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22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包括可降解无纺布层、涂覆在可降解无纺布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干法转移涂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上的含氟水性聚氨酯层,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包括由双经纱和双纬纱交织而成的表组织、里组织,所述表组织、里组织之间间隔交织镀有纳米银的超细导电纤维,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上还涂覆有植绒耐磨层,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和植绒耐磨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贯通周边表面的微型透气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有生产环保、无污染的优点,而且机械性能特别是耐磨抗拉性能与溶剂型合成革更为接近。
【专利说明】 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
【背景技术】
[0002]聚氨酯合成革由于组成和结构与天然革相分相似,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鞋、包、服装等制品中。较早出现的聚氨酯合成革为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含有甲基甲酰胺、甲苯、甲乙酮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阻止了溶济型聚氨酯合成革的发展和应用。现有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由于不含或者含极少量的有机溶剂而比较安全、环保。但是现有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的剥离、撕裂等机械强度不及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因而,要推广和发展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必须增加其机械性能。
[0003]中国专利CN201320281461.1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合成革,包括可降解无纺布层、涂覆在可降解无纺布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干法转移涂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上的含氟水性聚氨酯层。类似的专利技术还有许多,此类技术方案的共同优点是方法简便易行,普遍缺点仅仅是没能产生复合的叠加效果,而且不耐洗涮。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该合成革不仅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而且机械性能特别是耐磨抗拉性能与溶剂型合成革更为接近。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包括可降解无纺布层、涂覆在可降解无纺布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干法转移涂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上的含氟水性聚氨酯层,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包括由双经纱和双纬纱交织而成的表组织、里组织,所述表组织、里组织之间间隔交织镀有纳米银的超细导电纤维,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上还涂覆有植绒耐磨层,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和植绒耐磨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贯通周边表面的微型透气孔。
[0006]作为优选,可降解无纺布层织物表组织的经向紧度为74%?78%,纬向紧度为27%?32%;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的经向紧度为80%?85%,纬向紧度为25%?28%。
[0007]作为优选,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表组织由大豆蛋白纤维构成的经纱与低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表组织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85:30 ;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由甲壳素纤维构成的经纱与高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64:36o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8毫米,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
0.35毫米,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厚度为0.25毫米,所述植绒耐磨层的厚度为0.15毫米。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中,用可降解无纺布作为合成革的基材,在其上涂覆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均不含有机溶剂,环保无毒;而且,采用含氟水性聚氨酯层作为合成革的面饰层,并且通过干法转移涂覆法制得,能够使合成革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剥离、撕裂等机械强度,耐磨、耐溶剂、耐水解等各方面的性能与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性能相接近。对于无纺布编织过程中及织物成型后所可能带有的静电现象,考虑到银在所有金属中导电性最好,镀银纤维具有很好的抗静电,电磁屏蔽功能,因此本发明又在无纺布表组织、里组织之间间隔交织镀有纳米银的超细导电纤维。在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和植绒耐磨层之间嵌入设有微型透气孔,有效保证皮革本身的耐磨性及防透水性的同时,又可通过微孔化处理技术,实现革层之间形成多个微型透气孔,以解决合成革的透气性能,因孔径极微小,从而不会破坏皮革外表面的美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1.微型透气孔,2.水性聚氨酯发泡层,3.里组织,4超细导电纤维,5.表组织,6.植绒耐磨层,7.含氟水性聚氨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包括可降解无纺布层、涂覆在可降解无纺布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干法转移涂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上的含氟水性聚氨酯层,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包括由双经纱和双纬纱交织而成的表组织、里组织,所述表组织、里组织之间间隔交织镀有纳米银的超细导电纤维,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上还涂覆有植绒耐磨层,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和植绒耐磨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贯通周边表面的微型透气孔。其中,可降解无纺布层织物表组织的经向紧度为74%?78%,纬向紧度为27%?32%;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的经向紧度为80%?85%,纬向紧度为25%?28%。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表组织由大豆蛋白纤维构成的经纱与低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表组织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85:30 ;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由甲壳素纤维构成的经纱与高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64:36。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8毫米,所述水性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0.35毫米,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厚度为
0.25毫米,所述植绒耐磨层的厚度为0.15毫米。
[0014]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结构所进行的改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变化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包括可降解无纺布层、涂覆在可降解无纺布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发泡层、干法转移涂覆在水性聚氨酯发泡层上的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包括由双经纱和双纬纱交织而成的表组织、里组织,所述表组织、里组织之间间隔交织镀有纳米银的超细导电纤维,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上还涂覆有植绒耐磨层,所述含氟水性聚氨酯层和植绒耐磨层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贯通周边表面的微型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其特征在于可降解无纺布层织物表组织的经向紧度为74%?78%,纬向紧度为27%?32%;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的经向紧度为80%?85%,纬向紧度为25%?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表组织由大豆蛋白纤维构成的经纱与低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表组织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85:30 ;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里组织由甲壳素纤维构成的经纱与高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纬纱交织而成,经纱与纬纱的质量比为64:3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绒耐磨混纺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8毫米,所述水性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0.35毫米,所述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厚度为0.25毫米,所述植绒耐磨层的厚度为0.15毫米。
【文档编号】B32B15/095GK203654053SQ20132066775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沙峰 申请人:沙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