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09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采用固体化学制氧剂,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的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
背景技术
根据市场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检索,目前国内小型化学制氧技术不断改进,上市的产品也日益增多。上市和未上市的化学制氧器在其技术上均有它的优点。但是,在结构设计上还存在着诸如实用性的问题。具体存在以下的缺点1、把加温过滤室设计在化学制氧器上端部位,给用户吸氧时带来了不安全因素。2、开盖投放化学制氧剂、催化剂时所造成的氧气流失大、利用率低。3、没有更加合理的结构和方法确保用户提前数日就能做好吸氧前的准备工作。如专利号为90202097.8、91232896.7、00256509.9的化学制氧器,它们在结构设计时为了简单、操作方便起见,把加湿过滤室设计在化学制氧器的上端部位,且其高度和空间又太小,使加湿过滤室内的水位距离氧气出口太近。病、老用户在做吸氧准备工作时,一不小心容易将加湿过滤室内的水加得过多,或放的位置不平,使化学制氧器稍有倾斜,特别是重病卧床的用户,把制氧器放到用户所卧的同一张床上,一旦化学制氧器的氧气出口位置高于卧床用户的鼻腔位置时,容易造成加湿过滤室的水位与氧气出口管没有空间或超出制氧器上氧气出口。在氧气不断的产生向外流出的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用户吸氧时的呛水事故。又如,专利号为91232896.7、98200386.2的化学制氧器都是把化学制氧剂、催化剂一次开盖直接投放到化学制氧器的反应室内,化学制氧剂与催化剂一经接触立即反应,快速产生氧气,来不及加盖密封氧气就飞速外流,造成氧气利用率低。上述的化学制氧器都存在着不能提前数日做好吸氧前的准备工作等缺陷,只能在用户在急需吸氧时才能做吸氧前的准备工作,从而影响急重病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再如专利号为0025609.9的袖珍制氧器,其储存方法只能短时间的存放,用户急需吸氧时不能确保制氧器内还存有足够量氧气可吸。因为该技术在存放时装在反应室内的化学制氧剂,会时刻受到此制氧器上控制催化剂流量开关与孔位上部件之间存在着的活动间隙及其制造误差的影响,产生的催化剂水的渗透现象,以及与反应室有孔相通的加湿过滤室下面的孔渗水和所产生的潮湿空气的影响,使化学制氧剂会不断地在反应室内产生反应,所产生的氧气将在用户未吸氧前的存放期间内白白流失。所以此化学制氧器也不能很好地提前做好吸氧前的准备工作。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性强且安全的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它不仅在结构上具有两道防呛水设施来保证用户吸氧时的安全。还具有两次对所制取的氧气进行加湿过滤净化处理功能,以提高氧气的纯度。该制氧器能提前数日把化学制氧剂、催化剂以及加湿过滤水分别加入制氧器内,能充分做好吸氧前的准备工作,并且能较长时间存放在身边以备随时使用;该制氧器具有氧气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快捷且实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包括有外桶、内桶和上盖,内桶置于外桶中,上盖盖在内桶的桶口上。所述的上盖通过安在外桶两侧的锁紧上盖扣手紧密地扣合在内桶桶口上;上述的内桶托装在外桶桶口端壁上,内桶内具有反应室、第一加湿过滤室和第二加湿过滤室,在其反应室内具有制氧剂瓶;第一加湿过滤室的上端部低于上盖底部,其上端口设有防漏通氧盖,且第一加湿过滤室的底部与第二加湿过滤室的底部相通,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上部端口设有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上述的制氧剂瓶倒装在导板上;在制氧剂瓶的瓶盖处设有卸瓶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氧气利用率高,制氧快速等特点。由于在加湿过滤室上设计有防漏通氧盖和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可保证在吸氧前就可做好吸氧准备,可随时使用,并且使用安全,可防止呛水事故的发生。
