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夹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849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纱机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式夹纱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环锭细纱机已应用留尾纱装置,特别是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其全部配有留尾纱装置,以减少集体落纱后人工生头数量.

现有技术中的留尾纱装置,基本满足了集体自动落纱细纱机的生产需要,但也存在较大缺陷:一是落纱拔管时断纱不到位,造成重新生头的锭位多,需重新生头耗费人工,尤其在纺纯化纤产品和粗支纱时;二是锭盘上缠绕的留头太长,多次落纱后,需人工清理,否则留头甩出长尾,造成相邻锭位断头,增加整台细纱机断头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夹纱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机械式夹纱器,包括夹持部、复位部和纱线夹持切割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的齿形与锭子的齿形紧配;所述复位部设于所述基座外侧的滑动圈以及所述滑动圈上面套的定位动圈,设置基座外面的复位弹簧和端面紧配卡环;所述纱线夹持切割部,纱线夹持是基座龙牙与所配滑动圈外面的龙牙,借用弹簧的弹力形成的龙牙式夹紧面,所述切割部包括刀片和压配所述刀片的刀片定位圈.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为圆环形基座,所述基座上的齿形与锭子的齿形紧配.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的刃口方向远离所述锭子.

进一步地,基座内壁设有与锭子紧配的齿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龙牙,所述龙牙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滑动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动圈为塑料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机械式夹纱器比现有技术中轧制网纹增加摩擦力的结构更可靠,且压紧在铝杆上的切割组件可以在管纱拔离时有效断纱,使得断线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不用人工清理锭盘上的废丝,有效地提高集体落纱细纱机留头率,且与锭盘装卸自由,安装方便,解决了纱生产时的断纱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锭子,2--凹槽,3-基座,4-滑动圈,5-卡圈,6-复位部,7-刀片,8-刀片定位圈,9-定位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式夹纱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机械式夹纱器,包括夹持部、复位部6和纱线夹持切割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基座3,所述基座3上的齿形与锭子1的齿形紧配;所述复位部6设于所述基座1外侧的滑动圈4以及所述滑动圈4上面套的定位动圈9,设置基座3外面的复位弹簧和端面紧配卡环;所述纱线夹持切割部,纱线夹持是基座1龙牙与所配滑动圈4外面的龙牙,借用弹簧的弹力形成的龙牙式夹紧面,所述切割部包括刀片7和压配所述刀片的刀片定位圈8.

优选地,所述刀片7为圆环型.如此设置,可方便割断尾纱.

优选地,所述刀片7的刃口方向远离所述锭子1.

优选地,基座内壁设有与锭子紧配的齿形.

优选地,还包括龙牙,所述龙牙设置在所述基座3与所述滑动圈4之间.龙牙与龙牙对配,可更有效地夹持住纱线.其中基座3龙牙与所述滑动圈4外面的龙牙,借用弹簧的弹力形成龙牙式夹紧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动圈9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纱管纺满后,细纱机落纱时,锭子1减速,钢领板下行,碰上定位动圈9后,通过定位动圈9带动基座3,并通过基座3压缩复位部6,下行直至钢领板到达最低位置,同时纱管的尾纱甩在基座3与滑动圈4龙牙之间,锭子1停转;当钢铃板上升运动时,离开定位动圈9,在复位部6的作用下,滑动圈4上升,与基座3闭合,实现复位,同时夹住尾纱并用刀片7割断;细纱机落纱动作完成,进行纺纱时,钢铃板往下运动,压在定位动圈9上,带动滑动圈4打开,释放出夹的尾纱.由于刀片7设置在基座3的上端面,纱线在刀片7刃口两侧被向上张紧,可获得良好的切割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