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辊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辊升降机构,该压辊升降机构包括压辊,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滑块连接,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设置在支架上,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相垂直的一侧与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缸体配合,驱动缸体与支架连接;压辊有两根,两根压辊沿倾斜的滑槽呈上下分布,活塞杆与连接在下压辊端部的滑块连接。该压辊升降机构可以方便的调节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确保塑料膜欲望不形成的复合膜,在加热负荷前后被压得平整,而且还可以使得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接触面积减小,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网布的热缩变形量,减少压辊和压辊驱动机构的占地面积。另外还可以提高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压辊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广告布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夹网涂布贴合机中的压辊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夹网涂布贴合机中,压辊与加热辊之间呈平行设置,在压辊与加热辊之间设有间隙调节机构,在网布与塑料膜初始穿过加热滚与压辊间隙时,加热辊还没有被加热时,压辊与加热辊之间的间隙较大,当加热辊被加热后,压辊将网布与塑料膜挤压在压辊与加热辊之间,并将其间隙调到最小。由于现有的压辊只有一根,且与加热辊之间的间隙呈水平方向调整,而且加热辊的直径远远大于压辊的直径。这样网布与塑料膜滞留在加热辊表面的时间就会较长,由此就会造成网布热缩变形较大,造成产品边缘部位的浪费加大。若降低加热辊表面的温度,又将会影响网布与塑料膜之间的粘接质量。因此,现有的压辊与加热辊之间的间隙调节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网布与塑料膜在即热辊表面停留时间短包覆角度小,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间隙调节便利,占用空间小的压辊升降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升降机构包括压辊,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滑块连接,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设置在支架上,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相垂直的一侧与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缸体配合,驱动缸体与支架连接。
[0005]为了便于调节塑料膜与网布的张紧力,使得复合膜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辊有两根,两根压辊沿倾斜的滑槽呈上下分布,活塞杆与连接在下压辊端部的滑块连接。
[0006]为了便于上下压辊将加热前的复合膜表面压平,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压辊为圆辊,压辊的直径大于滑块的长度。
[0007]为了便于减轻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同时使得在不加热复合膜表面是,是两根压辊分离开,从而减轻塑料膜与网布的牵引力,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滑槽上设有上压辊端部滑块的限位块。
[0008]为了减小压辊驱动机构的结构尺寸,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倾斜的滑槽其倾斜角为50°?70°。
[0009]为了使得欢快与滑槽之间配合紧密,滑动灵活,运行安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通过燕尾块、燕尾槽结构相互配合。
[0010]为了便于加工制造,驾校机加工间的结构尺寸,从而提高滑槽的加工精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燕尾槽通过螺栓与支架装配连接。
[0011]为了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同时保证驱动力的平稳,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驱动缸体为液压缸,或为气缸。
[0012]为了节省材料,减轻压辊的重量,提高技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压辊为空心辊,压辊的端部为实心轴,且压辊的端部穿过滑块。
[0013]为了便于压辊的更换,以适用于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和导向块,导向块样设置于地面上的轨道滑动。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压辊升降机构可以方便的调节加热辊与压辊之间的间隙,由此可以确保塑料膜欲望不形成的复合膜,在加热负荷前后被压得平整,而且还可以使得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接触面积减小,减少加热时间,减少网布的热缩变形量,减少压棍和压棍驱动机构的占地面积。另外还可以提闻成品率和生广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辊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滑块与滑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压辊;2、滑块;3、滑槽;4、支架;5、活塞杆;6、驱动缸体;7、限位块;8、滚轮;9、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辊升降机构,该压辊升降机构包括压辊1,压辊I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滑块2连接,滑块2与倾斜设置的滑槽3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3设置在支架4上,滑块2与倾斜设置的滑槽3相垂直的一侧与活塞杆5的一端连接,活塞杆5的另一端与驱动缸体6配合,驱动缸体6与支架4连接。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调节塑料膜与网布的张紧力,使得复合膜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压辊I有两根,两根压辊I沿倾斜的滑槽3呈上下分布,活塞杆5与连接在下压辊I端部的滑块2连接。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上下压辊将加热前的复合膜表面压平,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压辊I为圆辊,压辊I的直径大于滑块2的长度。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减轻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同时使得在不加热复合膜表面是,是两根压辊分离开,从而减轻塑料膜与网布的牵引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滑槽3上设有上压辊I端部滑块的限位块7。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减小压辊驱动机构的结构尺寸,同时为了减少复合膜与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即热时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倾斜的滑槽2其倾斜角为60°。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得欢快与滑槽之间配合紧密,滑动灵活,运行安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滑块2与滑槽3之间通过燕尾块、燕尾槽结构相互配合。
[002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驾校机加工间的结构尺寸,从而提高滑槽的加工精度,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燕尾槽通过螺栓与支架4装配连接。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简化驱动装置的结构,同时保证驱动力的平稳,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驱动缸体6为液压缸,或为气缸。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节省材料,减轻压辊的重量,提高技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压辊I为空心辊,压辊I的端部为实心轴,且压辊的端部穿过滑块2。
[0029]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压辊的更换,以适用于不同规格产品的生产,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支架4的底部设有滚轮8和导向块9,导向块样设置于地面上的轨道滑动。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升降机构包括压辊,压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滑块连接,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滑动配合,倾斜设置的滑槽设置在支架上,滑块与倾斜设置的滑槽相垂直的一侧与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缸体配合,驱动缸体与支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有两根,两根压辊沿倾斜的滑槽呈上下分布,活塞杆与连接在下压辊端部的滑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为圆辊,压辊的直径大于滑块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槽上设有上压辊端部滑块的限位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滑槽其倾斜角为500?7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通过燕尾块、燕尾槽结构相互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通过螺栓与支架装配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体为液压缸,或为气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为空心辊,压辊的端部为实心轴,且压辊的端部穿过滑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和导向块,导向块样设置于地面上的轨道滑动。
【文档编号】B32B37/00GK203697631SQ20132085413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章洪良, 蒋洪, 刘长青 申请人:江阴东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