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438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它由高强胎基层、粘结涂层、增强层和包装层经过压延复合而成。其中:包装层采用塑料薄膜;高强胎基层采用高性能聚酯布或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粘结涂层采用特种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增强层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或聚酯纤维土工格栅。该结构是将粘结涂层在热熔状态下与胎基材料和(或)增强材料压延而成的,可进行多种结构组合并形成系列产品。它具有良好的高粘弹性、低温柔性、高强抗裂能力和防水能力,能够有效抑制路面反射裂缝。可先在工厂内精加工成型,再运至现场铺装施工。它具有抗裂防水功能强,工厂生产质量好,现场铺设施工快,系列产品适用广等优点。
【专利说明】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路面结 构层高强抗裂卷材。

【背景技术】
[000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道路工程界对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刚性基层的 浙青加铺层结构,或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的浙青加铺层结构 及其反射裂缝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其目的:一是为了系统地解释反射裂缝产生的力学机 理;二是寻求防治和延缓浙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方法。
[0003] 刚性基层一般存在接缝和裂缝,如不采取有效抗裂措施,将迅速形成反射裂缝,极 大地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和寿命,反射裂缝也是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主要病害和影响其使 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反射裂缝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0004] 1、基层预切横缝并加铺土工织物。若半刚性基层养生期不能满足两个月的要求, 在其达到一定强度时,对其进行预切横缝,切缝间距20米或30米,缝深8厘米,缝宽3-5毫 米,清缝后用乳化浙青灌满预切缝,再沿切缝两侧各喷洒〇. 6米宽的热浙青粘层,然后在 其上对称铺设1. 〇米宽的聚酯玻纤布,形成热浙青浸透聚酯玻纤布的跨缝加强层,以缓释 半刚性基层的温缩、干缩变形,阻止半刚性基层的裂缝向浙青混凝土面层发展。近年来,江 苏省淮安市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多采用这种方法预防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反射裂缝,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
[0005] 2、增加浙青加铺层厚度。使基层下移,对基层起保温作用,以防止基层开裂。研究 表明:增加加铺层厚度可以降低路面弯沉,但车辙随之加厚而增加;较薄的加铺层对防止 反射裂缝无明显效果,但较厚的加铺层造成投资加大,不符合我国国情。国际经验是将浙青 加铺层增至(15-25)厘米可防治或延缓路面反射裂缝;国内经验是浙青面层厚度< 18厘米 的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裂缝有可能较为突出。详见陈拴发《混凝土路面浙青加铺层断裂研 究》(《公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2期)P42。
[0006] 3、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夹层。其厚度较薄,一般在(2-5)毫米之间。土工合成材料 主要为玻纤格栅、聚酯玻纤布、土工布、浙青油毡等,这些材料对应力有一定的消散作用,但 防止反射裂缝出现的能力有限。详见刘朝晖等《路面结构抗裂层浙青新材料研发及性能评 价》(《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9月第30卷第9期)P2。
[0007] 4、设置应力吸收夹层(SAMI)。SAMI (Stress Absorbing Membrane Interlayer), 是一种高弹性低劲度的软夹层,其厚度一般为(10-50)毫米,模量为IOMPa-IlO
[0008] MPa,由一层用量高的粘结剂组成,且经常撒铺碾压粒径均一的石屑,变形能力较 强,可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断裂,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还具有抗渗 作用,其抗剪切型反射裂缝的能力要稍好于土工合成材料一类的薄膜型材料。见李伟《纤 维浙青应力吸收中间层阻裂性能评价研究》(《公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2期)P71。 应力吸收夹层对浙青材料性能的要求很高,普通的改性浙青材料难以满足要求。详见刘朝 晖等《路面结构抗裂层浙青新材料研发及性能评价》(《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9月第30卷
[0009] 第9期)P2。应力吸收层技术最早由美国科氏公司专为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 浙青罩面的反射裂缝而开发设计的,其中防治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是一种高弹性、不渗透 的特种聚合物改性浙青混合料,同时可以起到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问题和雨水下渗引起路 面基层冲刷淘空问题,施工方便,还可以回收利用。与其他防治反射裂缝技术相比,应力吸 收夹层技术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详见陈拴发《混凝土路面浙青加铺层断裂研究》(《公 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2期)P43。
[0010] 如橡胶浙青应力吸收夹层RA-SAMI,系采用喷洒橡胶浙青作为粘结剂,其用量高达 (2. 5-5. 0)公斤/平方米,再在其上撒布碾压颗粒均匀的石屑而形成。
[0011] 再如纤维浙青应力吸收夹层FRA-SAMI,
[0012] 系采用喷洒改性乳化浙青粘结料,其用量为1. 2公斤/平方米,再在其上喷洒 (6-8)厘米长、用量为120克/平方米的玻璃纤维而形成。详见李伟《纤维浙青应力吸收中 间层阻裂性能评价研究》(《公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2期)P69-76。
[0013] 还有设置砂粒式浙青混合料层SAMPAVE (Stress Absorbing Mixtures Pavement)。系特种改性浙青配制的砂粒式浙青结合料,矿料级配比较细,公称最大粒径一 般为4. 75毫米,浙青用量比较高,一般在7. 5% -10%之间,空隙率小(0.5% - 2. 5%为 宜)。详见陈拴发《混凝土路面浙青加铺层断裂研究》(《公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 2 期)P44。
[0014] 走浙青混合料本身防裂的道路是解决反射裂缝问题的新思路。富浙青混合料FA C(Full Asphalt Content AC)就是以抵抗反射裂缝的疲劳特性为主而进行浙青混合料的 组成设计,提出冲击韧性这一指标来评价混合料抵抗反射裂缝的能力。美国KOCH浙青材 料公司研发的STRATA应力吸收层在美国研究、修筑试验路并跟踪观测积累设计、施工经验 后,已在美国新泽西、伊利诺斯、堪萨斯、德克萨斯、密苏里等州的多个项目中使用,均获得 了成功。见《水泥路面的改造与反射裂缝的防治》(《公路养护》2012年6月,第8卷第2 期)P110。
[0015]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对旧路面处理(如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等)、铺 筑级配碎石过渡层、铺筑特粗粒径碎石裂缝缓解层等,各种防裂措施的防裂效果和机理各 不相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有必要选择并组合几种现行的路 面结构层防裂措施进行集成创新,提供一种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来达到更好的防裂 效果,以延长路面结构使用寿命。
[0016] 本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防水卷材不同于《道桥用APP改性浙青防水抗裂卷材(JT/ T536-2004)》和《道桥用改性浙青防水卷材(JC/T 974-2005)》,除具有APP改性、SBS改性 和自粘性专用卷材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冻盐和化学介质腐蚀、耐老化、对基层的伸缩 变形和开裂能力适应性强等特点外,更具有抗冲击韧性强的突出特点。


