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玻璃,其包括间隔元件,该中空玻璃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电致变色膜层,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上形成有低辐射膜层,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的第二表面与该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第三表面之间。上述中空玻璃可提高节能效果,且具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阳光透过玻璃光和热的功能。
【专利说明】中空玻璃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玻璃,尤其是一种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0002]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美观、实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现有的中空玻璃一般包括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普通平板玻璃,普通平板玻璃之间形成有隔热、隔音的空腔。中空玻璃的两片或者多片玻璃是采用高强度、高气密性的复合粘结剂和间隔条粘结在一起的,在间隔条的内填充有干燥剂,如此可以确保隔音、隔热的空腔内保持干燥。
[0003]尽管现有的中空玻璃具有隔热、隔音的作用,但其节能效果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现有的中空玻璃不具备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阳光透过玻璃光和热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中空玻璃,其可提高节能效果,且具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阳光透过玻璃光和热的功能。
[0005]一种中空玻璃,其包括间隔元件,该中空玻璃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电致变色膜层,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上形成有低辐射膜层,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的第二表面与该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第三表面之间。
[0006]该间隔元件具有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且连接于该底壁及该顶壁之间,该顶壁与该第二表面相连,该底壁与该第三表面相连。
[0007]该第一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内部,该第二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边缘,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顶壁及该底壁之间而形成一个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干燥剂,该第一侧壁形成有开口。
[0008]该顶壁及该底壁分别通过粘胶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相连。
[0009]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的周边位置,该第二侧壁的外侧面与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0010]沿该第二表面到该第三表面的方向上,该电致变色膜层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电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内接线柱、外接线柱及导线,该内接线柱位于该第二表面上且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欧姆接触,该外接线柱位于该第二表面外且通过该导线与该内接线柱电连接。
[0011]该底壁及该顶壁分别通过粘胶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相连;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的周边位置,该第二侧壁的外侧面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该导线穿设于该粘胶及该密封胶。
[0012]一种中空玻璃,其包括间隔元件,该中空玻璃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与该低辐射镀膜玻璃之间,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电致变色膜层,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低辐射膜层。
[0013]该电致变色膜层与该低辐射膜层相对。
[0014]该间隔元件具有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且连接于该底壁及该顶壁之间,该第一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内部,该第二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边缘,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顶壁及该底壁之间而形成一个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干燥剂,该第一侧壁形成有开口。
[0015]上述中空玻璃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其中电致变色玻璃可以对光线进行调控,而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优良的节能效果,因此使得上述中空玻璃可具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阳光透过玻璃光和热的功能及具有较佳的节能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玻璃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中空玻璃的电致变色玻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中空玻璃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玻璃100包括电致变色玻璃12、间隔元件14及低辐射镀膜玻璃16。其中,电致变色玻璃1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22与第二表面124,第二表面124上形成有电致变色膜层126。低辐射镀膜玻璃16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162与第四表面164,第三表面162上形成有低辐射膜层166。间隔元件14位于电致变色玻璃12的第二表面124与低辐射镀膜玻璃16的第三表面162之间。
[002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元件14具有顶壁141、底壁142、第一侧壁143及第二侧壁144。第一侧壁143与第二侧壁144相对且连接于顶壁141及底壁142之间。顶壁141与第二表面124相连,底壁142与第三表面162相连。第一侧壁143靠近中空玻璃100的内部,第二侧壁144靠近中空玻璃100的边缘。第一侧壁143与第二侧壁144连接于顶壁141及底壁142之间而形成一个容纳腔145。容纳腔145内填充有干燥剂146,而第一侧壁143形成有开口 147,如此,若中空玻璃100中有水分进入,则可被容纳腔145内填充的干燥剂146吸收,从而确保中空玻璃100内部干燥。
