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0122发布日期:2019-06-13 16:1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



背景技术:

转杯纺纱机是一款高速、高效、自动排杂的自由端新型纺纱机,可以把各类短纤维和粘胶纤维从梳理条子直接纺制成单根细纱。但是,现有的转杯纺纱机在纱线快要中断时,一般需要进行人工手指勾住留尾纱的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容易被快速运动的纱线割伤手指,操作不安全,留纱效率低,虽然现有的技术中在纺纱机内也设有预留尾纱机构,但是现有的预留尾纱机构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不便于维修、保养,难以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包括:吸风管、叉纱板、托纱杆、导纱嘴装置、纸管、齿型顶盘、剪刀片装置,所述吸风管和齿型顶盘相对设置,所述叉纱板设置于吸风管与齿型顶盘间隔空间的一侧,所述叉纱板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一,所述纸管设置于齿型顶盘不与吸风管相对的一侧与齿型顶盘连接,所述导纱嘴装置设置于纸管底端,所述托纱杆设置于导纱嘴装置与叉纱板之间,所述托纱杆的端头与导纱嘴装置的导纱嘴相对,所述托纱杆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二,所述剪刀片装置设置于吸风管顶端,所述剪刀片装置的剪刀片与吸风管的吸风口相对,所述剪刀片装置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三。

进一步的,所述齿型顶盘与吸风管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固定在齿型顶盘所在的筒子架上。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可以使得限位片限制叉纱板的运动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剪刀片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剪刀片装置连接。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定位块调节叉纱板与齿型顶盘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留尾纱机构取代现有的人工手指勾住留尾纱的操作方式,避免快速运动的纱线割伤手指,操作更加安全,实用性强;本发明落纱时纺纱无需中断,纱管上预留尾纱,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保养,易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包括:吸风管1、叉纱板4、托纱杆5、导纱嘴装置7、纸管8、齿型顶盘9、剪刀片装置13,所述吸风管1和齿型顶盘9相对设置,所述叉纱板4设置于吸风管1与齿型顶盘9间隔空间的一侧,所述叉纱板4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一3,所述纸管8设置于齿型顶盘9不与吸风管1相对的一侧与齿型顶盘9连接,所述导纱嘴装置7设置于纸管8底端,所述托纱杆5设置于导纱嘴装置7与叉纱板4之间,所述托纱杆5的端头与导纱嘴装置7的导纱嘴相对,所述托纱杆5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二6,所述剪刀片装置13设置于吸风管1顶端,所述剪刀片装置13的剪刀片与吸风管1的吸风口相对,所述剪刀片装置13上设有传动连接的气缸三12。

齿型顶盘9与吸风管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片10,所述限位片10固定在齿型顶盘9所在的筒子架上,这种设置可以使得限位片10限制叉纱板4的运动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剪刀片装置13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与剪刀片装置13连接,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定位块11调节叉纱板4与齿型顶盘9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为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叉纱板4与吸风管1之间的纱线2能被齿型顶盘9顺利导走;托纱杆5位于导纱嘴装置7上方,托住纱线2,使其不会被导纱嘴装置7导走;纱线2被齿型顶盘9导走后,叉纱板4能限制纱线2往纸管8中央移动,形成预留尾纱;叉纱板4往上复位后,纱线2能往纸管8中央移动,顺利从托纱杆5上滑落,被导纱嘴装置7导走,正常纺纱;所述纱线2被齿型顶盘9导走后,气缸三12推动剪刀片装置13割断纱线2;定位块11与剪刀片装置13、叉纱装置合为一体式,定位块11可调节叉纱板4与齿型顶盘9的距离;限位片10固定在齿型顶盘9所在的筒子架上,可限制叉纱板4的运动方向。

本发明采用留尾纱机构取代现有的人工手指勾住留尾纱的操作方式,避免快速运动的纱线割伤手指,操作更加安全,实用性强;本发明落纱时纺纱无需中断,纱管上预留尾纱,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保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空管预留尾纱机构,包括:吸风管、叉纱板、托纱杆、导纱嘴装置、纸管、齿型顶盘、剪刀片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留尾纱机构取代现有的人工手指勾住留尾纱的操作方式,避免快速运动的纱线割伤手指,操作更加安全,实用性强;本发明落纱时纺纱无需中断,纱管上预留尾纱,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修、保养。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锋;潘中柱;黄恒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9
技术公布日:2019.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