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9968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且在灭火过程中效率非常高的风力灭火装置。该风力灭火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动能的主体机构;用于将主体机构产生的动能转化成风能的风机机构,设置在主体机构侧面,并与主体机构连接;用于将所述风机机构产生的风排出进行风力灭火的风筒机构,与所述风机机构连接;用于储存主体机构产生动力时使用的汽油的储油箱,设置在风机机构后部,并与主体机构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灭火机构结构合理,灭火效率高,且便于携带,提高赶往火场的速度。
【专利说明】—种风力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森林防火装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便携式的风力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风力灭火机,主要应用森林灭火、消防急救、园林绿化或公路工程等;它是通过二冲程汽油机带动风轮产生高速气流进而吹灭火苗及杂物等,且在吹灭火苗和杂物的同时进行局部降温进而实现灭火;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风力灭火机由于结构简单且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如下问题:
[0004]1、风力灭火机的动力冷却系统是按间歇工作性质设计的,而在灭火时,除了加油停机外,都是在高转速运转下连续工作,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风力灭火机工作时动力过热,产生动力性能故障;
[0005]2、油箱的安装位置紧靠着发动机的汽缸,给发动机风冷散热造成阻碍,当发动机温度过高,为保护风力灭火机,需要停止其工作;另外,风力灭火机必须停机冷却后才能加油,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加油时漏油而引起自燃,但是这样进行加油浪费了灭火的时间,降低了风力灭火机的利用率,影响了灭火的进度;
[0006]3、风力灭火机的风筒轴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灭火速度越快;现有技术中的风力灭火机的出风口为上出口,这样就造成风筒的轴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大,在灭火时损失了一部份的风量,不能达到最大化的灭火;
[0007]4、现有技术中使用风力灭火机都是操作人员扛在肩上,用一只手把住风筒奔赴火场,在穿越灌木林地或地势陡峭山坡树林造成扑火队员的体能消耗过大,且这种运送方式会增加操作人员在路上的时间,严重增加到达火场等的时间。
[0008]综上,一种结构合理,且在灭火过程中效率高的风力灭火装置迫切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合理,且在灭火过程中效率非常高的风力灭火装置。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1]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包括:
[0012]用于产生动能的主体机构;
[0013]用于将主体机构产生的动能转化成风能的风机机构,设置在主体机构侧面,并与主体机构连接;
[0014]用于将风机机构产生的风排出进行风力灭火的风筒机构,与风机机构连接;
[0015]用于储存主体机构产生动力时使用的汽油的储油箱,设置在风机机构后部,并与主体机构连通。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包括:
[0017]用于与风机机构固定的壳体;[0018]第一操作手柄,设置在壳体上;
[0019]用于启动后产生动力的左旋发动机,设置在壳体内;
[0020]用于在左旋发动机带动下旋转产生风能的叶轮,设置在风机机构内;
[0021]用于连接左旋发动机与叶轮的联轴,一端与左旋发动机连接,另一端与叶轮连接。
[002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还包括:
[0023]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配合第一操作手柄进行方向控制的第二操作手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设置在风机机构上。
[002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还包括:
[0025]用于防止风进入壳体时夹带的杂物进入的防护罩,设置在壳体上。
[002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风筒机构包括:
[0027]第一风筒,一端与风机机构连接;
[0028]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接近火苗进行输风灭火的第二风筒,与第一风筒另一端伸缩连接。
[002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0]用于将风机机构和第一风筒密封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设置在风机机构上,第二卡扣设置在第一风筒上。
[003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2]用于悬挂背带的背带环,设置在壳体上;
[0033]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悬挂背带的作业环,设置在主体机构上。
[003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5]用于储存灭火所需的水或灭火剂的储水箱,通过软管与风机机构连通。
[00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37]1、结构合理,通过将储油箱设置在风机后部,使其与主体机构产生一定距离,这样避免了主体机构在运转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储油箱的影响;
[0038]2、将风机的风筒设置在主体机构下端,使得在灭火的过程中风筒与地面的夹角减小;能够达到最大化的灭火;
