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合内涨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37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合内涨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非金属筒形模制品工件的外合内涨式模具。
背景技术
常规的非金属筒形模具的凹模和凸模均为整体式结构,并采用拉伸的方法制造模制品工件,对于非金属材料(特别是纸)用拉伸方法制造模制品工件,会使非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从而降低成品率;另外在加工过程中,筒形模具的腔体呈倒圆锥体形状(一般与轴线方向的夹角在10°左右),模腔的底面为平面,由此模具制成的模制品工件的底面积为平面形状,其底面积小、强度低,使用容积小,不利于包装,并且不带有缩口,整体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已有的非金属筒形模具的凹模和凸模为整体式的结构,采用拉伸的方法制成的非金属模制品工件存在成品率低,所制成的模制品工件为倒圆锥体形状,底面积为平面形状,其使用容积小,不利于包装,并且不带有缩口,整体强度低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外合内涨式模具。它包括上工作台1、下工作台2、上加热板3、下加热板4、底凹模5、锁紧块6、锁紧圈7、支架8、压盖9;它还包括导轨10、凹模复位装置11、凸模复位装置12、链轮13、涨模杆14、分块式的凹模15、分块式的凸模16、支撑座17;上工作台1的下端面与上加热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上加热板3的下端面与导轨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导轨10沿圆周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有插槽10-1,导轨10的下端具有分块式的凹模15,每块凹模15-1上的插榫15-1-1与插槽10-1相配合,每块凹模15-1的外壁上固定有凹模复位装置11,所述的凹模15内的上端具有与上工作台1和上加热板3固定连接的底凹模5,凹模15与分块式的凸模16相配合,所述的凸模16位于凹模15的正下方,凸模16的内腔为圆锥孔16-1,凸模16的底端面装在凸模复位装置12的外圈导轨12-1上并通过压盖9与外圈导轨12-1相连接,凸模复位装置12的下端面与链轮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链轮13的下端面与支撑座1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17的下端面与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架8,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锁紧圈7,凹模15的外圆周端面上固定有与锁紧圈7相配合的锁紧块6,凸模16的内腔装有涨模杆14。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由于凹模和凸模均采用分块式结构,利用凹模的外合使毛坯件受到热挤压变形,利用凸模的内涨使毛坯件受到热定型变形,所制成的非金属模制品工件由于不受到拉伸的作用,成品率高。二、采用该模具制成的模制品工件其外形为筒形,并与金属易拉罐外形相同,容易包装,模制品工件的上端具有缩口,其整体强度高,使用容积大。三、由于在凹模内腔的顶部固定有底凹模,当分体式的凹模与分体式的凸模配合时,分体式凸模的顶端与底凹模相接触,由此结构生产出的模制品工件的底端面的中部向里凹,从而提高了模制品工件的强度。四、该模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使用该模具制成的非金属筒状形模制品工件的成品率高,易于包装,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出不同直径的筒状形模制品工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面图,图5是上加热板3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下加热板4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上工作台1、下工作台2、上加热板3、下加热板4、底凹模5、锁紧块6、锁紧圈7、支架8、压盖9、导轨10、凹模复位装置11、凸模复位装置12、链轮13、涨模杆14、分块式的凹模15、分块式的凸模16、支撑座17组成;上工作台1的下端面与上加热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上加热板3的下端面与导轨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导轨10沿圆周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有插槽10-1,导轨10的下端具有分块式的凹模15,每块凹模15-1上的插榫15-1-1与插槽10-1相配合,每块凹模15-1的外壁上固定有凹模复位装置11,所述的凹模15内的上端具有与上工作台1和上加热板3固定连接的底凹模5,凹模15与分块式的凸模16相配合,所述的凸模16位于凹模15的正下方,凸模16的内腔为圆锥孔16-1,凸模16的底端面装在凸模复位装置12的外圈导轨12-1上并通过压盖9与外圈导轨12-1相连接,凸模复位装置12的下端面与链轮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链轮13的下端面与支撑座1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17的下端面与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架8,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锁紧圈7,凹模15的外圆周端面上固定有与锁紧圈7相配合的锁紧块6,凸模16的内腔装有涨模杆14。在上工作台1的下端面固定有上加热板3,在下工作台2的上端面固定有下加热板4,通过导热介质加温,可对湿坯制件进行干燥、定型。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凹模15采用四分块式的结构。当锁紧圈7与锁紧块6完全接触时,采用此结构的凹模15可保证对毛坯件的外圆周端面受力均匀一致。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插榫15-1-1和插槽10-1为燕尾形状。采用此形状的插榫15-1-1和插槽10-1其接触面积大,连接可靠。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凸模16采用八分块式的结构,每块凸模16-3的底端面上具有支耳16-2。当涨模杆14向上顶起时,将分块式的凸模16的每块凸模16-3涨开,沿毛坯件的径向实施均匀的压力,使毛坯件受力均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凹模复位装置11由第一弹簧11-1、固定板11-2、第一螺杆11-3组成;与每块凹模15-1相对应的导轨10的外圆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2,每块凹模15-1和固定板11-2通过第一螺杆11-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螺杆11-3上装有第一弹簧11-1。凹模15收缩后靠凹模复位装置11复位。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凸模复位装置12由第二弹簧12-2、外圈导轨12-1、第二螺杆12-3组成;与每块凸模16-3相对应的外圈导轨12-1的侧壁上具有径向的带螺纹的通孔12-1-1,所述的通孔12-1-1内装有第二弹簧12-2,第二弹簧12-2外端的通孔12-1-1内固定有第二螺杆12-3,凸模16上的支耳16-2装在第二弹簧12-2内端的通孔12-1-1内。