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7374发布日期:2023-12-19 22:3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尤其指一种可藉由连通至电能供应单元的管路输送液体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1、随者时代的演进,以锂电池为代表的储能单元能量密度加速提升,解决了困扰电动汽车近一个世纪的续航难题,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兴电动汽车品牌崛起,传统燃油汽车厂商也在加速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与此同时,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桩、换电站、燃料电池配套,如加氢站等也在加速建设。

2、随着电池储能单元的发展,以及对矿石能源储量、油价不断升高的担忧,各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在新能源车领域做出尝试,产业界也逐渐推出不同的纯电动汽车、机车、自行车等设计。

3、纯电动汽车,又称纯电动车、电瓶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是指以蓄电池供电给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行走的车辆,而电池的电量由外部电源补充的载具。

4、纯电动汽车自身不排放废气,因此不会污染行经路面周遭的空气。电动马达在低速及加速的能力及能量效率十分杰出,因此纯电动汽车应用于须频繁走停的工作车辆(公交车、垃圾车等高扭力需求的车辆)可以提高效率。燃油汽车在停车时引擎仍然需要怠速转动以免熄火,如此就把燃料白白浪费掉,同时产生不必要的碳排放、污染,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在停车时电动机完全静止,避免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而且在制动及下坡时可以回收动能以回充电池,充份善用能量之余也不会产生煞车的废热,同时避免零件损耗,也不需要任何保养,即使是私人电动车,在交通拥挤的都市也有减少浪费、环境控制的效果。

5、纯电动汽车以蓄电池为车辆提供电力给电动机,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动能,以推动车辆,电池性能决定了纯电动汽车的最大行程、充电时间,因此产业界逐渐以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发展。

6、电动车电池的特点是其较高的功率重量比、比能及能量密度:若电动车电池较轻,车重也会比较轻,可以提升车辆的性能,考虑其功率密度,最常见是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其他用在电动车中的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满槽铅酸电池、深循环铅酸电池,以及阀门调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偶尔也有使用锌空气电池及熔融盐电池中的钠镍氯化物电池。

7、但随者电池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时,电池在充放电时所产生的热能逐渐增加,使得电池温度不断攀升,需对应进行温度控制,若电池的温度控制不当,或是电池受外力损坏(如穿刺、挤压),电池容易因高温而燃烧甚至爆炸,又因电池本身的高能量密度持续产生热能的情况下,导致其产生的火灾难以降温扑灭,因此产业界急需一种可快速降温壳体的装置设计,以应对能量密度逐渐增加的电池相关环境。

8、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利用感测单元感测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并产生感测讯号至处理单元,使处理单元对应发出警报讯号,并可对应将流体由第二进液口、流体管路注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达到快速使电源供应单元降温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于壳体设置第二进液口,使壳体的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与第二进液口、流体管路连通,并利用感测单元感测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并产生感测讯号至处理单元,使处理单元对应发出警报讯号,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温度过高时,对应将流体由第二进液口、流体管路注入至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以此结构达到快速使电源供应单元降温的功效。

2、为达到上述所指称的各目的与功效,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设置于一壳体,该壳体的一内侧设置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设置一第一进液口,该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包含:一第二进液口、一流体管路以及一感测单元,该第二进液口穿设于该壳体的一外侧,该流体管路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侧,该流体管路的一端连通该第二进液口,该流体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该处理单元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侧,并设置于该流体管路的一侧,该感测单元,其设置于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一侧,该感测单元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并产生一感测讯号,其中,一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以此结构快速使电源供应单元降温的装置。

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处理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侧,该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该感测单元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产生一感测讯号,该处理单元接收该感测单元的该感测讯号,并发出一警报讯号。

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流体管路更包含一控制阀,该控制阀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接收该感测单元的该感测讯号,并发出一控制讯号至该控制阀,以控制该控制阀的开关。

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控制阀,该流体经过该控制阀后,该流体进入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

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灭火器,其连通该第二进液口。

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灭火器输送该流体,该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控制阀,该流体经过该控制阀后,该流体流至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

8、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流体为水或灭火药剂。

9、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壳体设置于一载具。

10、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壳体设置于一换电系统。

1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壳体的一端设置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

12、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感测单元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周围的气体,并产生该感测讯号。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置于一壳体,该壳体的一内侧设置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设置一第一进液口,该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处理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侧,该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该感测单元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产生一感测讯号,该处理单元接收该感测单元的该感测讯号,并发出一警报讯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管路更包含一控制阀,该控制阀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接收该感测单元的该感测讯号,并发出一控制讯号至该控制阀,以控制该控制阀的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控制阀,该流体经过该控制阀后,该流体进入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灭火器,其连通该第二进液口,其中,该灭火器输送该流体,该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控制阀,该流体经过该控制阀后,该流体流至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为水、灭火药剂、阻燃剂、发泡剂或冷却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设置于一载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设置于一换电系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的一端设置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二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感测单元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周围的气体,并产生该感测讯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其设置于包含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一壳体,该蓄电系统的降温灭火装置的一第二进液口穿设于该壳体的一外侧,一流体管路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内侧,该流体管路的一端连通该第二进液口,该流体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一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并感测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的温度产生一感测讯号,其中一流体由该第二进液口进入该流体管路,该流体再经过该流体管路至该至少一电源供应单元,于一实施例中,更以一处理单元接收该感测单元的该感测讯号,并发出一警报讯号。

技术研发人员:许竣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竣翔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