[0039]3、改变了风筒的结构形式,在赶赴火场的过程中,可以背负风力灭火装置的,释放双手提取其他物品,提闻了赶赴火场的速度;
[0040]4、增加了背带环和作业环,不仅提高了赶赴火场的速度,还在灭火的过程中实现背负灭火装置,使得灭火的操作性更大;
[0041]5、增加了储水箱,使得在灭火的过程中实现风水双重灭火,提高了灭火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灭火机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4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灭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图3的俯视图;
[004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灭火装置风管折叠和缩回结构示意图;
[0048]图6为图5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49]图7为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50]图8为图5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0051]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中:
[0053]1、主体机构;11、壳体;12、第一操作手柄;13、左旋发动机;14、叶轮;15、联轴;16、第二操作手柄;17、防护罩;2、风机机构;3、风筒机构;31、第一风筒;32、第二风筒;33、固定轴;34、第—^扣;35、第二卡扣;4、储油箱;5、背带环;6、作业环;7、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5]如图3~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包括:
[0056]用于产生动能的主体机构I ;
[0057]用于将主体机构I产生的动能转化为风能的风机机构2,设置在主体机构I侧面,并与主体机构I连接;
[0058]用于将风机机构2产生的风排出进行风力灭火的风筒机构3,与风机机构2连接;
[0059]用于储存主体机构I产生动力时使用的汽油的储油箱4,设置在风机机构2后部,并与主体机构I连通。
[006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机构I与风机机构2固定在一起,其中主体机构I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上的第一操作手柄12,通过握住第一操作手柄12,能够实现控制风机机构2的方向等操作,另外第一操作手柄12还可以控制风机机构2喷出的风速,叶轮14通过联轴15与左旋发动机13连接在一起,当左旋发动机13转动时,带动联轴15转动,进而带动叶轮14转动,使进入到风机机构2内的风通过风筒机构3排出;储油箱4设置在风机机构2后部,并与主体机构I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储油箱4与左旋发动机13连通,不断向左旋发动机13提供运转所需的汽油;工作阶段,左旋发动机13获得汽油后进行运转,进而带动叶轮14旋转,如图4所示,箭头方向为风的流动方向,此时外界的风在叶轮14的作用下通过壳体11和左旋发动机13进入到风机机构2内,而进入到风机机构2内的风还会在叶轮14的作用下自风筒机构3排出进行灭火。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操作手柄12控制左旋发动机13的转速进而控制叶轮14的转速,已达到控制风机机构2排出的风量和风速等;另外,如图4所示,风在通过叶轮14排出进行灭火前是先经过左旋发动机13,而进入的外界风温度低于左旋发动机13的温度,这样就对左旋发动机13进行降温。另外,由于储油箱4在风机机构2后部而远离左旋发动机13,因此,停机后可以马上加油,进而提闻了工作效率;[006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I包括:
[0062]用于与风机机构2固定的壳体11 ;
[0063]第一操作手柄12,设置在壳体11上;
[0064]用于启动后产生动力的左旋发动机13,设置在壳体11内;
[0065]用于在左旋发动机13带动下旋转产生风能的叶轮14,设置在风机机构2内;
[0066]用于连接左旋发动机13与叶轮14的联轴15,一端与左旋发动机13连接,另一端与叶轮14连接。
[006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I还包括:
[0068]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配合第一操作手柄12进行方向控制的第二操作手柄16,一端设置在壳体11上,另一端设置在风机机构2上。
[0069]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11与风机机构2上设置第二操作手柄16,通过第二操作手柄16与第一操作手柄12的配合使用,达到对设备整体的更好的控制,进而实现在灭火的过程中对设备控制的更好,能够更快捷的灭火。
[007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主体机构I还包括:
[0071]用于防止风进入壳体11时夹带的杂物进入的防护罩17,设置在壳体11上。
[0072]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罩17,这样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避免风力过大将夹杂在进入风中的杂物(因为风力灭火装置一般是在森林或野外等进行灭火,该使用地杂草等杂物比较多)吸入到壳体11内,对左旋发动机13或叶轮14等进行影响,造成左旋发动机13或叶轮14等的损坏,这样不仅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又耽误了灭火。
[007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风筒机构3包括:
[0074]第一风筒31,一端与风机机构2连接;
[0075]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接近火苗进行输风灭火的第二风筒32,与第一风筒31另一端伸缩连接。
[007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风筒31与风机机构2通过固定轴33活动连接。
