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1934发布日期:2024-01-23 10:2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气机柜,尤其涉及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


背景技术:

1、目前电气柜已经广泛的用于化工行业,环保行业,电力系统,冶金系统,工业,核电行业,消防安全监控,交通行业等等,由于对电气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所以一个成套设备中的电气元件也越来越多,所以现在的电气柜越来越大型化,组合化。

2、目前电气柜没有灭火的装置,需要依靠人工来灭火,人工灭火的效率低,如何在电气机柜中加入自动灭火和自动报警的功能,在不增加电气柜体积的对多区同时进行监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总控模块、通讯模块、整合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2、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十组控制电路,所述十组控制电路分别为第一组控制电路、第二组控制电路、第三组控制电路、第四组控制电路、第五组控制电路、第六组控制电路、第七组控制电路、第八组控制电路、第九组控制电路以及第十组控制电路,其中,第一组控制电路包括一区pts、一区单片机、一区低温输入模块和一区高温输入模块,所述一区pts为缆式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所述一区pts包括两组信号接口,两组信号接口分别为comm接口与no1接口,以及comm接口与no2接口,两组信号接口分别连接一区低温输入模块和一区高温输入模块,所述一区高温输入模块用于控制高温报警,所述一区低温输入模块用于控制低温报警,所述低温报警的警戒值为88℃,高温报警的警戒值为105℃,其中,所述一区高温输入模块包括z1接口、z2接口、ret1接口和ret2接口,所述一区高温输入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分别与整合模块中的z1接口和z2接口连接,所述一区低温输入模块与所述一区高温输入模块结构相同,所述一区pts中的第一组信号接口中的no1接口与一区高温输入模块中的ret1接口连接,comm接口和ret2接口连接,所述一区pts中的第二组信号接口中的comm接口与一区低温输入模块中的ret1接口连接,no2接口和ret2接口连接。

3、所述一区pts包括转换盒、终端盒和双温感温电缆,所述一区pts两组信号接口均设置在所述转换盒内,所述转换盒放置在电气机柜内,所述终端盒作为检测模块放置在一区待检测区域,所述转换盒通过双温感温电缆与终端盒连接。

4、所述第二组控制电路、第三组控制电路、第四组控制电路、第五组控制电路、第六组控制电路、第七组控制电路、第八组控制电路、第九组控制电路以及第十组控制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组控制电路结构相同。

5、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pe、l、n接口、z1、z2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十组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d1、d2接口连接,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用于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串联电气机柜和报警模块。

6、所述整合模块包括pe接口、n接口、l接口、z1接口和z2接口,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用于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用于串联十组控制电路中的所有单片机、低温输入装置和高温输入装置、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具体的,所述整合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分别与一区单片机的z1接口和z2接口连接,所述一区单片机的ret1接口和ret2接口与一区信号反馈装置连接,所述一区反馈装置与控制低温高温报警的两个模块连接,获取低温高温报警信息并生成反馈信号传递给一区单片机,用于接收一号反馈,基于一号反馈,所述一区单片机的no接口和d3接口连接一号阀,用于控制所述一号阀的开关,当一号阀触发后,触发信号通过一区单片机的z1接口和z2接口进行传输;

7、其中,d3接口、d4接口与d1接口、d2接口均为24v直流电,用于进行持续供电,no接口为常开触点,com接口为公共触点,d3接口与no接口连接至一号阀或主阀,d3接口在设备开启后持续供电,通过no接口进行隔绝,com接口为控制no接口的开关。

8、所述一区单片机的ret1接口和ret2接口之间连接有1kω的电阻。

9、所述总控模块连接至总阀,所述总控模块的结构与所述一区单片机的结构相同。

10、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pe、l、n接口、z1、z2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十组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d1、d2接口连接,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用于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串联电气机柜和报警模块。

11、所述供电模块的pe、l、n接口与所述整合模块中的pe、l、n接口相连。

12、所述供电模块的z1、z2接口与所述整合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相连;

13、所述供电模块的z1、z2接口与报警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相连。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通过设置多个传感器采集信息并分别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现场灭火装置的开关,在灭火装置打开的同时,报警模块开始报警,实现了自动灭火报警的功能,易于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总控模块、通讯模块、整合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控制电路、第三组控制电路、第四组控制电路、第五组控制电路、第六组控制电路、第七组控制电路、第八组控制电路、第九组控制电路以及第十组控制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组控制电路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pe接口、l接口、n接口、z1接口、z2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十组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d1接口、d2接口连接,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串联电气机柜和报警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模块包括pe接口、n接口、l接口、z1接口和z2接口,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串联十组控制电路中的所有单片机、低温输入装置和高温输入装置、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具体的,所述整合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分别与一区单片机的z1接口和z2接口连接,所述一区单片机的ret1接口和ret2接口与一区信号反馈装置连接,所述一区信号反馈装置与控制低温高温报警的两个模块连接,获取低温高温报警信息并生成反馈信号传递给一区单片机,接收一号反馈,基于一号反馈,所述一区单片机的no接口和d3接口连接一号阀,控制所述一号阀的开关,当一号阀触发后,触发信号通过一区单片机的z1接口和z2接口进行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区单片机的ret1接口和ret2接口之间连接有1kω的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模块连接至总阀,所述总控模块的结构与所述一区单片机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供电接口、第二供电接口、pe接口、l接口、n接口、z1接口、z2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一供电接口与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供电接口包括24v直流电正极接口和24v直流电负极接口,所述第二供电接口与十组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总控模块以及通讯模块中的d1接口、d2接口连接,所述pe接口、n接口和l接口分别连接220v交流电中的火、零、地线,提供220v电压,所述z1接口和z2接口串联电气机柜和报警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pe接口、l接口、n接口与所述整合模块中的pe接口、l接口、n接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z1接口、z2接口与所述整合模块的z1接口和z2接口相连;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十区自动灭火电路,包括组控制电路、总控模块、通讯模块以及模块,其中,第一组控制电路包括一区PTS和一区单片机,所述一区PTS包括两组信号接口,两组信号接口分别连接两个输入模块的接口RET1和RET2;所述十组控制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组控制电路相同。通过设置多个传感器采集信息并分别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现场灭火装置的开关,在灭火装置打开的同时,报警模块开始报警,实现了自动灭火报警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程世霖,黄振宇,杨正富,闫基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慧龙电力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