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风管下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180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呼吸器风管下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器领域,尤其涉及呼吸器风管下风道领域。



背景技术:

呼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的头部势必是需要时常转动的,而面罩也会跟随头部转动,而传统结构的供气软管的软管端都是固定住的,因此软管会出现打结、弯曲等不良现象,长时间使用如果不梳理软管,软管就会打结、弯曲,甚至会导致软管外皮破裂等不可逆的损伤,进一步的,由于面罩的出风口设置不当,长时间使用后面罩内pc会起雾,同时风长时间吹向面部同一部位会导致使用者脸部麻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器风管下风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包括下风道主体,下风道主体的侧边具有通气管,通气管通过软管接头与外部软管相接,下风道主体上还具有与通气管相通的出风口,软管接头包括输出接口端和软管接头端,软管接头的一端通过输出接口端与通气管相接,软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端与外部软管相接,输出接口端和软管接头端转动连接,出风口包括除雾风口和呼吸风口。

输出接口端包括接口管、外管和内管,软管接头端的一端端部位于外管和内管之间,软管接头端与外管之间设有密封圈,且内管伸入到软管接头端的内腔中,软管接头端的内腔腔壁开有螺纹安装段。

软管接头端的上端内腔位于内管处开有环形台阶,内管的管身位于环形台阶处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个窗口,内管的管身位每个于窗口处均具有露出窗口且与环形台阶相配合的限位止挡。

软管接头端的上端开有环形嵌槽,密封圈通过环形嵌槽设置在软管接头端与外管之间。

输出接口端位于接口管的外周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凸起。

下风道主体开有滤网安装槽,呼吸风口位于滤网安装槽处,滤网嵌装固定在滤网安装槽内并覆盖呼吸风口,下风道主体上开有若干个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以往技术来说,由于输出接口端和软管接头端转动连接,因此软管与面罩的连接处并不是固定的,这样软管就可以跟随面罩的转动而转动,确保软管不会打结、弯曲等不良现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更为合理,分为除雾风口和呼吸风口,除雾风口可以朝向面罩的pc处吹气,这样就不会出现pc气雾的现象了,同时呼吸风口是由多个圆孔共同组成的,这样就实现了风量分散,避免风直接吹向使用者的脸部同一位置,不容易导致面部麻木,同时风量分散开还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呼吸阻抗;

而由于呼吸风口处还具有滤网,滤网可以为超细滤网,具有强透过性,能进一步将风量分散开,滤网可以进一步过滤气体,防止大的颗粒被吸入人体,并且超细滤网本身的孔小而多,可以有效地降低风噪,由于滤网是可更换配件,不同使用者在使用同一设备时,可以选择将超细滤网更换成自己的滤网,保证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风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网与下风道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管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软管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d-d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设置在呼吸器面罩上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下风道主体、2通气管、3软管接头、4出风口、4-1除雾风口、4-2呼吸风口、5输出接口端、5-1接口管、5-2外管、5-3内管、5-3-1窗口、5-3-2限位止挡、5-4凸起、6软管接头端、6-1螺纹安装段、6-2环形台阶、6-3环形嵌槽、7密封圈、8滤网安装槽、9滤网、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包括下风道主体1,下风道主体1的侧边具有通气管2,通气管2通过软管接头3与外部软管相接,下风道主体1上还具有与通气管2相通的出风口4,软管接头3包括输出接口端5和软管接头端6,软管接头3的一端通过输出接口端5与通气管2相接,软管接头3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端6与外部软管相接,输出接口端5和软管接头端6转动连接,出风口4包括除雾风口4-1和呼吸风口4-2。

输出接口端5包括接口管5-1、外管5-2和内管5-3,软管接头端6的一端端部位于外管5-2和内管5-3之间,软管接头端6与外管5-2之间设有密封圈7,且内管5-3伸入到软管接头端6的内腔中,软管接头端6的内腔腔壁开有螺纹安装段6-1。

软管接头端6的上端内腔位于内管5-3处开有环形台阶6-2,内管5-3的管身位于环形台阶6-2处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个窗口5-3-1,内管5-3的管身位每个于窗口5-3-1处均具有露出窗口5-3-1且与环形台阶6-2相配合的限位止挡5-3-2。

软管接头端6的上端开有环形嵌槽6-3,密封圈7通过环形嵌槽6-3设置在软管接头端6与外管5-2之间。

输出接口端5位于接口管5-1的外周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凸起5-4。

下风道主体1开有滤网安装槽8,呼吸风口4-2位于滤网安装槽8处,滤网9嵌装固定在滤网安装槽8内并覆盖呼吸风口4-2,下风道主体1上开有若干个安装孔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包括下风道主体(1),下风道主体(1)的侧边具有通气管(2),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通过软管接头(3)与外部软管相接,下风道主体(1)上还具有与通气管(2)相通的出风口(4),软管接头(3)包括输出接口端(5)和软管接头端(6),软管接头(3)的一端通过输出接口端(5)与通气管(2)相接,软管接头(3)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端(6)与外部软管相接,输出接口端(5)和软管接头端(6)转动连接,出风口(4)包括除雾风口(4-1)和呼吸风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其特征在于,输出接口端(5)包括接口管(5-1)、外管(5-2)和内管(5-3),软管接头端(6)的一端端部位于外管(5-2)和内管(5-3)之间,软管接头端(6)与外管(5-2)之间设有密封圈(7),且内管(5-3)伸入到软管接头端(6)的内腔中,软管接头端(6)的内腔腔壁开有螺纹安装段(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其特征在于,软管接头端(6)的上端内腔位于内管(5-3)处开有环形台阶(6-2),内管(5-3)的管身位于环形台阶(6-2)处沿周向均匀开有若干个窗口(5-3-1),内管(5-3)的管身位每个于窗口(5-3-1)处均具有露出窗口(5-3-1)且与环形台阶(6-2)相配合的限位止挡(5-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其特征在于,软管接头端(6)的上端开有环形嵌槽(6-3),密封圈(7)通过环形嵌槽(6-3)设置在软管接头端(6)与外管(5-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其特征在于,输出接口端(5)位于接口管(5-1)的外周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凸起(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其特征在于,下风道主体(1)开有滤网安装槽(8),呼吸风口(4-2)位于滤网安装槽(8)处,滤网(9)嵌装固定在滤网安装槽(8)内并覆盖呼吸风口(4-2),下风道主体(1)上开有若干个安装孔(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器风管下风道,包括下风道主体,下风道主体的侧边具有通气管,通气管通过软管接头与外部软管相接,下风道主体上还具有与通气管相通的出风口,软管接头包括输出接口端和软管接头端,软管接头的一端通过输出接口端与通气管相接,软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端与外部软管相接,输出接口端和软管接头端转动连接,出风口包括除雾风口和呼吸风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够避免软管打结、弯折,同时出风更加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高为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9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