[007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78]用于将风机机构2和第一风筒31密封的第 ^扣34和第二卡扣35,第 ^扣34设置在风机机构2上,第二卡扣35设置在第一风筒31上。
[0079]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风筒机构3包括第一风筒31和第二风筒32,本实施例中,风机机构2和第一风筒31通过固定轴33活动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风筒31以固定轴33为轴进行旋转,以进行折叠,另外第一风筒31与第二风筒32伸缩连接,当第一风筒31折叠后,将第二风筒缩至第一风筒内,进一步的减小风力灭火装置的体积,这样操作人员在赶赴火场时由于折叠风筒机构3和缩进第二风筒32后体积减小,这样更便于操作人员携带设备移动;另外,本实施例中,在风机机构2上设置第一卡扣34,在第一风筒31上设置第二卡扣35,当进行灭火时通过将第二卡扣35卡在第—^扣34上,使风机机构2与第一风筒31密封固定在一起。
[008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81]用于悬挂背带的背带环5,设置在壳体11上;
[0082]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悬挂背带的作业环6,设置在主体机构I上。[008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上设置背带环5,在主体机构I上设置作业环6,当操作人员携带设备赶赴现场时,将背带两端分别与背带环5固定,再将背带的中心与主体机构I上的第一操作手柄12固定后,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以双肩背的形式背负设备前往火场,可以腾出双手进行其他物品的携带,当处于陡峭路段时,可以通过双手进行辅助行走,提高赶赴火场的速度;当到达火场时,将背带取下,两端同时与作业环6固定,固定后将背带斜夸在肩上,通过握持第一操作手柄12和第二操作手柄16,能够更快捷、更灵活地进行灭火。
[008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85]用于储存灭火所需的水或灭火剂的储水箱7,通过软管与风机机构2连通。
[0086]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另外设置一个储水箱7,且储水箱7与风机机构2连通,当进行灭火时,储水箱7开启,本实施例中为手动开启储水箱7,这样,储水箱7中的水或灭火剂会伴随风一起自风筒机构3排出到外界,这样实现了风水双重灭火,提高灭火的效率;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风水双重灭火效果,可以将风筒机构3变换成风力引射筒机构,增加排水流量,使风水灭火的效果提高。
[008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产生动能的主体机构(I); 用于将所述主体机构(I)产生的动能转化成风能的风机机构(2),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构(I)侧面,并与所述主体机构(I)连接; 用于将所述风机机构(2)产生的风排出进行风力灭火的风筒机构(3),与所述风机机构⑵连接; 用于储存所述主体机构(I)产生动力时使用的汽油的储油箱(4),设置在所述风机机构(2)后部,并与所述主体机构(I)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I)包括: 用于与所述风机机构(2)固定的壳体(11); 第一操作手柄(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 用于启动后产生动力的左旋发动机(13),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 用于在所述左旋发动机(13)带动下旋转产生风能的叶轮(14),设置在所述风机机构(2)内; 用于连接所述左旋发动机(13)与所述叶轮(14)的联轴(15),一端与所述左旋发动机(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叶轮(14)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配合所述第一操作手柄(12)进行方向控制的第二操作手柄(16), 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风机机构(2)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I)还包括: 用于防止风进入所述壳体(11)时夹带的杂物进入的防护罩(17),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机构(3)包括: 第一风筒(31),一端与所述风机机构(2 )连接; 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接近火苗进行输风灭火的第二风筒(32),与所述第一风筒(31)另一端伸缩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筒(31)与所述风机机构(2 )通过固定轴(33 )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风机机构(2)和所述第一风筒(31)密封的第一卡扣(34)和第二卡扣(35),所述第一卡扣(34)设置在所述风机机构(2)上,所述第二卡扣(35)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筒(31)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悬挂背带,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的背带环(5); 用于在灭火的过程中悬挂背带的作业环(6),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构(I)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储存灭火所需的水或灭火剂的储水箱(7 ),通过软管与所述风机机构(2 )连通。
【文档编号】A62C3/02GK203634690SQ20132081140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吕敬群, 郭明, 王亚斐 申请人:吕敬群, 郭明, 王亚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