【发明内容】

[001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工业化生产的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这种 高强抗裂卷材先在工厂内生产成型,后在施工现场铺装碾压即可。
[001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是一 种"三明治"式的多层复合结构,系选用两层相同或不同的高强织物中间夹有增强的粘结层 所构成的。例如采用两层高强胎基层中间夹带有增强材料的粘结剂(特种聚合物复合改性 浙青或橡胶浙青)薄层的结构卷材。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其特征在于,它自上而下依 次由上包装层1、上高强胎基层2、上粘结涂层3、增强层4(此层可按需取舍)、下粘结涂层 5 (此层可按需取舍)、下高强胎基层6 (此层可按需取舍)、下包装层7经过压延复合而成。 其特征还在于,该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的厚度为(6-12)毫米。
[0019] 其中:所述的上包装层1、下包装层7均采用塑料薄膜。
[0020] 其中:所述的上高强胎基层2、下高强胎基层6采用高性能聚酯布或经编复合聚酯 玻纤布;当选用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制造柔性卷材时,其上高强胎基层2、下高强胎基层6 的表面,能够形成纵横向中心距为12. 7毫米*25. 4毫米的微型凹槽,每个微型凹槽凹入表 面(2-4)晕米。
[0021] 高性能聚酯布和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的技术参数详见表1和表2。
[0022] 表1高性能聚酯布的技术参数
[0023]

【权利要求】
1.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系选用两层相同或不同的高强织物中间夹有增 强的粘结层的多层复合结构所构成的两面均带有纵横排列有序的微型凹槽的柔性卷材,其 特征在于,它自上而下依次由上包装层、上高强胎基层、上粘结涂层、中间增强层、下粘结涂 层、下高强胎基层、下包装层经过压延复合而成,其中:中间增强层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或聚酯纤维土工格栅,上下粘结涂层采用特种聚合物复合改性浙青或橡胶浙青,上下高强 胎基层采用高性能聚酯布或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上下包装层均采用塑料薄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种聚合 物复合改性浙青用量为2. 5-5. 0公斤/平方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粘结涂 层厚度小于或等于下粘结涂层厚度,其上、下粘结涂层的厚度范围为〇. 3?1. 2_。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层高强抗裂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卷材 的厚度为6-12mm,采用经编复合聚酯玻纤布制造的上、下高强胎基层的表面,形成纵横向中 心距为12. 7mm*25. 4mm的微型凹槽,每个微型凹槽凹入表面2-4mm。
【文档编号】B32B27/36GK204139019SQ20142007814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张鲲朋, 张轶 申请人:淮安益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