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去掉背带);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图;图4为去掉上盖后另一俯视图;图5为图4的D-D剖视结构图;图6为一种卸瓶盖结构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图7的F-F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卸瓶盖结构的另一结构图;
图10为图9的F`-F`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卸瓶盖结构的再一结构图;
图12为
图11的F-F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防漏通氧盖的结构图;
图14为
图13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种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的结构图;
图16为
图15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包括有外桶1、内桶3和上盖5,内桶3置于外桶1中,上盖5盖在内桶3的桶口上,所述的上盖5通过安在外桶两侧的锁紧上盖扣手8紧密地扣合在内桶桶口上。上述的内桶3托装在外桶桶口端壁上。上述的内桶3内具有反应室16和第一加湿过滤室17和第二加湿过滤室18,在其反应室16内具有制氧剂瓶,所述的第一加湿过滤室17和第二加湿过滤室18并排安装,第一加湿过滤室17的上端部低于上盖底部,其上端口设有防漏通氧盖22,且第一加湿过滤室17的底部与第二加湿过滤室18的底部相通,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上部端口设有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所述内桶内壁上安有导板,其制氧剂瓶装在导板上,且处于反应室16内。上述的制氧剂瓶倒装在导板上。在制氧剂瓶的瓶盖处设有卸瓶盖结构。图中标号19为加湿过滤室的水位线,标号23为氧气流向示意剪头,标号24为制氧气流向剪头。
所述的制氧剂瓶为并排的两个。一方面加长了制氧时间,一个制氧剂瓶可制氧3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在需要吸氧量大时,可同时启动两个制氧剂瓶,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或用于抢救重症患者。
参见图3,所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弹性膨胀夹头卸瓶盖件31、卸盖顶杆28、弹簧35及按键7。该卸瓶盖件31与卸盖顶杆28相连,在卸盖顶杆28上套装有弹簧35,卸盖顶杆由按键控制。当用力压下卸盖顶杆28时即可将制氧剂瓶盖32打开,其制氧剂瓶中的制氧剂或崔化剂沿剪头24从瓶中落下,发生制氧反应,产生氧气。上述的卸盖顶杆28与其相应的按键7对正。所述的按键7装在上盖的按键装配孔中,其按键下部具有与卸盖顶件28对正的按键下的压杆27。正常情况下,其按键底部与上盖紧密接触,以防氧气外泄,当用力压下按键,即可将制氧剂瓶盖打开,当卸力后,由于按键内具有回力弹簧,按键即复原。
所述的制氧剂瓶用于装化学制氧剂或催化剂。当制氧瓶中装化学制氧剂时,化应室内则装入催化剂。图3所示,可在制氧剂瓶中装入化学制氧剂。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制氧剂瓶中装催化剂,即装催化剂瓶39,其结构与有原理与图3相似。图中标号38为催化剂流向剪头,37为弹压簧。
再参见图9和
图10,上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有按键(参阅图3)、按键下的压杆27、交叉压杆40及弹压簧37。其按键下的压杆27与按键相连且由按键控制,交叉压杆37由两片剪刀杆构成,其中间具有轴销,便于交叉压杆在按键下压杆的作用下张开,弹压簧处于交叉压杆上部的两剪刀杆间,交叉压杆下端具有与制氧剂瓶盖相吻合的两个半圆形爪手,当交叉压杆张开时,即可打开制氧剂瓶盖。该结构由导板36安装。
参见
图11和
图12,上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有按键(图3所示)、按键下的压杆27、双直压杆41和弹压簧37。其按键下的压杆27与按键相连且由按键控制,双直压杆41的中间具有轴销,便于双直压杆在按键下压杆的作用下张开,弹压簧处于双直压杆下部的两杆间,双直压杆下端具有与制氧剂瓶盖相吻合的两个半圆形爪手,当双直压杆张开时,即可打开制氧剂瓶盖。该结构由导板36安装。
参见图6、图7和图8及图5,所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按键(图中没示出)、卸盖顶杆28、弹压簧37和弹性膨胀夹头卸瓶盖件31。其原理与上面所描述的工作原理相似。
