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5137发布日期:2023-06-08 17:0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古建筑防火技术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


背景技术:

1、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由于技术和年代等原因,在修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作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共走之一,消防安全设计仍然是薄弱环节。一旦发生火情,现有的灭火技术难以实现有效快速的对古建筑进行灭火,同时现有的消防栓、消防水炮等防火、灭火装置,在灭火时,会对古建筑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2、细水雾因其对环境友好、对保护对象和现场人员安全、灭火迅速、耗水量小、适用于扑灭多种类型火灾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潜在清洁高效的卤代烷系列灭火剂的替代技术。细水雾对被保护对象可实施灭火、抑火、控火、控温和降尘等多种方式的保护,通过蒸发吸热来降低火焰表面的温度、通过稀释氧化剂使火焰因窒息而熄灭,并具有阻隔辐射热等优点来对火灾进行扑灭。

3、根据实验结果,古建筑的火灾试验时,由于喷头安装距离顶部有一定距离,如10cm。若火势继续发展,火焰会顺着竖向木头蔓延至顶部木板。所以需要研发一种喷头,同时能满足上喷及下喷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新型实用提出的是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包括喷头本体、孔用挡圈、过滤器和喷嘴。

4、可选地,所述喷头本体内设有中空流体腔,所述喷头本体的一端设有喷嘴部,所述喷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

5、可选地,所述喷嘴部至少设有垂直于所述喷头轴线的第一喷雾孔群和第二喷雾孔群,所述第一喷雾孔群设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内层喷雾孔,所述第二喷雾孔群设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外层喷雾孔。喷雾孔圆周均匀布置。

6、可选地,各所述内层喷雾孔和各所述外层喷雾孔沿喷嘴部侧壁周向均匀间隔排列,所述内层喷雾孔之间形成100°夹角。

7、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开设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配水支管上的喷头接头上的活套螺母配合连接。

8、可选地,所述外层喷雾孔及所述内层喷雾孔分别由邻通的直喷孔及扩导孔组成,所述扩导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直喷孔的直径。

9、可选地,所述内层喷雾孔的中轴线与喷头轴线垂直,所述外层喷雾孔的中轴线与喷头轴线形成锐角,该锐角为60°~90°。

10、可选地,所述孔用挡圈设置于所述中空流体腔内,并通过孔用挡圈固定。

1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获得有益效果包括:

1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设置在古建筑中,不仅能够下喷,还能水平抛物线喷,其形成的水雾覆盖区域广、弥散性好,具有高效吸热降温的作用,灭火效果可靠,使用性能优,大大减小了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具有喷头轴线,所述喷头本体内设有中空流体腔,所述喷头本体的一端设有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具有球形喷洒面,所述喷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喷嘴部至少设有垂直于所述喷头轴线的第一喷雾孔群和第二喷雾孔群,所述第一喷雾孔群设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内层喷雾孔,所述第二喷雾孔群设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外层喷雾孔,所述内层喷雾孔与所述外层喷雾孔交错,圆周环形均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内层喷雾孔之间形成10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内层喷雾孔与外层喷雾孔均由邻通的直喷孔和扩导孔组成,所述扩导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直喷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喷孔为圆柱形状,所述扩导孔为圆台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喷雾孔的中轴线与喷头轴线垂直,所述外层喷雾孔的中轴线与喷头轴线形成锐角,该锐角为6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中空流体腔内,并通过孔用挡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喷头本体、过滤器采用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专用灭火细水雾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具有喷头轴线,所述喷头本体内设有中空流体腔,所述喷头本体的一端设有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具有球形喷洒面,所述喷头本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喷嘴部至少设有垂直于所述喷头轴线的第一喷雾孔群和第二喷雾孔群,所述第一喷雾孔群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内层喷雾孔,所述第二喷雾孔群设有与所述中空流体腔相通的多个外层喷雾孔,所述内层喷雾孔和外层喷雾孔均匀布置在喷嘴部。所述内层喷雾孔与所述外层喷雾孔交错,圆周环形均匀设置。所述内层喷雾孔之间形成约100°夹角。本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大,雾化均匀性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邹丽,蒋启众,刘应磊,俞梦捷,葛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