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及避难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75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及避难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消防安全设施,特别是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及避难仓。
背景技术
建筑物防火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尽管有各级政府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监管及严查,火灾仍然时有发生,尤其是高层住宅楼的大火往往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在建筑物火灾发生的第一时刻,消防队伍到达前的短暂瞬间,如果无法自行扑灭大火,则首要的是快速疏导室内人员撤离、临时避难等待救援或者自救逃生,但由于现有建筑物的很多消防通道不畅通,或者被火势、毒烟阻隔,不少人员往往伤亡在逃生的半途中。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当火灾或者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可供人员从建筑物中迅速地逃生或临时避险以等待救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辅助下降装置,当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可通过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从所述的建筑物中迅速地下降撤离。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辅助下降装置利用所述逃生人员的自身重力使所述逃生人员下降。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辅助下降装置为滑管。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滑管的底部还设有缓冲装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缓冲装置为固定在金属骨架上的金属丝网。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滑管上端还设置有保险绳和挂绳钩。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辅助下降装置为滑道。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滑道为螺旋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辅助下降装置在沿所述的建筑物的高度方向上是直通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避难仓,所述逃生人员通过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撤离至所述的避难仓或自所述的避难仓撤离。当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迅速疏散至离自己最近的避难仓,通过快速辅助下滑装置撤离,当有多个避难仓时,逃生人员可在位于下方的楼层的避难仓中转,避免长距离直线下滑可能带来的风险。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建筑物的每一层都设置有避难仓。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避难仓的所述辅助下降装置在竖直方向是相互错开的。这样可以避免在逃生人员在下降过程中发生的人员碰撞风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避难仓为与建筑物连体的防火的空间结构,避难仓的内部由防火隔墙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相通,第二空间与所述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相通,防火隔墙上设置有使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通的防火门,任意相邻的两个避难仓之间也相互连通。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火的空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是凸出于建筑物的外墙面之外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火隔墙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均分别设置有送风管和排气管。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开有通往所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第一防火门,在所述第一防火门的上方设有水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喷淋装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避难仓的顶部设置有与消防主水管相连的蓄水箱。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蓄水箱与带有闸阀的出水管相连,出水管设有可与消防水枪软管相连的水龙头。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所述避难仓之间通过配有防火盖板的撤离口相互连通。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火盖板为两扇可向上翻转的钢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具有上述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避难仓,避难仓为与建筑物连体的防火的空间结构,避难仓的内部由防火隔墙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可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相通,第二空间可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相通,防火隔墙上设置有可使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相通的防火门。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防火的空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是凸出于所述建筑物的外墙面之外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防火隔墙上还设置有观察窗。