参见图3,所述的防漏通氧盖22包括有盖体、套装在盖体中通氧帽、弹簧35和密封圈。其盖体安在第一加湿过滤室上部开口上,所述的弹簧35装在通氧帽下部与第一加湿过滤室17上部的托盘之间,该托盘上具有通氧孔,所述的密封圈安在通氧帽与盖体接触处。在正常情况下,弹簧向上顶起帽,使通氧盖与第一加湿过滤室之间保持密封,以防加湿过滤室内的水外泄。当反应室内产生氧气时,其压力大于弹簧35的弹力时,氧气将顶开防漏通氧盖进入第一加湿过滤室17。
上述的防漏通氧盖还可以采用别的类似结构,再参见
图13和
图14,所述的防漏通氧盖包括有向上锥体45、盖体46、弹簧47和托盘48,所述的托盘48与盖体连在一起,其上具有通氧孔,向上锥体45的锥面与盖体46的开口内面相吻合,弹簧47装在向上锥体45与托盘48之间。
回头再参见图3,上述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包括盖体、管柱件20、硅胶薄壁管21及压硅胶圈33。其盖体盖在第二加湿过滤室开口处,管柱件通过压硅胶圈33套紧密地装在盖体中,在管柱件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二加湿过滤室相通的通氧孔,硅胶薄壁管21紧密地套装在管柱件外。在加湿过滤室中氧气压力下,把套在管柱件上的硅胶薄壁管的侧面鼓起一个只能让氧气通过的一个出氧气通道,当制抽器停止制氧时,硅胶通道孔自动关闭,即达倒通氧不漏水的目的。
上述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还可以采用别的类似结构,再参见
图15和
图16,所述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包括有盖体、向下锥体44、压簧盖43、弹簧42。其向下锥体锥面与盖体开口面相吻合,压簧盖卡装在盖体上,弹簧42装在压簧盖与向下锥体之间,在压簧盖侧壁上具有氧气孔。在氧气压力的推动下,向上顶起向下锥体,氧气由盖体开口处流向通氧孔。当制抽器停止制氧时,向下锥体在弹簧力作用下自动关闭盖体的开口,即达倒通氧不漏水的目的。
上述的第一加湿过滤室与第二加湿过滤室之间通过上盖形成一密封隔断,以阻止氧气不经第一、第二加湿过滤室直接流进第二加湿过滤室上部而被使用者吸入。
所述的外桶1为敞口状,其敞口边缘外折,形成一支撑面,即外桶桶口端壁,用于托装内桶3。其外桶的正面具有一观察孔2,用于观察内桶水位的情况。在外桶的两侧外壁上安有锁紧上盖扣手8,用于锁紧上盖。在锁紧上盖扣手8上通过背带环9安有背带10,便于携带。
所述的内桶3也为敞口状,其尺寸比外桶1小,其两侧外壁上具有用于托装外桶1上的托柄。其敞口边缘高于其托柄。
所述的上盖5与外桶相配,可通过锁紧上盖扣手8将外桶1、内桶3及盖锁紧扣合在一起。在上盖5上具有用于安装按键6、7和装配吸氧气软管13的结构孔。在上盖底部与内桶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密封垫圈26,以防内桶的氧气外泄。
参见图3,所述的第一加湿过滤室17上部为具有通氧孔的托盘,其防漏通氧盖22通过弹簧35及扣压件装配在其顶板上。在扣压件与防漏通氧盖之间具有密封垫,其目的是在用户提前数日做好吸氧前的准便工作之后,吸氧前的存放期间,使第一加湿过滤室不漏水,便于携带和长时间的存放。同时,又可以在用户需要吸氧时,所产生的氧气压力大于防漏通氧盖的下面弹簧的弹力时,防漏通氧盖上面的向下移动有足够的空间让氧气进入第一加湿过滤室中,便于加湿或吸氧。
再参见
图1,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出氧口处通过吸氧管插座14连有吸氧气软管13。所述的吸氧气软管13上设有长方形透明可视防呛水仓4,其仓内有浮动小球。另外还可在吸氧气软管13上设置耳挂夹商标牌12。吸氧气软管未端为鼻塞11。在第一加湿过滤室底部与第二加湿过滤室底部之间具有网孔15。
本实用新型在准备时,打开上盖5等,在反应室16加入适当的制氧剂、第一加湿过滤室17和第二加湿过滤室18内加入水至水位线19,同时将与反应室16内的制氧剂(化学制氧剂)相对应的制氧剂(催化剂)加入制氧剂瓶中,盖好上盖即可。在使用时,先接上吸氧软管,再按下按键6,打开制氧剂瓶盖,在反应室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当氧气达到一定压强后,由第一加湿过滤室的防漏通氧盖进入第一加湿过滤室,再经第一加湿过滤室的底部进入第二加湿过滤室,由第二加湿过滤室顶部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再经吸氧软管进行吸氧,当到达一定时间后,若再需继续吸氧,可接着按下另一按键7。当吸氧量比较大时,可同时按下两个按键6、7,可加大吸氧量。