当凸模16涨开时,利用凸模复位装置12复位。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涨模杆14的上部为与凸模16的圆锥孔16-1相配合的圆锥体14-1。采用此结构的涨模杆14,当涨模杆14向上运动时,可将凸模16轻松涨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5、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加热板3由上平板3-1和上环形管3-2组成;上环形管3-2装在上平板3-1的内部,上环形管3-2的两端露在上平板3-1侧壁的外端。采用此结构的上加热板3不仅利于加入导热介质,同时还可使上加热板3受热均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7、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下加热板4由下平板4-1和下环形管4-2组成;下环形管4-2装在下平板4-1的内部,下环形管4-2的两端露在下平板4-1侧壁的外端。采用此结构的下加热板4不仅利于加入导热介质,同时还可使下加热板4受热均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工作过程是在正常状态下,分块式的凸模16(采用八分块结构)呈收缩状态,分块式的凹模15(采用四分块结构)呈涨开状态,将毛坯件(成型后的工件)放在凸模16上,通过上工作台1上方气缸对上工作台1向下施压,使凹模15下行至锁紧圈7与锁紧块6接触后,凹模15开始收缩合拢,一直到凹模15完全合拢后,下工作台2的下方气缸开始动作,对下工作台2开始施压,将涨模杆14向上顶起,使凸模16涨开,对毛坯件实施径向压力,其压力大小取决于锁紧块6与锁紧圈7的接触角度和下方气缸缸径及气压大小。当毛坯件被压紧后,下方气缸对涨模杆14释放压力,凸模16在凸模复位装置12上的第二弹簧12-2的作用下收缩回位,通过链条18带动链轮13和凸模16旋转一定的角度,其旋转角度小于22.5°后重新启动下方气缸对凸模16再次施压,使凸模16涨开对毛坯件重复施压,对毛坯件的周边及底部实施均匀的压力,此动作反复完成数次,直至毛坯件达到符合要求的定型尺寸为止。
权利要求1.一种外合内涨式模具,它包括上工作台(1)、下工作台(2)、上加热板(3)、下加热板(4)、锁紧块(6)、锁紧圈(7)、支架(8)、压盖(9);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底凹模(5)、导轨(10)、凹模复位装置(11)、凸模复位装置(12)、链轮(13)、涨模杆(14)、分块式的凹模(15)、分块式的凸模(16)、支撑座(17);上工作台(1)的下端面与上加热板(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上加热板(3)的下端面与导轨(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导轨(10)沿圆周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有插槽(10-1),导轨(10)的下端具有分块式的凹模(15),每块凹模(15-1)上的插榫(15-1-1)与插槽(10-1)相配合,每块凹模(15-1)的外壁上固定有凹模复位装置(11),所述的凹模(15)内的上端具有与上工作台(1)和上加热板(3)固定连接的底凹模(5),凹模(15)与分块式的凸模(16)相配合,所述的凸模(16)位于凹模(15)的正下方,凸模(16)的内腔为圆锥孔(16-1),凸模(16)的底端面装在凸模复位装置(12)的外圈导轨(12-1)上并通过压盖(9)与外圈导轨(12-1)相连接,凸模复位装置(12)的下端面与链轮(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链轮(13)的下端面与支撑座(1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17)的下端面与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架(8),支架(8)的上端固定有锁紧圈(7),凹模(15)的外圆周端面上固定有与锁紧圈(7)相配合的锁紧块(6),凸模(16)的内腔装有涨模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15)采用四分块式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榫(15-1-1)和插槽(10-1)为燕尾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16)采用八分块式的结构,每块凸模(16-3)的底端面上具有支耳(1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复位装置(11)由第一弹簧(11-1)、固定板(11-2)、第一螺杆(11-3)组成;与每块凹模(15-1)相对应的导轨(10)的外圆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2),每块凹模(15-1)和固定板(11-2)通过第一螺杆(11-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螺杆(11-3)上装有第一弹簧(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复位装置(12)由第二弹簧(12-2)、外圈导轨(12-1)、第二螺杆(12-3)组成;与每块凸模(16-3)相对应的外圈导轨(12-1)的侧壁上具有径向的带螺纹的通孔(12-1-1),所述的通孔(12-1-1)内装有第二弹簧(12-2),第二弹簧(12-2)外端的通孔(12-1-1)内固定有第二螺杆(12-3),凸模(16)上的支耳(16-2)装在第二弹簧(12-2)内端的通孔(12-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涨模杆(14)的上部为与凸模(16)的圆锥孔(16-1)相配合的圆锥体(1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热板(3)由上平板(3-1)和上环形管(3-2)组成;上环形管(3-2)装在上平板(3-1)的内部,上环形管(3-2)的两端露在上平板(3-1)侧壁的外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合内涨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热板(4)由下平板(4-1)和下环形管(4-2)组成;下环形管(4-2)装在下平板(4-1)的内部,下环形管(4-2)的两端露在下平板(4-1)侧壁的外端。
专利摘要外合内涨式模具,它涉及一种模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已有的非金属筒形模具采用拉伸的方法制造模制品工件,存在成品率低,不利于包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加热板3与导轨10固定连接,导轨10与凹模15固定连接,凹模15的外壁上固定有凹模复位装置11和锁紧块6,凹模15的内腔装有底凹模5,凸模16位于凹模15的正下方,凸模16的底端面装在凸模复位装置12的外圈导轨12-1上,凸模复位装置12与链轮13和支撑座17固定连接,支撑座17与下加热板4固定连接,下加热板4上的支架8上固定有与锁紧块6相配合的锁紧圈7,凸模16的内腔装有涨模杆14。使用该模具生产出的非金属模制品工件的成品率高,整体强度好,利于包装。
文档编号D21J3/00GK2818537SQ20052002149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4日
发明者朱良方 申请人:朱良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