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竖井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56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口竖井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井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小口竖井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坠井者实施救助时所采用的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采用人体倒挂式深入井下实施救助。救助时,由于井下采光困难、缺氧、空间狭小,不仅给救助者的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人体长时间倒挂也会有生命危险。同时,竖井口径较小,救助者只能由身体瘦小者承担,受体质等自然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加了井下作业的难度。二是向井下施放绳索。这种方式危险程度更大,因为一般小口井落难者大多是10岁左右的儿童,加之长时间井下空气不足,往往神志不清或奄奄一息,无法配合,更无法攀索获救。如果勉强攀索或自缚施救,会因不能长时间坚持或缺乏基本的自救自缚技巧,在上吊时危险程度更高。三是搞人海战术在井口四周或一边垂直或斜挖一通道实施救助。因利用此方法挖一条通向20-30米深竖井的通道往往需5-7小时方能见效,故不仅费时费力,需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延误了救助时间,加大了坠井者的死亡率。同时,救助时还会因挖掘位置不准确或因施工震动增加坠井者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坠井事件中仅小口径竖井事件就占80%,但截止目前,还仍无一种行之有效的救助器械能够克服上述救助时所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能够快速、安全、可靠救助落井者的小口竖井救生器。
其具体解决方案是救助托件与牵拉连接件相连接,而该救助托件是由基座以及活动连接在该基座上既能够呈放射状设置,又能竖立拢至牵拉连接件处的撑翼构成。
另则,牵拉连接件上设置有一撑翼释放控制机构,通过它能够方便地将拢至牵拉连接件处的撑翼进行锁定,以更利于救生器快速直达井内以及当救生器落至竖井中坠井者下方时将撑翼释放,使其成为放射状用于承托坠井者。
再则,所述的撑翼释放控制机构是由其上具有卡槽的撑翼释放帽以及锁定撑翼施放帽的压簧构成。
同时,牵拉连接件上设置有输气管定位件,通过它能够将输送氧气或新鲜空气的输气管同救助器一起引至竖井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与基座活动连接的撑翼构成救生器中的救助托架,使得该救生器既能不受井壁的阻碍迅速到达坠井人员身体下部,又能利用撑翼承托坠井者,由施救人员利用绳索向上牵拉,使救生器托住上方的人体将坠井者救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无须救助人员深入井下,仅需井上操作即可在15-30分钟内迅速、安全、可靠、准确地将人员救出井外,从而在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确保了施救者的安全,以及大大降低了因救助不及时造成的死亡率,更多地抢救了生命。本实用新型实为一种可供承担社会紧急救助的消队部队或市政、矿山等特业人员使用的较为理想的救助器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撑翼在收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撑翼为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撑翼在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2、图3中,牵拉连接件3是由垂直承重拉杆以及垂直承重拉杆上端连接的拉环构成。而垂直承重拉杆的另一端与救助托件的基座5连接,救助托件中的撑翼4均布活动连接在基座5平面上的凹槽内。另则,垂直承重拉杆上设置的撑翼释放控制机构2中,撑翼施放帽7、压簧6套接以及固定连接在该垂直承重拉杆上,同时,牵拉连接件3上设置的输气管定位件1为一输气管接头。
实施救助前,应在拉环以及撑翼施放帽上分别系接绳索及拉线,在输气管接头上插接输气管,并同时将撑翼一端置于撑翼施放帽7的卡槽中使之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救助时,当该救生器深入井内人体下方后可通过拉线向上提拉撑翼施放帽7使撑翼释放成为图2、图3所示状态,当托住落井者后即可向上提拉绳索通过救生器托住上方的人体将其救出。
救助时,若借助灯光、红外摄像、电子监视等设备,以及能够承担起重下落的升降器,其救助效果将更佳。
实施例2图4中,救生器主要由实施例1中的救助托件以及与其连接的牵拉连接件3两部分构成,以使其结构更为简单,该救生器在救助的下落过程中,与基座5活动连接的撑翼4若遇到井壁或其它物体时,可自动向上收拢,同样可达到顺利到达井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小口竖井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救助托件与牵拉连接件(3)相连接,而该救助托件是由基座(5)以及活动连接在该基座上既能够呈放射状设置,又能竖立拢至牵拉连接件处的撑翼(4)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竖井救生器,其特征在于牵拉连接件(3)上设置有一撑翼释放控制机构(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口竖井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撑翼释放控制机构是由其上具有卡槽的撑翼释放帽(7)以及锁定撑翼施放帽的压簧(6)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竖井救生器,其特征在于牵拉连接件(3)上设置有输气管定位件(1)。
专利摘要一种小口竖井救生器,其特征是救助托件与牵拉连接件相连接,而该救助托件是由基座以及活动连接在该基座上既能够呈放射状设置,又能竖立拢至牵拉连接件处的撑翼构成。并且,牵拉连接件上设置有一撑翼释放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既能不受井壁的阻碍迅速到达坠井人员身体下部,又能利用撑翼承托坠井者,由施救人员利用绳索向上牵拉,使救生器托住上方的人体将坠井者救出。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无须救助人员深入井下,仅需井上操作即可在15-30分钟内迅速、安全、可靠、准确地将人员救出井外,从而在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确保了施救者的安全,以及大大降低了因救助不及时造成的死亡率,更多地抢救了生命。
文档编号A62B1/00GK2629747SQ0324626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根义 申请人:王根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