杆转动,利用蜗杆可以对蜗轮进行驱动,利用蜗轮可以带动转杆转动,利用转杆可以对驱动臂进行驱动,继而使得驱动臂对升降柱进行顶升,继而使得升降柱带动防护框进行上升,利用防护框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避免工作人员从承载板的上表面掉落,有效的解决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框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柱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升降架;2、第一伺服电机;3、丝杠;4、螺套;5、连接杆;6、固定套;7、承载板;8、限位板;9、滑块;10、固定架;11、第二伺服电机;12、蜗杆;13、蜗轮;14、转杆;15、驱动臂;16、升降柱;17、防护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包括升降架1,升降架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可以方便使用者移动该装置,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升降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丝杠3,丝杠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4,螺套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6,固定套6的正面开设有驱动槽,固定套6正面开设的驱动槽与驱动臂15相适配,可以使得驱动臂15能够顺利的被驱动臂15驱动,避免固定套6对驱动臂15产生干涉,同时利用驱动槽可以对驱动臂15进行限位,防止驱动臂15在驱动时出现晃动现象,固定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
21.请参阅图1和图2,升降架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承载板7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滑块9,滑块9的形状为t形凸块,限位板8的内部开设有与承载板7相适配的滑槽,利用滑块9可以对螺套4进行限位,使得螺套4在升降过程更加的稳定,避免螺套4在升降时出现转动现象。
22.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固定套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利用固定架10可以为第二伺服电机11与转杆14提供安装点与固定点,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与紧密,固定架10的前端处于承载板7底部的前端,固定架10前端的上表面与承载板7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利用固定架10可以对承载板7底部的前端起到支撑作用,继而使得承载板7更加的稳
定,同时能够提高承载板7的承载性能,固定架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1,第二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蜗杆12,蜗杆12的后侧啮合有蜗轮13,蜗轮13的中部开设有固定槽,蜗轮13中部开设的固定槽中固定套接有转杆14,转杆14外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驱动臂15,驱动臂15另一端的上侧设置有升降柱16,升降柱16活动安装在固定套6的内部,升降柱16的形状为“工”字形,固定套6的内部开设有与升降柱16相适配的“工”字形滑槽,利用“工”字槽,可以提高升降柱16与固定套6的接触面积,继而使得升降柱16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升降柱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17,防护框17的形状为凹形,可以使得防护框17对维修者进行包围式保护,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能,承载板7处于防护框17的内侧,承载板7未被驱动时处于承载板7的下侧,可以避免防护框17对承载板7造成遮挡而导致维修人员难以上下承载板7。
23.综上所述,该直升机尾斜梁维修装置,使用时,首先维修人员需要登上承载板7,然后需要启动第二伺服电机11,利用第二伺服电机11带动蜗杆12转动,利用蜗杆12对蜗轮13进行驱动,利用蜗轮13带动转杆14转动,利用转杆14对驱动臂15进行驱动,继而使得驱动臂15对升降柱16进行顶升,使得升降柱16带动防护框17进行上升,利用防护框17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接着需要启动第一伺服电机2带动丝杠3转动,利用丝杠3对螺套4进行驱动,进而使得螺套4带动承载板7进行上升抵达维修位置,如此即可。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