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2727发布日期:2024-01-16 12:4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泡沫灭火,更具体涉及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1、我国的高原地区气压较低,如青藏高原的大气压值在600-700毫米汞柱,平均海拔高度3000米,比标准大气压低约150毫米汞柱在这样的极端温度和环境压强下,将影响压缩空气泡沫的物理性质,给泡沫产生装置、输送装置、喷射装置等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如申请号为cn202111456442.3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包括泡沫混合液加工机构、压缩空气供气装置、泡沫发生装置和消防管网;所述泡沫混合液加工机构通过管道与泡沫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压缩空气供气装置通过管道与泡沫发生装置连接;所述泡沫发生装置通过管道与消防管网连接。该方案中的灭火系统首先通过泡沫混合液加工机构将泡沫剂和水进行混合得到泡沫混合液,然后通过泡沫发生装置将压缩空气和泡沫混合液进行混合,压缩空气与泡沫混合液在此处进行混合发泡产生稳定泡沫,采用压缩空气作为灭火泡沫的动力气源,制作成本低,设备维护方便,形成的泡沫稳定性比较高、灭火效果好,便于在发生火灾时进行快速灭火。

3、而上述装置系统在使用时往往为泡沫和消防用水一同添加后,再进行搅拌喷出灭火,因此会使得灭火前多了混合的步骤,也需要额外设置外驱来对搅拌装置进行驱动以实现泡沫和消防用水的混合,当需要进行紧急状态下的灭火时,先加入泡沫和消防用水再混合可能会导致混合液准备时间过长或泡沫和消防用水混合的不均甚至无法混合,影响最终灭火的效果以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在注液的同时实现对泡沫和消防用水的搅拌。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包括混合罐、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混合液输出管路及设于混合罐内的混合机构,所述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一端分别接入所述混合罐内,另一端分别与外部泡沫储罐和外部水源相连,所述混合液输出管路一端伸入所述混合罐内混合液所在液面以下,另一端与消防管网相连,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若干个搅拌组件、螺旋片、导流板,所述搅拌组件转动连接在混合罐内,且沿其轴线方向固定连接有螺旋片,所述水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内的一端朝向螺旋片设置,并能够驱动搅拌组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所述螺旋片朝向水输入管路输出端的一端设有若干个导流板。

3、通过水输入管路的输入能够带动搅拌组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使得水通过水输入管路输入至混合罐内与泡沫进行混合时进行搅拌,实现了注液的同时对泡沫和水的搅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先注液再搅拌,节省了混合液的准备时间,同时无需外部驱动,节省了生产成本。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水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内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布水盘,并通过所述布水盘连接有多个高压喷头,若干个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布水盘上的投影分别与多个高压喷头依次对应。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杆、搅拌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混合罐内,所述转动杆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错位分布的搅拌杆,相邻所述搅拌组件的搅拌杆为错位设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内固定连接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与泡沫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的一端相连,且分布盘上布设有多个出泡孔。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液输出管路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控流阀组,所述控流阀组能够调节其开度。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管内沿其轴向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控流阀组包括能够沿与出液管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限流块,所述出液管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丝杆直线模组,所述丝杆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与限流块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限流块朝向或远离流通孔移动。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防管网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以及设于安装座一端的喷头,所述喷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内,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喷头相对安装座转动,所述喷头还通过伸缩波纹管与混合液输出管路相连。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包括两个转动喷头,两个转动喷头关于所述安装座中线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向电动推杆,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转杆,所述连接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喷头,另一端开设有腰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转动喷头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双向电动推杆的两个伸缩端分别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腰孔内。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还包括固定喷头,所述固定喷头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座中部,所述通孔内设有包设于转动喷头外侧的橡胶片。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泡沫灭火剂储罐、水储罐、真空泵、供气装置,所述泡沫灭火剂储罐、水储罐分别与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相连,所述真空泵设于混合液输出管路下游,且连接有供气装置。

1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4、(1)本发明中,通过水输入管路的输入能够带动搅拌组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使得水通过水输入管路输入至混合罐内与泡沫进行混合时进行搅拌,实现了注液的同时对泡沫和水的搅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先注液再搅拌,节省了混合液的准备时间,同时无需外部驱动,节省了生产成本。

15、(2)本发明中,通过在出液管上设有控流阀组,使得控流阀组能够调节其开度,在出液管出液时能够来控制流通孔的出口大小,以此能够根据所需灭火的范围大小,来灵活的对出液的量进行控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大范围出液而对未着火的换流站设备干扰损坏的问题。

16、(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能够转动的转动喷头和固定在安装座上的固定喷头,能够根据环境场地的要求,来控制消防头进行指向性的喷洒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罐、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混合液输出管路及设于混合罐内的混合机构,所述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一端分别接入所述混合罐内,另一端分别与外部泡沫储罐和外部水源相连,所述混合液输出管路一端伸入所述混合罐内混合液所在液面以下,另一端与消防管网相连,所述混合机构包括若干个搅拌组件、螺旋片、导流板,所述搅拌组件转动连接在混合罐内,且沿其轴线方向固定连接有螺旋片,所述水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内的一端朝向螺旋片设置,并能够驱动搅拌组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所述螺旋片朝向水输入管路输出端的一端设有若干个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水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内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布水盘,并通过所述布水盘连接有多个高压喷头,若干个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布水盘上的投影分别与多个高压喷头依次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杆、搅拌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混合罐内,所述转动杆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错位分布的搅拌杆,相邻所述搅拌组件的搅拌杆为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内固定连接有分布盘,所述分布盘与泡沫输入管路接入混合罐的一端相连,且分布盘上布设有多个出泡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输出管路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控流阀组,所述控流阀组能够调节其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内沿其轴向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控流阀组包括能够沿与出液管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限流块,所述出液管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丝杆直线模组,所述丝杆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与限流块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限流块朝向或远离流通孔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管网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以及设于安装座一端的喷头,所述喷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内,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喷头相对安装座转动,所述喷头还通过伸缩波纹管与混合液输出管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两个转动喷头,两个转动喷头关于所述安装座中线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向电动推杆,所述安装座内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转杆,所述连接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喷头,另一端开设有腰孔,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转动喷头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双向电动推杆的两个伸缩端分别固定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腰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还包括固定喷头,所述固定喷头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座中部,所述通孔内设有包设于转动喷头外侧的橡胶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泡沫灭火剂储罐、水储罐、真空泵、供气装置,所述泡沫灭火剂储罐、水储罐分别与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相连,所述真空泵设于混合液输出管路下游,且连接有供气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包括混合罐、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混合液输出管路及设于混合罐内的混合机构,所述泡沫输入管路、水输入管路一端分别接入所述混合罐内,另一端分别与外部泡沫储罐和外部水源相连,所述混合液输出管路一端伸入所述混合罐内混合液所在液面以下,另一端与消防管网相连。本发明中,通过水输入管路的输入能够带动搅拌组件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使得水通过水输入管路输入至混合罐内与泡沫进行混合时进行搅拌,实现了注液的同时对泡沫和水的搅拌,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先注液再搅拌,节省了混合液的准备时间,同时无需外部驱动,节省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庆,刘睿,黄勇,杨鹏程,王刘芳,谢佳,过羿,黄玉彪,何灵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