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3122发布日期:2022-05-18 22:1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测温及灭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


背景技术:

2.高压电缆管道架空或者埋地敷设时,通常采用在金属线槽内敷设金属管道并在管道内敷设缆线的结构。对于常见的电缆管道结构,一般只考虑到电力传输性,很少会考虑到灭火性能,其本身仅具有局限的阻燃难燃性,一旦遇到火灾,温度迅速升高,火情蔓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灭火绳是一种在遇到明火或者达到一定温度时能够自动释放灭火剂的灭火设备,通常使用在电器设备中,但是,由于灭火绳柔软难于长距离穿设,因此难于将灭火绳应用于电缆管道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该结构解决了灭火绳柔软难于穿设的问题,使电缆管道具有自动灭火功能,同时也使得电缆管道具有温度远程监控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火情作出应对措施。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包括电缆管道,所述电缆管道内设置有电缆,还包括灭火绳和感温光纤,所述灭火绳和感温光纤绑扎在一起后穿设于电缆管道中,所述感温光纤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终端盒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机无线传输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绳包括绳体,所述绳体内填充有遇高温破裂的纳米胶囊,所述纳米胶囊中包裹有灭火剂。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绳体采用尼龙纤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胶囊的破裂温度为140~160℃。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温光纤为螺旋钢管铠装感温光纤。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温光纤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包裹套设的光纤、不锈钢螺旋管、抗拉元件、不锈钢纺织网和外护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主机、云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之间依次无线传输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和电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绳与感温光纤之间通过若干段胶带绑扎在一起。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带之间的间距为20c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在管道内穿设灭火绳,通过灭火绳能够实现自动灭火的功能,而由于灭火绳柔软难于长距离穿设在管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感温光纤,通过将灭火绳与感温光纤绑扎在一起后再穿设于电缆管道中,借助感温
光纤的硬度起到穿管器的作用,从而实现灭火绳的穿设,解决了灭火绳难于穿设的问题,同时,感温光纤还能够进行温度监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温度信息无线传输到主机,实现远程温度监测的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火情作出应对措施,具有一举两用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现有电缆管道的改造,由于已在使用的电缆都是带电运行状态,无法通过涂刷灭火涂料和粘贴灭火贴片的方法进行灭火改造,而本实用新型中,灭火绳和感温光纤能够在电缆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穿设,操作简单便捷,因此解决了电缆管道后期灭火改造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灭火绳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感温光纤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无线传输结构示意图;
19.标记说明:1-电缆管道、2-电缆、3-灭火绳、31-绳体、32-纳米胶囊、33-灭火剂、4-感温光纤、41-终端盒、42-无线传输模块、43-光纤、44-不锈钢螺旋管、45-抗拉元件、46-不锈钢纺织网、47-外护套、5-胶带、6-主机、7-云端服务器、8-用户终端、81-手机、82-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管道1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包括电缆管道1、电缆2、灭火绳3和感温光纤4。电缆2穿设在电缆管道1中。灭火绳3和感温光纤4之间通过若干段胶带5绑扎在一起,胶带5之间间距为20cm。绑扎在一起的灭火绳3和感温光纤4共同穿设于电缆管道1中。感温光纤4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终端盒41和无线传输模块42,无线传输模块42与主机6无线传输连接。通过灭火绳3起到自动灭火功能。借助感温光纤4的硬度起到穿管器的作用,便于灭火绳3的穿设,同时通过感温光纤4能够进行温度监测。此外,通过感温光纤4端部的无线传输模块42,能够将温度信息无线传输到主机6上,实现温度远程监测和预警的功能,感温光纤4的报警温度为110℃。
22.如图2所示,灭火绳3包括绳体31,绳体31采用尼龙纤维结构,绳体31内填充有遇高温破裂的纳米胶囊32,纳米胶囊32中包裹有灭火剂33。当纳米胶囊32处遇到明火或者温度达到140~160℃时,纳米胶囊32自动破裂释放出灭火剂33,从而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
23.如图3所示,感温光纤4为螺旋钢管铠装感温光纤,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包裹套设的光纤43、不锈钢螺旋管44、抗拉元件45、不锈钢纺织网46和外护套47。感温光纤4采用该结构,具有高抗拉,高抗压,抗弯折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阻燃难燃的防火性能。
24.如图4所示,还包括云端服务器7和用户终端8,主机6、云端服务器7和用户终端8之间依次无线传输连接,其中,用户终端8为手机81和电脑82。主机6能够将温度等信息无线传输到云端服务器7,然后云端服务器7再将信息无线传输到用户终端8。通过该结构,实现物联网远程监控功能,便于使用者随时随地接收温度异常情况,使温度监测更加灵活方便。
25.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
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包括电缆管道,所述电缆管道内设置有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火绳和感温光纤,所述灭火绳和感温光纤绑扎在一起后穿设于电缆管道中,所述感温光纤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终端盒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机无线传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绳包括绳体,所述绳体内填充有遇高温破裂的纳米胶囊,所述纳米胶囊中包裹有灭火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绳体采用尼龙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囊的破裂温度为140~1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光纤为螺旋钢管铠装感温光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光纤包括从内往外依次包裹套设的光纤、不锈钢螺旋管、抗拉元件、不锈钢纺织网和外护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主机、云端服务器和用户终端之间依次无线传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为手机和电脑。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绳与感温光纤之间通过若干段胶带绑扎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之间的间距为20cm。

技术总结
一种电缆管道内无线监测及灭火结构,包括电缆管道、灭火绳和感温光纤,电缆管道内设置有电缆,灭火绳和感温光纤绑扎在一起后穿设于电缆管道中,感温光纤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终端盒和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机无线传输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灭火绳及感温光纤的设置,解决了灭火绳柔软难于穿设的问题,使电缆管道具有自动灭火功能,同时也使得电缆管道具有温度远程监控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火情作出应对措施。应对措施。应对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荆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阜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