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均分别设置有送风管和排气管。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避难仓的顶部设置有蓄水箱,蓄水箱的进水管与消防主水管相连。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蓄水箱与带有闸阀的出水管相连,出水管设有可与消防水枪软管相连的水龙头。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开有通往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的第一防火门,在第一防火门的上方设有水帘。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喷淋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具有上述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有I、当发生火灾时,电梯是不能使用的,通过本发明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可使被困人员迅速自建筑物中逃生,逃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防通道,当设有避难仓时,还可使逃生人员撤离至未被火势波及或火势较小的楼层的避难仓等待外部的救援,逃生人员的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为等待救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2、本发明的避难仓是与建筑物连体的独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不易受到建筑物主体的火势或者地震等灾害的 牵连而堵塞或者遭到破坏;3、本发明的避难仓具有一级防火墙、防火门、防火楼面、水帘、喷淋、进风管等隔离火势及防范有毒气体的第一空间和等待外部援救的第二空间,能极大避免及减少人员伤亡。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和火灾避难仓在建筑物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I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火灾逃生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火灾逃生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火灾逃生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火灾逃生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I是撤离口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图7是横截面视图。图9是缓冲网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火灾逃生系统的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建筑物31中包括了火灾逃生系统,该系统包括辅助下降装置,如图I所示,辅助下降装置为滑管6,逃生人员可攀附在滑管6下滑。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辅助下降装置还可以是滑道6’,且滑道6’还可被设置为螺旋形的,如图2所示,逃生人员可坐在滑道6’中螺旋地下滑。在这些实施例中的辅助下降装置主要是利用逃生者自身的重力进行下降,而非如电力等外部动力,因为这些外部动力在发生火灾时往往会陷入瘫痪或者是不可靠的,而采用逃生者自身的重力来下降的方式则是最可靠的。且与通过消防通道撤离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辅助下降装置的撤离速度大幅加快,而撤离速度对于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避免和减少人员的伤亡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被实施例中,该系统在建筑物的每层都设置有避难仓,这样一方面逃生人员在逃生时,可迅速撤离至离自己最近的避难仓,然后通过辅助下降装置撤离,另一方面辅助下降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可以设置为是相互错开的,这样逃生人员可以在不同的避难仓间进行中转,以减小长距离下降中的风险,如图I和2所示。在某些情况下,逃生人员还可撤离至未被火势波及的楼层的避难仓,随后等待外部的救援。另外,当楼层较低或者其他在快速下降过程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上述辅助下降装置在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上也可以被设置为是直达的,如图3和4所示。即此时,逃生人员可通过辅助下降装置自所处楼层直接下降直至到达建筑物底层而无需停留和/或中转。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平面图,该避难仓是与建筑物连体的独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钢结构,其外围的防火墙I和位于避难仓内部的防火隔墙4将避难仓限定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2靠近建筑物内部,具有通往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第一防火门8,使之可与建筑物内部空间相通,且第一防火门8优选与建筑物的疏散安全门相对应,这样当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的人员可通过疏散安全门和防火门8迅速疏散进入避难仓的第一空间2中。第二空间3通过防火门窗等出口(图中未示出)与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相通,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是凸出于建筑物的外墙面之外的,以方便接应来自外部如消防云梯的救援。防火隔墙4上设置有第二防火门11,当火源来自建筑物内部,且火势较大时,人员可通过第二防火门11退守入第二空间3中,同时向外呼叫并等待救援。进一步地,在防火隔墙4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2,这样在进入第二空间3前,避难人员可先通过观察窗12观察第二空间3内的情况,了解火情,确定火源不是来自建筑物的外部后再进入第二空间3中。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空间2和第二空间3中均设置有送风管14和排气管15,以避免火灾产生的有毒烟雾进入避难仓中造成仓中人员因窒息或中毒伤亡。
