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30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如遇高层火灾时可借助其逃生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额技术的进步,城市中的高楼越来越多,这也给消防救生提出了难题。高楼发生火灾时,普通的消防救生设备难以发挥作用,或者说难以及时发挥作用,更多的是靠居民的自救,而目前并没有合适的高楼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高的高空逃生装置。

本发明的高空逃生装置由固定机构及安装于固定机构上的长条形网筒构成,所述网筒的两端开口,网筒的顶端设有用于撑开顶端开口的硬质框。

当火灾事故发生时,打开窗户,将固定机构与窗户或者室内的固定物连接固定,然后将长条形网筒向下抛,人们可以地进入网筒而向下安全爬落,实现逃生目的。由于网筒上布满了可以抓住的网格,使人很容易抓到,而不会过于惊慌恐惧,并且不会影响呼吸;同时网筒可以避免人跌落出网筒,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具体来说,所述固定机构为与硬质框固定连接的横杆或挂钩,可以将横杆横跨在窗栏处,或者将挂钩钩在窗栏处,以实现网筒与窗户的固定连接,操作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为避免人掉落到地面上摔伤,所述网筒在其底端开口的下方连接有弹性垫,人们下到网筒的底端后,会掉落到弹性垫上,然后从网筒底端的开口处离开。

进一步地,所述网筒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硬质圈体,所述硬质圈体与网筒固定连接,以使网筒撑开,这样网筒的中间不会缠绕在一起而阻止人们从网筒向下爬。

本发明的高空逃生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存放和使用都非常方便,非常适合于高楼的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高空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横杆;2、网筒;3、圆框;4、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空逃生装置由横杆1及固定于横杆1上的长条形网筒2构成,所述网筒2的两端开口,网筒2的顶端设有用于撑开顶端开口的不锈钢圆框3,网筒2在其底端开口的下方通过吊绳连接有弹性垫4。

当火灾事故发生时,打开窗户,将横杆1横跨在窗栏处,将网筒2与窗户连接固定,然后将长条形网筒2向下抛,人们可以地进入网筒2而向下安全爬落,人们下到网筒2的底端后,会掉落到弹性垫4上,然后从网筒2底端的开口处离开,实现逃生目的。由于网筒2上布满了可以抓住的网格,使人很容易抓到,而不会过于惊慌恐惧,并且不会影响呼吸;同时网筒2可以避免人跌落出网筒2,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网筒2的中部间隔设有若干个不锈钢圆框3,不锈钢圆框3与网筒2固定连接,以使网筒2撑开,这样网筒2的中间不会缠绕在一起而阻止人们从网筒2向下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筒2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制成,例如说具有弹性的尼龙绳制成,人们可以利用网筒2的伸缩性强度来实现向下爬落或滑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高的高空逃生装置。本发明的高空逃生装置由固定机构及安装于固定机构上的长条形网筒构成,所述网筒的两端开口,网筒的顶端设有用于撑开顶端开口的硬质框。当火灾事故发生时,打开窗户,将固定机构与窗户或者室内的固定物连接固定,然后将长条形网筒向下抛,人们可以地进入网筒而向下安全爬落,实现逃生目的。由于网筒上布满了可以抓住的网格,使人很容易抓到,而不会过于惊慌恐惧,并且不会影响呼吸;同时网筒可以避免人跌落出网筒,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本发明的高空逃生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存放和使用都非常方便,非常适合于高楼的逃生。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信宇
技术研发日:2017.12.20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