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308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由多层复合而得,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离型膜层、自粘膜层、聚光膜层、光栅膜层、透光膜层、图案层和表层塑料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膜层为蚀刻有光栅孔的PET膜,图案层除图案本身透明外,其底面其他区域设有金属膜,聚光膜层为下表面具有半球形凸起结构的聚酯膜。该复合膜在不同光线或光照角度下将导致内置图案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应用于包装与装饰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在不同光线或光照角度下将导致内置图案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的复合膜。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对美的要求无处不在,在包装或装饰领域更是如此,各种不同的美化技术被陆续开发。在包装膜领域,单纯的包装缺乏变化,最常见的美化方式为在膜内放置平面图纸,而这种方式长时间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可让包装图案产生变化,使其更加美观多变,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弹性,具有隔热效果且可自粘合的包装膜。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由多层复合而得,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离型膜层、自粘膜层、聚光膜层、光栅膜层、透光膜层、图案层和表层塑料膜层。
[0006]进一步,所述离型膜层为PET离型膜。
[0007]进一步,所述自粘膜层为PE自粘膜或PVC自粘膜。
[0008]进一步,所述聚光膜层为下表面具有半球形凸起结构的聚酯膜,所述半球形突起为实心半球,其半球直径介于5-10mm,所有半球紧密排列。所述聚酯膜可为PET膜,PC膜坐寸ο
[0009]进一步,所述光栅膜层为蚀刻有光栅孔的PET膜。光栅孔平行排列。
[0010]进一步,所述透光膜层可为双面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PP膜或PE膜。
[0011]进一步,所述图案层为热塑性塑料膜,在热塑性塑料膜下表面设有金属膜层,未覆盖金属膜的区域构成图案。所述热塑性塑料膜可选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聚酯膜。所覆盖金属膜可为薄层铜膜或铝膜,可采用真空溅射方式镀在膜表面。
[0012]进一步,所述表层塑料膜层为BOPP膜或PE膜。
[0013]进一步,所述各层膜在边缘处采用热熔胶热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作进一步说明。
[0017]参照图1,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由多层复合而得,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离型膜层1、自粘膜层2、聚光膜层3、光栅膜层4、透光膜层5、图案层6和表层塑料膜层7。
[0018]所述离型膜层I为PET离型膜。
[0019]所述自粘膜层2为PE自粘膜。
[0020]所述聚光膜层3为下表面具有半球形凸起结构的PET膜,所述半球形突起为实心半球,其半球直径介于8mm,所有半球紧密排列。
[0021]所述光栅膜层4为蚀刻有光栅孔的PET膜。
[0022]所述透光膜层5可为双面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PP膜。
[0023]所述图案层6为PP膜,在PP膜下表面设有金属膜层6-1,未覆盖金属膜的区域构成图案。所覆盖金属膜6-1为薄层铜膜,采用真空溅射方式镀在图案层6下表面。
[0024]所述表层塑料膜层7为BOPP膜。
[0025]所述各层膜在边缘处采用热熔胶热封。
[00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由多层复合而得,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离型膜层、自粘膜层、聚光膜层、光栅膜层、透光膜层、图案层和表层塑料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膜层为蚀刻有光栅孔的PET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膜层为下表面具有半球形凸起结构的聚酯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可变色图案效果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层为热塑性塑料膜,在热塑性塑料膜下表面覆盖有金属膜层,未覆盖金属膜的热塑性塑料膜区域构成图案。
【文档编号】B32B27/36GK204020094SQ201420440103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陈一 申请人:湖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