[0021]为使电致变色玻璃12、间隔元件14及低辐射镀膜玻璃16之间相互固定,间隔元件14的顶壁141及底壁142可分别通过粘胶17与第二表面124及第三表面162相连。
[0022]为提升中空玻璃100的密封效果,可使间隔元件14位于第二表面124及第三表面162的周边位置,并且在第二侧壁144的外侧面与第二表面124及第三表面162之间用密封胶填充,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或飞尘进入中空玻璃100内部。
[0023]特别地,在电致变色玻璃12中,沿第二表面124到第三表面162的方向上,电致变色膜层126可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电致变色层1262、离子传导层1263、离子存储层1264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并且,电致变色玻璃12还包括内接线柱1266、导线1267及外接线柱1268。内接线柱1266位于第二表面124上且分别与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形成欧姆接触,外接线柱1268位于第二表面124外且通过导线1267与内接线柱1266电连接。外接线柱1268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以为电致变色玻璃12提供电源。其中,导线1267可穿设在粘胶17及密封胶18中,以确保导线1267的周边也被密封。此外,由于电致变色膜层126被封闭在中空玻璃100的内部,本实施例电致变色膜层126可以节省保护层的使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24]在使用时,通过改变电致变色玻璃12上的电压,可使电致变色玻璃12颜色变深、透过率降低或颜色变浅、透过率升高,从而实现对光线或热量的调控。例如,当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之间施加正向电压,离子存储层1264中的离子(H+、Li+)会离开离子存储层1264,并穿过离子传导层1263到达电致变色层1262,并与电致变色层1262中的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颜色变深、透过率降低;当在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施加反向电压,离子(H+、Li+)又会离开电致变色层1262,穿过离子传导层1263到达离子存储层1264被储存起来,表现为颜色变浅、透过率升高。如此,当室内温度偏高或者需要室内的光照较弱时,在电致变色膜层126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之间施加正向电压,中空玻璃100就能屏蔽全部或部分太阳光,起到阻热或者营造私秘空间的效果;当室内温度偏低或者需要室内的光照较强时,在电致变色膜层126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261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265之间通反向电压,中空玻璃100就能让太阳光尽量进入室内,以提高室内温度或者增加室内采光;从而实现对室内温度和光线的智能化控制。这种“主动”的改变玻璃光热性能的方式能让在室内活动的人类更加舒适,更好的体现了舒适性和人性化。
[0025]与此同时,由于中空玻璃100还包括有低辐射镀膜玻璃16,其还可进一步起到节能的作用,进而更使得中空玻璃100具有优异的节能性能。
[0026]此外,中空玻璃100中的电致变色玻璃12与低辐射镀膜玻璃16的组合方式还可为其他方式,例 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低辐射镀膜玻璃可以位于远离电致变色玻璃
的一面。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中空玻璃,其包括间隔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玻璃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福射镀膜玻璃,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电致变色膜层,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上形成有低辐射膜层,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的第二表面与该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第三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元件具有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且连接于该底壁及该顶壁之间,该顶壁与该第二表面相连,该底壁与该第三表面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内部,该第二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边缘,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顶壁及该底壁之间而形成一个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干燥剂,该第一侧壁形成有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顶壁及该底壁分别通过粘胶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的周边位置,该第二侧壁的外侧面与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沿该第二表面到该第三表面的方向上,该电致变色膜层依次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该电致变色玻璃还包括内接线柱、外接线柱及导线,该内接线柱位于该第二表面上且分别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欧姆接触,该外接线柱位于该第二表面外且通过该导线 与该内接线柱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底壁及该顶壁分别通过粘胶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相连;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的周边位置,该第二侧壁的外侧面与该第二表面及该第三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该导线穿设于该粘胶及该密封胶。
8.—种中空玻璃,其包括间隔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玻璃还包括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该间隔元件位于该电致变色玻璃与该低辐射镀膜玻璃之间,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电致变色膜层,该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低辐射膜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膜层与该低辐射膜层相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该间隔元件具有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相对且连接于该底壁及该顶壁之间,该第一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内部,该第二侧壁靠近该中空玻璃的边缘,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顶壁及该底壁之间而形成一个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干燥剂,该第一侧壁形成有开口。
【文档编号】B32B17/06GK103803815SQ20121044908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唐晶, 吕宜超, 王小峰, 崔平生, 曾小绵 申请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