如图6所示,在避难仓的顶部还可设置蓄水箱16,蓄水箱16的进水管19与直通建筑物顶层的消防主水管17相连,蓄水箱16的出水管18连接在蓄水箱16的底部,且带有闸阀,出水管18还设有与消防水枪软管连接的水龙头24,当有需要时,可将水龙头24连接上消防水枪,同时打开闸阀,进行喷水灭火。蓄水箱16还可设有溢水管23以控制箱中的最高水位。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在第一防火门8上方还可以设置带有闸阀的水帘13,进一步隔绝门外的火焰和高温;第一空间2中还可以设置有喷淋器9,如自建筑物内部疏散进入第一空间2的人员身上带有火苗,则可以开启喷淋器9对其进行喷淋灭火。在避难仓地板周边可设有排水槽。图5、6还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系统可包括多个上述的避难仓,下降中转点设置在避难仓内,优选在建筑物的每层都设置这样的避难仓,且其层高和该建筑物相同,其地面与建筑物各层的混凝土地面等高平齐。各个避难仓中还设置有通向下方的避难仓的撤离口 5,撤离口平时通过防火盖板22覆盖。在相邻的两个避难仓间设置有辅助下降装置,如滑管6和设置在滑管6下端的缓冲装置7。如图5所示,撤离口 5、滑管6和缓冲装置7优选设置在第一空间2中,这样疏散进入避难仓的第一空间2中的人员如通过观察窗12发现火源来自建筑物外部且第二空间3中已有火情,或确定已无法得到来自建筑物外部的救援,必须自行撤离逃生时,可以打开防火盖板22,进入撤离口 5,通过滑管6滑下,落在下层的避难仓中的缓冲网7上。如此逐层接力,直至达到安全楼层或地面。 此外,如图6所示,在滑管的上端还设置有保险绳20和挂绳钩21,以帮助不便或不能使用滑管6的人员降下,其中保险绳20优选为自卷式钢丝保险绳。此时如图6所示,此时各层避难仓的蓄水箱16的进水管19分别与消防主水管17相连,而上层避难仓的蓄水箱16可通过出水管18与下层避难仓的蓄水箱16相连。图7示出了撤离口 5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防火盖板22由两扇可向上翻转的半圆形钢板构成,通过铰链25安装在撤离口 5上,滑管6自设置在盖板22合缝处的孔穿过,当两扇半圆形钢板合拢关闭时,可通过插栓26闭锁。图8是图7是横截面视图。如图9和图10所示,缓冲装置7由位于下一层的避难仓的混凝土地面28上的喇叭形金属骨架27及通过骨架孔29固定在金属骨架27上的金属丝网30组成。上述的金属骨架27和金属丝网30都优选不锈钢材料。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缓冲装置也可以是如软垫等其他能起缓冲作用,保护下降人员的装置。第二空间3的朝向外部空间的墙面外栏板用白色发光涂料喷涂所在层数,逃生滑管6采用红、白相间的反光涂料喷涂,每隔300_— 节,全部闸阀、防火盖板22和插栓26均采用红光反光涂料喷涂,以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方便逃生人员识别。当火灾发生的第一时刻,室内人员沿与避难仓的第一防火门8相对应的建筑物疏散安全门指示牌方向紧急转移到避难仓内,其步骤为I.关掉室内总电源,拨打119或110 ;立即开启避难仓入口的第一防火门8及其门拱上的水帘13的闸阀,引导人们有序地迅速进入避难仓内;2.如身上带有火苗,则立即跑到第一空间2的喷淋器9的下面开启淋浴喷头,将火熄灭;3.通过信号观察窗了解火情,如火源是由室内引发,则迅速转移到第二空间3,随后关好避难仓的第二防火门11。同时紧急启用灭火设备,边灭火边自救。白天用红色旗舞动配合喇叭或敲铜锣呼救,晚上采用红色应急灯或荧光棒呼救;4.如火源由楼外发生,第二空间3有火情,人员立即从第一空间2的逃生滑管6滑下转移;首先打开疏散下滑口 5上的防火盖板22,3岁以内儿童由大人抱着滑下;4岁及以上儿童由大人指导帮助滑下;行动不便老人由健康人帮助先系好安全带并勾上自卷式钢丝保险绳20的挂绳钩21,再通过逃生滑管6下滑到下一楼层;逐层连续接力,直至到达安全楼层或者地面。避难仓在平面布局上为两户或最多三户合用,立面上为多层共用。公共建筑视人流量设置。利用逃生滑管6下滑疏散时,应组织相互配合,先照顾小孩、老人和妇女,有序疏散。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辅助下降装置,当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可通过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从所述的建筑物中迅速地下降撤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其中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是借助所述逃生人员的自身重力使所述逃生人员下降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其中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为滑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其中所述的滑管的底部还设有缓冲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其中所述的缓冲装置为固定在金属骨架上的金属丝网。
6.一种建筑物火灾避难仓,所述避难仓为与所述建筑物连体的防火的空间结构,所述避难仓的内部由防火隔墙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可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第二空间可与所述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相通,所述防火隔墙上设置有可使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相通的防火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其中所述的防火的空间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其中所述第二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是凸出于所述建筑物的外墙面之外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其中所述防火隔墙上还设置有观察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其中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中均分别设置有送风管和排气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火灾避难仓,当火灾或者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可供人员从建筑物中迅速地逃生或临时避险以等待救援。该建筑物火灾逃生系统包括辅助下降装置,当发生火灾时,逃生人员可通过所述的辅助下降装置,从所述的建筑物中迅速地撤离。
文档编号A62B1/20GK102649006SQ201210120340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1日
发明者揭保如, 揭建刚 申请人: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