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及蚕丝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0988发布日期:2020-05-12 15: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及蚕丝被。



背景技术: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肌肤"的美誉。蚕丝在撤消外力后可以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被称为"纤维皇后"。由于蚕丝具有吸汗性、保暖性、抗菌性的优点,因此使用蚕丝制作成的蚕丝被很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相关技术中,蚕丝被的制作过程包括:首先将多个蚕丝层叠加后形成被芯;然后在被芯外层增加一层被套;最后将被套与被芯进行绗缝,从而使蚕丝层与蚕丝层之间以及被套与被芯之间贴紧固定。在上述制作过程中,蚕丝层与蚕丝层之间仅仅是简单叠加,因此容易松散,必须在蚕丝层外套设纺织物被套以及进行绗缝,来保证蚕丝被的强度,但是这样做会使蚕丝层本身所具有的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保暖、抗菌及抗静电的效果大打折扣,使蚕丝层的上述效果无法完全发挥出来,亲肤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及蚕丝被。

本发明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作工艺包括步骤:

s1、生态桑蚕丝的制作;

s2、桑蚕丝被胎芯的制作;

s3、桑蚕丝被的制作;

其中,

在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蚕,将蚕茧按色泽分类待用;

s102、预浸泡,将选好的桑蚕茧放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预浸泡30~35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5%-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3~4,溶液温度为83~87度;

s103、制丝绵片,用开棉机将预浸泡好的桑蚕茧的丝与蚕蛹分离,得到桑蚕丝,将桑蚕丝制成(1~1.2)*(1~1.2)平米的丝绵片;

s104、浸泡,将丝绵片静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浸泡60~70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1.3~1.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0.6~0.7,溶液温度为63~66度;

s105、清洗,取出浸泡好的丝绵片,用清水清洗干净;

s106、丝绵片烘干,利用脱水机脱水,然后利用抖松机将脱好水的丝绵片抖松,使丝与丝分离,再利用烘干机烘干丝绵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1、拉松,两人各执丝绵片一端,将丝绵片拉成丝绵带;

s202、配重,根据桑蚕丝被重量要求,用电子秤称成相应的重量;

s203、拉絮,将配重好桑绵带由四人各拉一角,拉成薄绵片,层层叠加,放置于(1.8-2米)*(1.8-2米)的工作台上,该工作台台面为透明材质,台面下配有日光灯,通过灯光反射,可观察丝绵叠加后的均匀厚薄,人工将其调整到均匀一致;

s204、收边,根据所需桑蚕丝被规格尺寸进行人工折叠收边,形成一条蚕丝光胎。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择胎套,选择100%全棉面料做胎套;

s302、装套,将收边好的桑蚕丝光胎放入对应大小的全棉胎套内;

s303、人工定位,首先缝边,再采用九针或者12针定位法定位,得到亲肤生态纯桑蚕丝被;

s304、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一种亲肤蚕丝被,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制作工艺制成的蚕丝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蚕丝被亲肤性好,具有抗菌、抗过敏的作用,可防瘙痒等皮肤病,对肌肤健康十分有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详细描述。

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作工艺包括步骤:

s1、生态桑蚕丝的制作;

s2、桑蚕丝被胎芯的制作;

s3、桑蚕丝被的制作;

其中,

在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蚕,将蚕茧按色泽分类待用;

s102、预浸泡,将选好的桑蚕茧放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预浸泡30~35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5%-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3~4,溶液温度为83~87度;

s103、制丝绵片,用开棉机将预浸泡好的桑蚕茧的丝与蚕蛹分离,得到桑蚕丝,将桑蚕丝制成(1~1.2)*(1~1.2)平米的丝绵片;

s104、浸泡,将丝绵片静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浸泡60~70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1.3~1.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0.6~0.7,溶液温度为63~66度;

s105、清洗,取出浸泡好的丝绵片,用清水清洗干净;

s106、丝绵片烘干,利用脱水机脱水,然后利用抖松机将脱好水的丝绵片抖松,使丝与丝分离,再利用烘干机烘干丝绵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1、拉松,两人各执丝绵片一端,将丝绵片拉成丝绵带;