权利要求1.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包括有外桶(1)、内桶(3)和上盖(5),内桶(3)置于外桶(1)中,上盖(5)盖在内桶(3)的桶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5)通过安在外桶两侧的锁紧上盖扣手(8)紧密地扣合在内桶桶口上;上述的内桶(3)托装在外桶桶口端壁上,内桶(3)内具有反应室(16)、第一加湿过滤室(17)和第二加湿过滤室(18),在其反应室(16)内具有制氧剂瓶;第一加湿过滤室(17)的上端部低于上盖底部,其上端口设有防漏通氧盖(22),且第一加湿过滤室(17)的底部与第二加湿过滤室(18)的底部相通,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上部端口设有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上述的制氧剂瓶倒装在导板上;在制氧剂瓶的瓶盖处设有卸瓶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氧剂瓶为并排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卸瓶盖件(31)、卸盖顶杆(28)、弹簧(35)及按键(6或7);该卸瓶盖件(31)与卸盖顶杆(28)相连,在卸盖顶杆(28)上套装有弹簧(35),卸盖顶杆由按键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有按键、按键下的压杆(27)、交叉压杆(40)及弹压簧(37);其按键下的压杆(27)与按键相连且由按键控制,交叉压杆(37)由两片剪刀杆构成,其中间具有轴销,弹压簧处于交叉压杆上部的两剪刀杆间,交叉压杆下端具有与制氧剂瓶盖相吻合的两个半圆形爪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卸瓶盖结构包括有按键、按键下的压杆(27)、双直压杆(41)和弹压簧(37);其按键下的压杆(27)与按键相连且由按键控制,双直压杆(41)的中间具有轴销,弹压簧处于双直压杆下部的两杆间,双直压杆下端具有与制氧剂瓶盖相吻合的两个半圆形爪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漏通氧盖(22)包括有盖体、套装在盖体中通氧帽、弹簧(35)和密封圈;其盖体安在第一加湿过滤室上部开口上,所述的弹簧(35)装在通氧帽下部与第一加湿过滤室(17)上部的托盘之间,该托盘上具有通氧孔,所述的密封圈安在通氧帽与盖体接触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防漏通氧盖包括有向上锥体(45)、盖体(46)、弹簧(47)和托盘(48),所述的托盘(48)与盖体连在一起,其上具有通氧孔,向上锥体(45)的锥面与盖体(46)的开口内面相吻合,弹簧(47)装在向上锥体(45)与托盘(4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包括盖体、管柱件(20)、硅胶薄壁管(21)及压硅胶圈(33);其盖体盖在第二加湿过滤室开口处,管柱件通过压硅胶圈(33)套紧密地装在盖体中,在管柱件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二加湿过滤室相通的通氧孔,硅胶薄壁管(21)紧密地套装在管柱件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包括有盖体、向下锥体(44)、压簧盖(43)、弹簧(42);其向下锥体锥面与盖体开口面相吻合,压簧盖卡装在盖体上,弹簧(42)装在压簧盖与向下锥体之间,在压簧盖侧壁上具有氧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制氧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出氧口处通过吸氧管插座(14)连有吸氧气软管(13);所述的吸氧气软管(13)上设有长方形透明可视防呛水仓(4),其仓内有浮动小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捷式双出氧率化学制氧器,包括有外桶、内桶和上盖,内桶置于外桶中,上盖盖在内桶的桶口上,所述的上盖通过安在外桶两侧的锁紧上盖扣手紧密地扣合在内桶桶口上;上述的内桶托装在外桶桶口端壁上,内桶内具有反应室、第一加湿过滤室和第二加湿过滤室,在其反应室内具有制氧剂瓶;第一加湿过滤室的上端口设有防漏通氧盖,在第一加湿过滤室的底部与第二加湿过滤室的底部相通,在第二加湿过滤室的上部端口设有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在制氧剂瓶的瓶盖处设有卸瓶盖结构。该制氧器具有氧气利用率高,制氧快速等特点。由于在加湿过滤室上设计有防漏通氧盖和防漏防呛通氧阀门盖,可保证在吸氧前就可做好吸氧准备,可随时使用,并且使用安全,可防止呛水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A62B21/00GK2640500SQ022934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杨万洪 申请人:杨万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