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2946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麻笺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蒸麻方法。



背景技术:

麻笺即麻纸,又叫“平阳麻笺”、“邓庄麻笺”,色泽洁白光亮,质地均匀细密,纤维细而长,拉力强而柔,吸墨性能好,保存时期长,不受虫蛀风蚀,不变颜色,宜于书写。麻笺的制作用料考究,以优质天然麻为原料,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技艺方法加工纸张。它具有“纤维长、拉力强、色泽鲜”等优点。工艺流程合理,计有:铡货、折货、泡货、整货、剁麻、燥麻、蒸麻、碾麻、搅海、抄纸,晒纸、整纸等12道工序。更兼该地区水质适宜,水份含碱度高,所产麻同样原料同样工序,与他地产纸比,邓庄麻笺纹理细密、吸水性强、柔软性韧等特点。

蒸麻是麻笺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蒸麻的成熟程度与成品麻笺的柔韧性息息相关,偏生和过熟都会严重影响麻笺质量。由于生产所需的麻用量很大,摊薄蒸对场地和燃料要求都很高,因此通常采用堆积蒸麻的方法,即将掺好抗氧化剂的麻料堆放到一定深度的蒸锅中进行蒸制。由于麻料堆积很厚,提气效果不易控制,容易导致底下的麻料过熟,对操作人员的火候掌握熟练程度要求极高,影响麻笺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操作经验要求低、蒸麻过程麻料受热均匀,成品率高的蒸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层锅体中添加足量的水,水面与箅子的距离控制在7-10cm;并在燃烧区点火开始进行加热;

2)将与抗氧化剂掺拌均匀的麻料堆入蒸锅的上层锅体中,确保不存在搭桥形成的空腔;同时麻料上沿与上层锅体顶端的距离不小于5cm;

3)当空心管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时,开始计时,1-1.5小时后开启回水管的阀门,向下层锅体内缓慢加水;至蒸麻结束。

蒸麻过程所用蒸锅结构为:包括上层锅体、下层锅体、箅子、提气管和燃烧区,横截面圆柱形的上层锅体一体设置在横截面圆锥形的下层锅体上,上层锅体与下层锅体之间设置有箅子,提气管有四种型号,四种型号的提气管的长度分别为上层锅体高度的1/4、2/5、1/2和2/3,提气管均匀设置在箅子上的气孔中,提气管的总数量为箅子上气孔数量的1/3-1/2;四种型号的提气管的比例为2:1.5:1:1;

在箅子中心的气孔中插有一根空心管,空心管的顶端设置有锅盖,锅盖在空心管的支撑下与上层锅体的最近距离为2-5cm;锅盖的直径大于上层锅体的外径,锅盖下沿设置有一圈集水槽,集水槽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圆锥形的下水槽,下水槽开孔并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下端与箅子以下的锅体连通;回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为了防止底部水在沸腾过程中溅到麻料,应当控制初始水面与箅子的距离在7-10cm。另外由于锅盖不直接加盖在蒸锅上,水损失较快,回水不足以解决水的损失,因此应当及时补水。但是回水的温度高于常温,对锅内水的沸腾状态影响小,更容易保证蒸麻过程温度的稳定。有利于节约能源。

为了使补充的水温也具有较高的温度,还可以在锅盖上部直接加一层储水槽,蒸汽在锅盖内壁凝结时放热可以对储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在1-1.5小时的计时过程中,储水槽的水温和集水槽内回水的水温也基本恒定,将回水或补水对蒸锅内水沸腾状态的影响降至最小。

储水槽有带调控阀门的管道连接到集水槽,当需要补水时,打开调控阀门,控制储水槽内的水以一定速度进入集水槽,集水槽液面升高,回水速度加快,实现补水。

同时,在锅盖内壁应当设置有防雾涂层,防止水滴凝聚后直接滴入麻料中,对上层麻料的质量造成影响。

不同的麻料如大麻和黄麻,蒸制的时间不同,具体时间受麻料的初始含水量、气候、一次蒸麻量、水质等影响有所变化,自空心管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起算,大麻大约需要30-35小时,黄麻大约需要25-30小时,具体时间以麻料达到合适的熟度的要求为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对传统蒸麻方法进行改进,锅盖不直接盖在蒸锅上面,使整个蒸麻过程蒸汽的上升保持通畅,同时避免加盖锅盖导致锅内气压过大温度过高。由于锅内压力仅比大气压略高,温度更容易掌控,不会因燃烧区火候大小导致温度的明显变化,使整个蒸麻过程的温度变化更小,且设置有长短不一的提气管,使整锅麻料受热更加均匀,保证了蒸麻的质量,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要求。前一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可以保证麻料被蒸汽完全透过并吸收,同时也是对储水槽进行加热的过程,避免了热能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层锅体,2为下层锅体,3为箅子,4为提气管,5为燃烧区,6为空心管,7为锅盖,8为集水槽,9为下水槽,10为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蒸麻锅,包括上层锅体1、下层锅体2、箅子3、提气管4和燃烧区5,横截面圆柱形的上层锅体1一体设置在横截面圆锥形的下层锅体2上,上层锅体1与下层锅体2之间设置有箅子3,提气管4有四种型号,四种型号的提气管4的长度分别为上层锅体1高度的1/4、2/5、1/2和2/3,提气管4均匀设置在箅子3上的气孔中,提气管4的总数量为箅子3上气孔数量的1/3;四种型号的提气管4的比例为2:1.5:1:1;

在箅子3中心的气孔中插有一根空心管6,空心管6的顶端设置有锅盖7,锅盖7在空心管6的支撑下与上层锅体1的最近距离为2-5cm;锅盖7的直径大于上层锅体1的外径,锅盖7下沿设置有一圈集水槽8,集水槽8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圆锥形的下水槽9,下水槽9开孔并设置有回水管10,所述回水管10的下端与箅子3以下的锅体连通;回水管10上设置有阀门。

采用上述蒸锅进行蒸麻的方法为:

1)在下层锅体2中添加足量的水,水面与箅子3的距离控制在7cm;并在燃烧区5点火开始进行加热;

2)将与抗氧化剂掺拌均匀的麻料堆入蒸锅的上层锅体1中,确保不存在搭桥形成的空腔;同时麻料上沿与上层锅体1顶端的距离不小于5cm;

3)当空心管6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时,开始计时,1-1.5小时后开启回水管10的阀门,向下层锅体2内缓慢加水;

4)当下层锅体2内的水位低于一半时,对下层锅体2内进行补水,过程中控制补水速度和燃烧区的火力,以保证补水过程中锅中的水能至少保持微沸状态。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麻笺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蒸麻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操作经验要求低、蒸麻过程麻料受热均匀,成品率高的蒸麻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下层锅体中添加足量的水,水面与箅子的距离控制在7‑10cm;并在燃烧区点火开始进行加热;2)将与抗氧化剂掺拌均匀的麻料堆入蒸锅的上层锅体中,确保不存在搭桥形成的空腔;同时麻料上沿与上层锅体顶端的距离不小于5cm;3)当空心管开始冒出均匀连续的蒸汽时,开始计时,1‑1.5小时后开启回水管的阀门,向下层锅体内缓慢加水;至蒸麻结束。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平尧麻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1
技术公布日:2017.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