s202、配重,根据桑蚕丝被重量要求,用电子秤称成相应的重量;

s203、拉絮,将配重好桑绵带由四人各拉一角,拉成薄绵片,层层叠加,放置于(1.8-2米)*(1.8-2米)的工作台上,该工作台台面为透明材质,台面下配有日光灯,通过灯光反射,可观察丝绵叠加后的均匀厚薄,人工将其调整到均匀一致;

s204、收边,根据所需桑蚕丝被规格尺寸进行人工折叠收边,形成一条蚕丝光胎。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择胎套,选择100%全棉面料做胎套;

s302、装套,将收边好的桑蚕丝光胎放入对应大小的全棉胎套内;

s303、人工定位,首先缝边,再采用九针或者12针定位法定位,得到亲肤生态纯桑蚕丝被;

s304、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一种亲肤蚕丝被,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制作工艺制成的蚕丝被。

本发明的蚕丝被亲肤性好,具有抗菌、抗过敏的作用,可防瘙痒等皮肤病,对肌肤健康十分有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作工艺包括步骤:

s1、生态桑蚕丝的制作;

s2、桑蚕丝被胎芯的制作;

s3、桑蚕丝被的制作;

其中,

在步骤s1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1、选蚕,将蚕茧按色泽分类待用;

s102、预浸泡,将选好的桑蚕茧放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预浸泡30~35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5%-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3~4,溶液温度为83~87度;

s103、制丝绵片,用开棉机将预浸泡好的桑蚕茧的丝与蚕蛹分离,得到桑蚕丝,将桑蚕丝制成(1~1.2)*(1~1.2)平米的丝绵片;

s104、浸泡,将丝绵片静置于含有食用盐和食用碱的溶液中浸泡60~70分钟,溶液中食用盐含量百分比为1.3~1.6,食用碱含量百分比为0.6~0.7,溶液温度为63~66度;

s105、清洗,取出浸泡好的丝绵片,用清水清洗干净;

s106、丝绵片烘干,利用脱水机脱水,然后利用抖松机将脱好水的丝绵片抖松,使丝与丝分离,再利用烘干机烘干丝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1、拉松,两人各执丝绵片一端,将丝绵片拉成丝绵带;

s202、配重,根据桑蚕丝被重量要求,用电子秤称成相应的重量;

s203、拉絮,将配重好桑绵带由四人各拉一角,拉成薄绵片,层层叠加,放置于(1.8-2米)*(1.8-2米)的工作台上,该工作台台面为透明材质,台面下配有日光灯,通过灯光反射,可观察丝绵叠加后的均匀厚薄,人工将其调整到均匀一致;

s204、收边,根据所需桑蚕丝被规格尺寸进行人工折叠收边,形成一条蚕丝光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选择胎套,选择100%全棉面料做胎套;

s302、装套,将收边好的桑蚕丝光胎放入对应大小的全棉胎套内;

s303、人工定位,首先缝边,再采用九针或者12针定位法定位,得到亲肤生态纯桑蚕丝被;

s304、包装,入库即为成品。

4.一种亲肤蚕丝被,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制作工艺制成的蚕丝被。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肤蚕丝被的制作工艺及蚕丝被,涉及家纺领域。该制作工艺包括步骤:生态桑蚕丝的制作、桑蚕丝被光胎的制作和桑蚕丝被的制作,其中,桑蚕丝被的制作工序是先将桑蚕丝被光胎上下面各加放一层放跑丝纱布,避免刨丝,然后选择用生态纯桑蚕丝制作的锦制成的被套,最后将桑蚕丝被光胎套入选择好的胎套中,人工定位首先缝边,再采用九针或者12针定位法定位,亲肤生态纯桑蚕丝被是采用上述的制成工艺制成的蚕丝被。本发明的蚕丝被亲肤性好,具有抗菌、抗过敏的作用,可防瘙痒等皮肤病,对肌肤健康十分有益。

技术研发人员:何银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银春
技术研发日:2018.11.02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