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960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解决了传统手工贴保护胶带效率低、对位精度不高以及存在烫伤风险等问题。该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包括夹具底座(1)、第一pin钉(2)和夹具盖板(3),所述夹具底座(1)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3)为尺寸与夹具底座(1)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pin钉(2)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1)的四个夹角位置,所述夹具盖板(3)上设有与第一pin钉(2)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pin钉(2)相配合。应用该技术后,使得贴保护胶带的稳定性、加工效率和品质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
【背景技术】
[0002]软硬结合板在生产时,需要在其表面贴上一层保护胶带,从而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损耗。目前,各软硬结合板生产企业均采用手工贴保护胶带,每一块板的贴胶需要进行“取样、预贴、电烙铁固定、检查、快压”五个步骤,耗时约30分钟,效率很低。在贴胶过程中,胶带与软硬结合板存在对位精度较低、加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移位,导致成品报废率较高,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被电烙铁烫伤的风险,并且纯人工操作使得加工效率较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包括夹具底座、第一 pin钉和夹具盖板,所述夹具底座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为尺寸与夹具底座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 pin钉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的四个夹角位置,所述夹具盖板上设有与第一 pin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 pin钉相配合。
[0006]更优的是,所述夹具底座上至少一对相邻的第一 pin钉间中心位置还增设I个第二 pin钉,与之对应,所述夹具盖板的对应位置增设有与第二 pin钉对应的第二通孔。
[0007]更优的是,所述第一 pin钉与第二 pin钉的直径均为3.17mm。
[0008]更优的是,所述夹具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为3.175mm。
[0009]更优的是,所述夹具底座的厚度为0.5mm-2.5mm。
[0010]更优的是,所述夹具盖板的厚度为0.5mm-2.5mm。
[0011]更优的是,所述长方形框板的边框宽度为30mm。
[0012]更优的是,所述夹具底座与第一 pin钉、第二 pin钉均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0013]更优的是,所述夹具底座与第一 pin钉、第二 pin钉均采用螺纹方式固定。
[0014]更优的是,所述夹具底座与夹具盖板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和FR4芯板中的一种。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需要保护的软硬结合板以及其上下两层的保护胶带上具有与底座上固定的Pin钉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固定位置,从而使胶带与软硬结合板处于良好的对位状态,通过盖上上层盖板,使得软硬结合板与保护胶带位置进一步固定,避免加工过程中出现移位的现象,本技术方案简单、易操作,不需要进行传统手工逐个对位的操作,能够极大提升贴胶带的效率,同时也能避免传统贴胶过程中被电烙铁烫伤的风险,提高了贴胶的安全性。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0018]图1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0019]图2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一的夹具盖板的俯视图。
[0020]图3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一的夹具底座的俯视图。
[0021]图4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0022]图5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二的夹具盖板的俯视图。
[0023]图6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二的夹具底座的俯视图。
[0024]图7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0025]图8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三的夹具盖板的俯视图。
[0026]图9是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三的夹具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一,包括夹具底座1、第一 pin钉2和夹具盖板3,所述底座I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3为尺寸与夹具底座I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 Pin钉2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3的四个夹角位置,所述夹具盖板3上设有与夹具底座I固定的第一 pin钉2位置、内径大小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1。该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中,夹具底座I为不锈钢板,夹具盖板3为铝合金框板,第一 pin钉2直径为3.17mm,夹具盖板3上第一通孔31的直径为3.175mm,夹具盖板3边框32的宽度为30mm,夹具底座I与夹具盖板3的厚度均为0.5mm。
[0028]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二,包括夹具底座1、第一 pin钉2和夹具盖板3,所述底座I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3为尺寸与夹具底座I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 pin钉2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3的四个夹角位置,另外夹具底座2长边的相邻第一 Pin钉2中点位置还分别增设有一个第二 pin钉21,所述夹具盖板3上设有与夹具底座I固定的第一 Pin钉2位置、内径大小分别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1,与第二 pin钉21位置、内径大小分别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3。该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中,夹具底座I为FR4芯板,夹具盖板3为不锈钢框板,第一 pin钉2与第二 pin钉21直径均为3.17mm,夹具盖板3上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3的直径为3.175mm,夹具盖板3边框32的宽度为30mm,夹具底座I与夹具盖板3的厚度均为2.5mm,其余构造参数与实施例一相同。
[0029]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三,包括夹具底座1、第一 pin钉2和夹具盖板3,所述底座I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3为尺寸与夹具底座I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 Pin钉2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3的四个夹角位置,另外在夹具底座相邻任意一对第一 Pin钉2中点位置还增设有一个第二 pin钉21,所述夹具盖板3上设有与夹具底座I固定的第一 Pin钉2位置、内径大小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1,与第二 pin钉21位置、内径大小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3。该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中,夹具底座I为铝合金板,夹具盖板3为FR4芯板制成,第一 pin钉2与第二 pin钉21直径为3.17mm,夹具盖板3上第一通孔31与第二通孔33的直径为3.175mm,夹具盖板3边框32的宽度为30mm,夹具底座I的厚度为1mm,夹具盖板3的厚度为2mm,其余构造参数与实施例一相同。[0030]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四,其中夹具底座I的厚度为0.8mm,夹具盖板3的厚度为0.6mm。
[0031]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五,其中夹具底座I的厚度为0.7mm,夹具盖板3的厚度为2.4mm。
[0032]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六,其中夹具底座I的厚度为2.3mm,夹具盖板3的厚度为0.6mm。
[0033]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六,其中夹具底座I的厚度为1.5mm,夹具盖板3的厚度为1.3mm。
[0034]本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实施例七,采用实施例二与传统手工贴保护胶带进行比较,传统手工贴保护胶带操作步骤及要求如下表1:
[0035]表1:传统手工贴胶操作步骤及要求表
[0036]
【权利要求】
1.一种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底座、第一 pin钉和夹具盖板,所述夹具底座为长方形板,所述夹具盖板为尺寸与夹具底座大小对应的长方形框板,所述第一 pin钉为4个,分别固定在夹具底座的四个夹角位置,所述夹具盖板上设有与第一pin钉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一 pin钉相配合。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上至少一对相邻的第一 Pin钉间中心位置还增设一个第二 pin钉,与之对应,所述夹具盖板的对应位置增设有与第二 pin钉对应的第二通孔。
3.—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pin钉与第二 pin钉的直径均为3.17mm。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为3.175_。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的厚度为0.5mm-2.5m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盖板的厚度为0.5mm-2.5mm。
7.—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框板的边框宽度为30mm。
8.—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与第一 pin钉、第二 pin钉均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与第一 pin钉、第二 pin钉均采用螺纹方式固定。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硬结合板胶带快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底座与夹具盖板为不锈钢板、铝合金板和FR4芯板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3580299SQ201320613617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周咏, 许明齐, 谭晓峰 申请人: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